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的介入,与他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创作思想是分不开的.汪曾祺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他出身于江苏高邮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个有功名的人,父亲极富生活情趣,种花养鸟,斗蟋蟀,画画在当地也有些名气.他在家乡度过了十八岁以前的时光.他的家乡很有些文化氛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还有一些民俗.寺庙成了他小时经常玩耍的场所.他去庙里看过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其它佛像,看过庙里的广庭大树,看过和尚做法事时的布置道场,敲击法器,唱“叹骷髅”.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到乡下的一个小庵里住了几个月,认识了一个小和尚和小英子的一家.他对家乡的丧礼、放荷灯等风俗也颇感兴趣,还看过银匠店的银匠制作小罗汉,画匠画“家神菩萨”,竹匠做草筢子,以及布店门上的一副对联.国文教师高北溟的清高正直,乡人的勇敢和乐观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阅历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因素,对他日后的创作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显然有着重要影响.《受戒》、《大淖记事》和《徙》就几乎完全是根据这段生活的见闻写出来的.此时的汪曾祺虽然尚处未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鲜明的散文化特征使汪曾祺的小说受到世人瞩目。他的小说用平淡的语调,简练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艺术世界。文章从意境、结构、语言三个方面来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同时探讨了这种散文化特征的形成渊源以及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7.
<正>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总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在那些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气氛中,在写实的严谨与写意的空灵交织成的优美文字里,似乎隐匿着一种深厚的意蕴。这种整体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来自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全程参与新中国建国三十年各种运动的作家汪曾祺(1920-1997)小说文本,梳理隐匿在大历史缝隙中的小人物、小历史的蛛丝马跡,具体呈显存在于官方的历史文本与民间文学文本对于历史叙事无法避免的差异,因为历史从来不会只有一个版本。此外,透过"衰年变法"的汪曾祺新中国小说的文学展演,亦将揭示历来鲜少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非典型"汪曾祺风格。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一位连结了现代与当代文学的作家。汪曾祺小说这种"回忆"的视角,催生了其散文化小说的审美效果。其回忆视角体现在三个方面:距离的美感、童年的视角、暮年的回望,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内在机制和风格特征:着重表现美好的事物,回避丑恶的因素,从而构成其完美、圆融、和谐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是一个保有赤子之心的平民作家,《鸡毛》《辜家豆腐的女儿》《黄油烙饼》等作品,关注人在卑微中的生存、落魄中的温暖,揭示旧时代百姓无从解脱的苦难境遇,蕴涵着作家真切而深广的悲悯情怀.汪曾祺对于旧时代民俗风情的表达,激活了民族传统在今天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中的各个情节之间是有关联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当然也不可缺少偶然性因素,小说中常出现的"逆转"美学证实了它的作用。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安排一些偶然性因素来增强小说的美感,反映生活的神奇,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水意象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大量彰显,形成了汪曾祺小说清新明快的氛围,他笔下的儿童、女性与水同构,有着健康净朗的人性美,人与水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水意象中和了儒道文化,蕴含了汪曾祺淡泊宁静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学研究在近几年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作家的无意识的生态书写成为生态美学视域下研究挖掘的重点。汪曾祺的小说也在无意识中透露出生态美学的观念。从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生命节律"、"生态同情"三方面去探寻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5.
顾文婷  肖飞 《语文知识》2013,(3):113-115
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修辞的选用应与作家的个人风格相一致。在其作品中,汪曾祺常用日常口语,多用短句、散句。对语言修辞效果的这种追求,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简洁平淡的语言特色。其小说中的比喻及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也与其特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端,牵动着古代众多哲人的思绪。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开辟了中国生死观不同的基本分野,追求现世今生是中国生死论的主旋律。但在中国生死观上,也绝不是单一的入世结构,在人的一生中,要碰到许多不可克服的外在与内在的矛盾,因此,入世的主张必须有相应的超脱机制或超越机制作补充。这样,儒道佛的入世、避世、出世的不同生死主张构成了中国生死观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7.
儒、道、佛三家的修养观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儒家修养目的是成德成人,修养依据是礼义规范,修养态度是积极修为,修养方法是内省外求;道家修养目的是与道合一,修养依据是循顺自然,修养态度是消解人为,修养方法是致虚守静;佛家修养目的是成佛涅槃,修养依据是佛法戒律,修养态度是虔诚救度,修养方法是定慧双修。三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共同影响着中国人的修养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致陆建华(1981.7.17) 建华同志: 你把来信夹在《珠湖》里,我拆封后当时未及逐页翻阅杂志,未发现,前天翻看《珠湖》才看到,迟复为歉。 昨天到《北京文学》去问了问,你的文章他们决定采用,已发稿,在八月号。再过一个多月,你就会收到。听编辑部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励,多写。 《珠湖》我粗粗地翻看了一下。作为一个县的刊物,水平还说得过去。总的印象,诗的水平较小说高。有些诗有点哲理。吕立中的《蚕》就颇有意思。这首诗有点词句还可调整调整。我大胆改动了一下,录出供吕立中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散文化特征。他将书画的"空白"艺术化用到小说中,突出表现虚实相生的叙事手法。其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少有前后因果逻辑联系和矛盾冲突,表面杂乱无章,但却内藏叙述秩序。汪曾祺受沈从文的影响和其世俗化的生活经历也是散文化小说的成因。他的散文化小说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重现且呈现出平淡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