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生活压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活压力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近30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对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进行研究,对产生压力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和归类,认为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与抑郁症状存在正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因子与抑郁症状存在高相关关系,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因子与抑郁症状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地区、抑郁测量工具类型对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有显著影响,学段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调查,运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结果显示:(1)藏族中学生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较大,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因子表现突出;(2)各因子不同变量上差异较为显著。得出结论:西藏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心理辅导上应注意类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压力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对此,我们应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性发展压力三个方面分析生活压力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随机抽取浙江温州4所农村初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焦虑感”和“情绪不稳定”;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激主要有“学习压力”“丧失”和“人际关系”;除了强迫因子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应激方面,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和其他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症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构建了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大致结构,并形成了原始的调查问卷,对广西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中学生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项目分析对问卷的题项进行筛选后,正式确定了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题项及其结构;在第二次的调查中,运用分层面因素分析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检验了该问卷的信度、效度。  相似文献   

9.
学习压力的心理承受力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六个方面: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时间。从压力生活事件的频次来看,来自环境方面的压力事件所占比例累积最高,其次来自学习方面;但从强度排序的结果来看,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据相关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中学生面临种种生活、学习、人际等事件的压力,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学生承受这些压力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困扰,这些都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尤其是高中新生,由于刚刚进入高中,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承受的压力更高。但是,面对同样的压力环境,为什么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却差异显著呢?  相似文献   

11.
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58名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总应激量,以及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影响心理健康。结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那坡县、德保县、上林县及钦州市选取621名少数民族中学生,探究少数民族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自杀意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预测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学生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显著提高,使得中学生学业压力的研究成为新兴研究方向。本文着重研究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中学生平缓度过心理关键期。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8名高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情况良好,生活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其体验到较多的友谊满意感和家庭满意感,较低的学业满意感;(2)生活事件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各个纬度上均存在显相关;(3)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压力、消极情感、其他生活事件、自由满意度、家庭满意度、人际关系、积极情感、受惩罚、健康适应。  相似文献   

15.
据心理学家分析,导致一些中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1.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考试失败、朋友争吵等)。一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认为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是受到挫折后,因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4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得分率为62%.(2)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3)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上均显著,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幸福感高于高中生.结论: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比负性情感多.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当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随机选取了广东省东莞市1679名中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不同性别中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独生与否、高中生与职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家庭经济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不容忽视的压力性生活事件压力性生活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应激源,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如果青少年在应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过程中不能探索出缓冲压力的中介模型,压力性生活事件就会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1])由刘贤臣等人于1987年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可知,当今儿童青少年遭遇的生活事件包括受惩罚、丧失、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和适应问题5个方面。上述的3个案例中,小怡遭遇好友自杀的创伤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学生的希望特质,学业压力学业成绩的影响。以532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中学生学业压力量表和学业成绩,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探讨希望特质和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学生的希望水平、动力思维、路径思维均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期望压力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结论:希望特质是调节中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希望特质及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心理韧性和生活事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对4所中学12个班共607人进行调查。结果:(1)被试心理韧性的平均值为94.89,标准差为14.11;(2)中学生心理韧性或各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学校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等变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3)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O.636,p〈O.01),和生活事件负显著相关(r=-0.320,p〈O.01),生活事件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230,p〈O.01);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F=50.76,p〈O.001),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3,p=O.86)。结论:增强中学生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中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