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家湖 《内江科技》2004,25(3):51-51
本文在分析开采桩西油田馆陶组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施工参数优化 等手段配套完善了防砂、注汽、井筒举升以及原油降粘等工艺。  相似文献   

2.
王伟  黄海英  刘甲红 《内江科技》2008,29(5):121-122
为了高效开发坨82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分析坨82块油藏开采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坨82块油藏开采中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配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强的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配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高效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关键,坨82块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开发超稠油的方式众多,但蒸汽吞吐由于其适用条件广,效益明显,仍是开采稠油的主要开发方式。超稠油高轮吞吐后油井极易出现汽窜、套坏、出砂、高含水等现象。各种矛盾制约油藏整体开发效果。针对不同的开发矛盾,提出相应的措施及,通过各种技术及措施的实施,保障了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促使油藏高效快速开发。  相似文献   

4.
辽兴公司是辽河油田公司天然气第二大厂,共有气井117口,其中兴隆台地区是公司主要产气区块,对于维持公司气井产量至关重要。但兴隆台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因长期开采低压低产,储层埋藏又较浅,造成地层出砂严重,极易使近井地带污染,砂埋气层,后期开采又面临含水上升,造成气井产量下降,提前进入递减期,部分气井甚至过早停喷,水淹停产。需要研究低压气井举升工艺,挖掘低压气井的潜在产能。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8)
采油举升工艺是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本增效的关键,针对奈曼油田九上段和九下段储层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系举升工艺优化研究,优化举升工艺参数,配套应用加重杆防断脱工艺,有效延长检泵周期。同时,为开拓节约挖潜新思路,在奈曼油田首次引进双向平衡游梁式双驴头双井抽油机,实现"一机带两井",为奈曼油田节约挖潜、降本增效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稠油开采可成为产量的主要接替力量。寻找经济有效的井筒降粘配套工艺,降低稠油举升系统效率,优化油井生产工况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通过实践证明,空心杆掺水稠油工艺是井筒降粘最为经济有效的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7.
注聚区出砂、出胶问题成为困扰机械举升长效开发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历史生产情况的对比研究,发现在注聚区出砂、出胶井况下,目前的举升工艺技术适应性较差,急需开展注聚区提液举升工艺技术的配套研究,提高举升工艺适应性,延长举升配套技术寿命。为此,2015~2016年在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1-3单元注聚区进行了提液研究,通过对电泵、螺杆泵、抽油泵等三种举升方式的现场试验对比,开展了有杆大泵提液技术攻关,形成了适应注聚区出砂、出胶恶劣井况的机械举升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胜坨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目前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积极寻找产量接替力量已成为全厂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近几年来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稠油开采可成为产量的主要接替力量。目前于T11南、T82共有稠油井68口,就稠油开采的进一步大规模实施,寻找经济有效的井筒降粘配套工艺,降低稠油举升系统效率,优化油井生产工况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耿生 《内江科技》2009,30(3):92-92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王庄油田郑411块沙三上亚段1^#砂体超稠油藏水平井开发的井网、井距、布井范围、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形成薄层超稠油开发关键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该区块产能突破。对谊类埋深大、有效厚度小、边底水的超稠油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蒋绍辉 《内江科技》2014,35(10):26-27
深海油气资源丰富,举升作为井下油气开采的重要一环,其技术的可靠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深水油气田最终的采收率。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深海油气井人工举升工艺现状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气举、水下电潜泵、水力潜油泵、水力射流泵等。通过归纳总结,对深海人工举升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2)
受储层胶结疏松、油水关系复杂、频繁作业及早期钻完井技术不成熟等诸多因素影响,曙一区超稠油油井井下技术状况日趋复杂,长停井增多,导致开发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不均,部分油井能通过大修恢复产能,但仍有部分井况复杂套变出砂严重的井,无法实施大修复产。在精细油藏潜力研究基础上,依托成熟钻完井技术、配套工艺措施,开展了老井井位更新,取得良好效果,对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曙一区杜84、杜229块超稠油油藏,具有高黏度、高凝固点、高胶质沥青质等特点,密度与水相近,油水处理难度较大,目前确定的成熟油水处理技术热二段化学沉降工艺,虽可成功解决超稠油脱水难题,但仍存在脱水周期长、脱出污水含油、机杂含量高等问题,因此开展了超稠油油水处理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温度、矿化度、p H值、过渡带4大影响因素,并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对策,为提高超稠油脱水速度,降低脱水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吐哈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螺杆泵配套环空摻稀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提高产量、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油井检泵周期大幅延长,维护成本及劳动强度大幅减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技术为稠油规模开发油井提液携砂采油提供了技术与实施依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谭云贤 《内江科技》2013,34(5):17+9
针对宁海油田坨193块沙四上在产能建设开发中存在采出水矿化度高,储层矿物敏感性强等问题,开展稳定注水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流体特征及配伍性试验,储层敏感性及注水伤害研究,稳定注水技术的优化,并得出能够保障稳定注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徐海港 《内江科技》2012,(3):116+92
乐安油田草20馆陶组砂砾岩油藏作为国内外少见的构造岩性稠油油藏,受原油粘度高、层薄等的影响,各项指标均处于热采筛选标准下限,开发难度较大。本文在草20馆陶组开展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水平井精密筛管防砂完井及油层保护、酸洗、注汽。举升等稠油开采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突出效果,实现了稠油区块的高效开发,成为稠油上产的主导手段,这对水平井在低品位油藏热采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港西开发区储层胶结疏松,开采过程中生产井易出砂,防砂后存在堵塞现象,严重影响了油井的稳产期,改进防砂技术后,提高了油井防砂施工的成功率,延长了防砂的有效期,提高了油井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杜229块油藏是典型的超稠油构造油藏,其开发层系为兴隆台油层,储层为一套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为主的中厚层砂体。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其内部非均质性较弱。现杜229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其西南部兴Ⅲ+Ⅳ组油层由早期的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向蒸汽驱开发。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等时格架,结合测井小层解释结果,采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将杜229块兴Ⅲ+Ⅳ组储层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18.
胡一华 《内江科技》2010,31(4):106-106
陈家庄凸起下段薄层砂岩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较薄、净总比低、储层出砂严重、原油粘度变化大。基于存在问题和开发难点,开展了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包括热采防砂工艺的研究、注汽管柱结构的优化、注汽参数的优化,通过以上技术集成形成了陈373块薄层特稠油油藏独有的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雪松 《金秋科苑》2010,(22):149-149
胜利油田浅层气藏以河流相沉积的透镜状疏松砂岩为主,由于储层埋藏浅、压实程度低、胶结疏松,气藏开发过程中易出砂,严重影响了气藏的开发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气层出砂的成因及对储层伤害,认为防砂完井方式可有效抑制地层出砂对气藏开发的影响,提高气藏采收率。但完井中的射孔过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储层伤害,但可以通过优化射孔工艺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20.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原油黏度高,采用SAGD开发方式其采出液温度高、含砂量大、且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蒸汽,依靠现有常规稠油地面集输工艺难以实现SAGD高温采出液正常地面集输。通过对SAGD高温采出液物性分析并根据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和重37井区开展的超稠油SAGD高温采出液地面密闭集输工艺试验研究,提出适应风城油田SAGD大规模开发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即密闭集输,集中换热,控制集输压力避免闪蒸的集输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