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体来看,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显成效:实验区的教师接受了层次不同的培训,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更新,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初步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丰富;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参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全省课改实验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项目课程理论为依据,对高职个人理财课程的项目化改革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认为,应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抓手,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特点以及阻碍专业岗位能力形成的因素,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具体的措施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项目训练的价值;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德国中小学课程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的介绍分析,揭示了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课程的宽泛性;加强有关欧洲教育;重视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化;加强作为思想方面的价值观的教育。并提出几点启示:优化课程结构;注意课程衔接;充实课程内容;重视潜在课程;加强个别化课程。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首先,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课程的安排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发展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时期。在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这必然与学校课程及其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有限性产生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势必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新时代人才素质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1.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未来的预…  相似文献   

5.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两种影响较大的课程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为主,并受其影响。找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和利用二的优势,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最佳结合点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主体性;课程内容要现代化、生活化和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适当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潜课程等。  相似文献   

6.
论新课程北京下高师学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是高师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是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高师学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通过转变课程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来培养高师学生的这项能力,能确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使用新版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利,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以来,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逐步向纵深发展。四年来,实验区的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广大校长和教师及教研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工作,使江西省的课程改革实验得到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二是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走向及现状入手,探析了制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几个阻碍性因素。认为这些因素构成了深化本科课程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当前突破难点、推进课程创新的应对措施一是以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理念为先导,变革培养模式;二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三是加强课程理论研究,指导改革实践;四是突破学科间的内联障碍,发挥综合优势;五是宏扬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生命力,为此,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技能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着眼于课程结构优化和从业素质的提高;课程评价着眼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创造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呼唤创造型教师。目前,创造型教师的培养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心理压力沉重给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带来干扰;新课程改革给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研究能力偏低给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带来了阻力。树立坚定的创造教育信念:营造有利于培养创造型教师良好心理的内外部环境;提供培养创造型教师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等.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需创造型教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考命题一般都遵澹以下原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利于高中选拔人才,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良好发展。新教材突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关键的评价,必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满足以上的原则。下面几道以实验背景为切入点设计的中考题,体现了新课改教学评价改革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实验学习的情况、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课程改革需要向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它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课程改革责任感的增强,让高校课程改革体现出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和成果,让高校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尊重学校和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实现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培养精诚合作的精神、掌握熟练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还要注意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配套,注意校本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4.
黄军雄 《广西教育》2006,(1B):13-14
容县都峤中学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办学条件较差。全校有初中生近2000人,35个教学班,2000年开始只有微机室1间,仅有50台计算机。另有多媒体教室1间。2005年初,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有6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1间,硬件条件方面有了改善。如何根据实际,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校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语文教育而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实行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次新课程的改革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与前几次相比,它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的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感受力,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渎作品、赏美文,扩大阅读量,抓好赏析工作。下而,笔者就本人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赏析的点滴体会作为交流。  相似文献   

16.
胡卫东 《教育与职业》2012,(30):125-127
高等职业院校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有可能摆脱"只见改革项目,不见职业能力提升"的"高等职业课程改革陷阱"。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育的广西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形成有利于职业能力培育的课程体系,这对我国及广西高等职业院校通过课程开发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施通识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在生物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教材的改革。其实践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结果的能力;有利于创造宽松活泼教学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全面推广,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也正进行改革。初中物理毕业升学考试的命题必须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  相似文献   

19.
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的课程能力决定课程价值的实施效果。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深入研究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开发与培养。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体现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