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胜坨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目前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积极寻找产量接替力量已成为全厂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近几年来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稠油开采可成为产量的主要接替力量。目前于T11南、T82共有稠油井68口,就稠油开采的进一步大规模实施,寻找经济有效的井筒降粘配套工艺,降低稠油举升系统效率,优化油井生产工况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太平油田沾18区属稠油油藏。通过对其特稠油井采取优化机、杆、管组合和改进地面流程等措施,以及井筒化学降粘、特种泵等稠油冷采工艺的应用与改善,该区的特稠油开采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为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介绍了辅助稠油井井筒举升的掺水降粘工艺,根据原油粘度、拐点温度,优化出掺水站、计量站、单井三级最佳运行参数,结合配套措施,实行掺水降粘工艺在孤东油田稠油开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明显地减少了现场因油稠造成的光杆缓下、断杆、井堵等事故,对提高稠油开发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剑 《内江科技》2012,(3):144+192
随着东辛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部分稠油区块受油稠影响,存在“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的问题,地质条件要求降粘工艺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井筒向地层转变,由近井地带向深部降粘转变,水溶性自扩散降粘工艺能够满足这种深部大剂量降粘要求,措施成功率高,通过降粘解堵,使多口停产、低产稠油井恢复正常生产。水溶性自扩散降粘工艺为低产低能稠油井的零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桩西油田桩斜139块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和采油工艺存在的问题,优化了适合该块稠油降粘的主要工艺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利用空心杆辅助的降粘剂方法是适合于桩西油田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吐哈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螺杆泵配套环空摻稀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提高产量、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油井检泵周期大幅延长,维护成本及劳动强度大幅减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为稠油规模开发油井提液携砂采油提供了技术与实施依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结合稠油开采中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原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提高稠油开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稠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稠油的黏度高、流动性差成为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稠油的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得加热成为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运用微波能对稠油进行加热的开采技术,并对微波降粘机理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田家湖 《内江科技》2004,25(3):51-51
本文在分析开采桩西油田馆陶组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施工参数优化 等手段配套完善了防砂、注汽、井筒举升以及原油降粘等工艺。  相似文献   

10.
王伟  黄海英  刘甲红 《内江科技》2008,29(5):121-122
为了高效开发坨82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分析坨82块油藏开采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坨82块油藏开采中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配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强的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配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高效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关键,坨82块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稠油的降粘为影响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及输送的主要难题。目前有关稠油超声波降粘,尤其是稠油采出液超声波降粘的机理不够清楚,需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超声波稠油采出液粘度各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降粘参数的优化。研究发现,经超声作用后,稠油粘度可以大大降低,降粘率可达85%。对于稠油采出液,影响超声波降粘效果的因素依次为超声波输出功率、处理时间、含水和温度。超声波处理对蜡晶的数量、尺寸、聚集形式有明显的影响。证实了超声波和降粘剂的协同效应,减少化学剂用量,降低降粘成本。  相似文献   

12.
樊庆华  魏亚峰  杨红敏  樊素烨 《内江科技》2011,32(2):142+192-142,192
稠油粘度大、流动阻力大使得生产时抽油机负荷大。耗电量多,抽油杆易发生断脱,增加修井工作量。本文叙述的是由空心轩掺入降粘介质,在井底同泵中原油混合后,一同将混合液抽出地面的降粘工艺措施。在河口油区通过对电热杆井改成空心杆掺水降粘井后试验生产,取得很好的效果,满足了生产降粘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反相乳化井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华 《内江科技》2007,28(7):125-125
稠油热采中出现W/O型稠油,使得稠油的粘度增大,开采变得更加困难.利用化学荆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使W/O的稠油转变为O/W的乳状液,是降低稠油粘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降粘剂在稠油中的分散、乳化等作用,与稠油发生乳化,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达到乳化反转降粘的目的,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4.
稠油开采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际稠油界最重大的石油科学攻关课题之一。稠油的开采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稠油在油层中不流动或流动性差,原油流入井筒困难;二是原油可以流入井筒,但仅靠油藏的压力和温度原油难以流出地面。因此,稠油开采的技术攻关都是围绕这两大难题展开的。目前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为主,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这两种开发方式都比较熟悉,不做详细介绍,本文通过近几年的资料调研,重点介绍特超稠油HDCS技术、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等四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掺热流体循环工艺在我国稠油油田的开发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介绍了稠油在井筒流动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多种井筒掺热流体循环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开采稠油(或高凝油)时,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会损失一部分热量,这种热损失会使稠油黏度激增,给原油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我公司研制开发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稠油(或高凝油)在井筒举升的问题,通过越泵电加热技术,解决了近井稠油入泵难的问题,使中国十几亿吨难动用的稠油储量有了有效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常规喷射泵应用于稠油井,动力液加热或掺入降粘剂只能起到降低喷射泵以上管柱段的稠油粘度,对喷射泵以下原油无法起到降粘作用,无法解决稠油流进排液管柱的困难.双喷射泵工艺可以将动力液引到产层附近井段,成功解决稠油流进管柱的难题.本文还阐述了双喷射泵工艺的工艺原理,设计参数,在超稠油井旺36-5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稠油油田是我国油田中存在较多的类型,在我国大力发展海上平台开采我国领海中的油气资源的背景下,做好海上平台的开采工作十分重要,稠油脱水工艺是采油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海上平台的稠油脱水工艺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郎明峰 《内江科技》2010,31(9):98-98,63
本文叙述了现河采油厂井筒降粘技术的现状,并根据现场应用情况对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能耗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进行了效益分析,得出结论为:工频电加热的能耗较高,并且存在三相电流的严重不平衡;智能中频电加热和空心杆泵上掺水工艺能耗较低,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采用接力热管式油管进行稠油开采井筒伴热的观点。对接力热管式油管系统的伴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接力热管式油管系统能有效提升稠油的出口温度,其伴热效果随热管支数的增加而降低;在保证热管内管内径一定时,热管的间隙越小,出口油温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