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素材,无以成文。 素材就是作者从社会生活中摄取的,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原始材料。缺乏生活素材,单凭主观想象进行写作,那是闭门造车。同学们可知道“施耐庵入山观虎”的故事? 据说作家施耐庵为了写好武松打虎的故事,曾经翻山越岭去访问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不可复制的“城南旧事”,历史教学则要求我们沿着时空隧道,逆时追寻哪些早已逝去的人类足迹。如果说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和口传材料是我们追寻已逝去足迹的素材,历史教学则要从素材中发掘玄机,由此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笔者认为,从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和口传材料中发掘玄机丰富人们对历史认识,不仅是历史研究的特质,也应该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一种常态。而在课堂上,充分发掘诗歌材料中那些包含时代特征、作者情怀和深刻意蕴的历史元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用材料说话”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素材﹄积累与教学山东临沂一中郑晓龙章熊先生在《语文教学沉思录》中提出了“语文素材”的概念,并且说,“离开了语文素材,一切关于语文能力的侈谈都是空中楼阁”。我以为章先生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我理解“语文素材”是指学习使用语文的人积累掌握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学》2007,23(8):64-64
素材处理策略源自兰本达教授的“材料引起经历”。这一策略的特点是:它呈现的内容是一些素材而不是结论,学生须加工处理这些素材才能获得结论。这些素材都是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有结构的材料。这种教材呈现方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要记取某种“结论”,而是要给学生从材料中去寻绎意义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在对材料的思维加工过程中学会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写作时,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生活素材,理应抢占“特立独行,领异标新”的构思立意制高点,而“点化构思法”就是这种构思过程中分析材料,提炼独到主题的一种方法。所谓“点化”,原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运用法术使物变化”。如今借用来说明构思过程中,作者对看来极其普通的材料,不是见柳说柳,见槐说槐,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首先要解决“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问题,而内容的核心就是素材。在考场写作中,许多同学面对写作素材的选择显得无所适从,似“乱花渐欲迷人眼”。写作时占有材料应“多”,以十当一;而选择材料应“严”,以一当十。考场作文的大忌是雷同,如果你别出心裁地采撷出新颖的写作素材,还愁阅卷老师的眼前不亮吗?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导引什么是题材?题材就是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到作品中去的素材,是文章用以体现主题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我们平时遇到的、听到的、见到的人或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宋代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话》里说:“不使事,难于立意。”确实,不选用材料又如何来表现主题呢?假如没有充实的材料,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空洞,就无法有力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杜敬程 《学周刊C版》2014,(9):172-172
“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清·刘大櫆)写作亦是如此,如果没有素材,即使构思精致、方法巧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如果有了素材,不能把握住“典型”“新颖”“扣题”“合体”的原则,也写不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石小贺同学有一本厚厚的塑料皮本子,总是随身带着,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就记在本子上。他把第一次记下来的几句简单的话,叫做素材。他很喜欢那些素材,只要一有空,就要坐下来把素材本翻一次,读一遍;还要在素材周围的空白处,不断地进行再补充,说这是“饲养”素材。最后还要把素材“升级”成为“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10.
就作文而言,素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提炼并写入文章的事实或理论材料。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使之服务于表达主题的需要。而在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必须要顾及到素材的中心印象。所谓素材的中心印象,就是素材的内容要点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最强烈的部分,中心印象往往决定着素材的使用方向。本文拟就如何将原始素材转化成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的作者身份,时常被人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红楼梦》的素材来源以及成书过程比较复杂。《红楼梦》的素材来源,既有曹雪芹本人的切身经历,又有他目睹的诸多社会现实,还有他听说的一些“故事”。我们认为,《红楼梦》在其创作过程中,既有“作者”,又有“说者”,而且还有“评者”。此三“者”各有所长,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综观小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的较少,其内容也总是写看见的多,听到的和想到的少,而所写看见的,却都是生活现象(第一原始现象素材)的堆砌,并不是加工过的(围绕题目和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材料组成。由此看来,要使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在引导学生写所听、所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加工”生活现象素材,只有将素材“加工”成材料,写出的才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习作。我们平时主要教学生怎么积累材料,而怎么“加工”材料却讲得少,甚至没有提及过。事实上“,加工材料”并不是很深奥的事,就是把生活现象的素材,整理成能围绕题目…  相似文献   

13.
寻真何处寄     
如果说,文贵于以情感人,那么真情的载体便是材料了。材料,有素材与题材两种。素材是作者亲见亲闻的生活现象,往往是感性的,零碎的,不系统的。它不能直接写进文章。题材是素  相似文献   

14.
论写作运思     
运思是作者运用大脑对感觉和知觉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心理过程.在文艺创作中,运思又称为构思.茅盾说:“生活经验的素材要经过综合、改造、发展这样的一系列的加工,然后成为作品的题材.这一过程,我们称为‘构思’.”  相似文献   

15.
杨昌恒 《双语学习》2007,(7M):F0003-F0003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3,(14):37-3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时“米”虽多,不少“巧妇”却视而不见;学生写作文亦然。不少学生总是为没有作文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稍微留意,素材之“米”,俯拾皆是,生活中的材料“多乎多哉”,学过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炼意”指导,是作文指导深入学生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把观察生活得来的素材形诸文字之前,首先要思考这个问题;运用这些素材写成的作文,将告诉人们一点什么?处理这些素材时,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见解是什么?这“什么”所要得到的回答,实际上就是该篇作文的题旨,也就是立意。作文选用不同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立意;即便是同一素材,其立意,也往往会因作者的感受不同而相异。一篇文章的立  相似文献   

18.
成玥 《作文与考试》2023,(29):30-32
<正>前几期,我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课本素材运用的方法,帮助同学们灵活地引用化用教材中的文本,让大家的考场作文锦上添花。同时,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是,教材中的作者资源不仅可用,而且可挖。这一讲,我们从课本中的作者出发,从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角度疏浚水源,挖掘底蕴,打开素材运用的新视界,满足考生“定制”个性化素材积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阅读材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素材,文章基于“抛物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内容开展教学并反思:将“阅读材料”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