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乡官既是官僚集团的一部分,又是明代缙绅地主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明代社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乡官既不同于现任官僚又与缙绅地主的其他成分有所差别.因而把乡官做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研究明代乡官的经济活动与个人生活在明代社会不同时期的表现及特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土地占有制的发展,从两宋开始转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自由兼并的时期。任何形式的干预和抑制都基本排除了。所谓“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的议论,基本上概括了赵宋统治者对待兼并的态度。赵匡胤鼓励大臣们向官僚地主的道路发展,大臣中多有“择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者,例如:宋初的青州官僚麻希梦一家,“居乡  相似文献   

3.
《歧路灯》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兴盛衰败,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阔公子,由于父亲去世太早,母亲娇惯纵宠,结交市井无赖,沉溺于嫖赌生活,以致家道败落,最后穷愁潦倒。由于现实不幸的教训,这才接受别人的劝告,翻然觉悟,痛改前非,最后走上重振家声的道路。告诉人们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及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果戈理论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和奠基人之一。果戈理在自己的优秀作品中,以巨大的力量嘲笑了他生活时代的官僚地主社会的弊端,讽刺了农奴制俄国的现存秩序。果戈理指出,现在管理俄国的人,精神空虚,行为卑鄙,不学无术,他们是一伙骑在农民头上的地主和控制着国家的官僚。他用自己的作品帮助那些真诚热爱祖国的  相似文献   

5.
公元960年,赵匡胤即位为宋太祖.他总结唐中叶以来的统治经验与教训,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两个方面制定国策:一是严格控制兵权,防止军人跋扈,威胁皇室;二是依靠旧官僚和广泛招揽地主文人参加政权,以维护它的统治.经太祖、太宗两代的军政改革,集中了兵权、政权和财权,有效地(上收了兵权)铲除了地方藩镇割据势力,扩大北宋地主政权的阶级基础.这些改革和措施从巩固统一角度来看,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商品经济发展、演变,历经西汉前期、中后期及东汉三个时期。西汉前期推行的放任无为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商品经济自由迅速发展。然其发展前途与巩固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方向背道而驰。故西汉中期统治集团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迫使商品经济变态发展,使之成为封建官僚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沿着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轨道运转。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到东汉时期,即使封建国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商品经济也仍然因循这一模式,紧密依附于官僚地主经济运行。从此以后,商品经济完全失出了西汉前期那种独立品格与社会活力,与封建经济长期共存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对奴婢来源和数量的历史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级官僚贵族、地主富商之间,占有和役使奴婢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占有奴婢的多少不仅仅标志着官僚贵族、各类地主的身份地位高低,气派大小,而且奴婢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他们在生产活动中愈来愈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这些社会阶层各自在经济、文化与政治上承担着维系社会生命体的组织功能。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而这种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主要是由科举制度来实现的。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进入地主、士绅与官僚之间的精英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
后金统治者进入辽沈地区之后,将该地区原明朝的军屯额田、官僚地主的荒弃地亩以及普通汉族人民的土地按每丁6日分配给满洲贵族、八旗兵丁以及归降的汉族官僚地主和一般民众,史称“计丁授田”。计丁授田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后金的政权建设,维护了满洲贵族及八旗官兵的政治、经济利益与特权地位(满洲贵族与八旗官兵可根据其占有的壮丁即奴隶数额多占土地),加强了对汉族官僚地主和一般民众的控制,并对后金乃至整个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元代社会背景与文学概况第一节 社会背景元帝国的建立。蒙古贵族统治阶级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汉奸地主也勾结外族统治阶级压迫汉族人民。以汉族为主的各族劳动人民的反抗与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地主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干预。这种干预,持续时间之长,深入领域之广,以及影响之深远,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少见的,可说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封建地主政权,是适应地主经济的需要而出现的。反转过来,它忠实地为地主经济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官僚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西方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 ,传统的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已逐渐显现出它的弊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了以“摒弃官僚制”为口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但是官僚制在当代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简单摒弃官僚制也会使我们重新陷入困境。因此 ,新公共管理运动实际上是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对官僚制进行修正 ,从而使改造后的官僚制政府更能适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在当代中国 ,既不能简单地以发展官僚制为目标 ,也不能简单地以摒弃官僚制为目标 ;而且 ,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组织结构或行政层面 ,而应扩展到政治、社会、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13.
汉承秦制,西汉继秦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确立地主阶级掌权的封建制度。它是战国变法运动以来,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发展的高峰。做为封建社会居於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它随着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内部结构在不同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又促进了经济结构在某些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在西汉中后期所形成的“豪强地主”就说明了这一点。故本文试就“豪强地主”形成的背景,条件及特点和地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武訓是一個僱農出身,後來變成職業乞丐。他原來在地主家幹活,後因被地主毆打而自動地做了乞丐。他把從農民和地主討得來的錢交給地主放高利貸,然後用本息在柳林、舘陶、臨清三个市镇各辦义学一處。他的辦學得到一部份地主和官僚的帮助。他的生活是很刻苦的。他後來自己也有了幾百畝地,  相似文献   

15.
1911年资产阶级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政府,但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也就根本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的农村的阶级关系.相反,辛亥革命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农村的经济状况更为恶化了,不但原有的地主封建势力未被触动,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军阀、官僚地主.这种军阀利用政治特权大量掠夺土地的状况,就构成了"五四"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介绍,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主宪法,在旧中国仅仅是一个幻想,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为了它的获得,曾进行了长时期的斗争,但一直没有得到。而今天,当人民民主政权仅仅建立了四年多,当我们已走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已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我国人民争取民主宪法的斗争是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的。二十世纪初,我国资产阶级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一些官僚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地主和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知识份子,便哀求皇帝赐以钦定宪法,由於当时革命浪潮的席卷全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同盟会的出现,以及俄国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在狼狈不堪之下,施放了一连串的烟幕弹,先派了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继於一九○六年宜布预备立宪,设立宪政编查馆,颁布咨议局章程,后又于一九○八年组织立宪筹备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绝大部分是抄袭日本的宪法)以缓和革命运动。到了一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叙利亚地区,而从此时开始的叙利亚贵族的发展和演变为日后形成的"地主官僚阶层"奠定了基础,贵族融合之后的"地主官僚阶层"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卓越的领导人,从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到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叙利亚贵族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地主——资产阶级。“所谓地主——资产阶级就是指已经转化、正在转化以及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这个复杂的阶层。”我认为,尽管要求立宪的阶级力量比较复杂,但立宪派既然是阶级斗争中的一个政治派别,它就必定主要是某一个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所谓“正在转化和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只是地主阶级中那些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他们依然基本上站在地  相似文献   

19.
巴金小传     
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因不满官僚地主家庭的专制而离家出走,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回国后,曾任《文学季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