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某人或某件事情在时间、数量、距离、危险程度上等同另一件事情非常接近,我们汉语常用“几乎”、“差点儿”、“险些”、“快要”等词语来表达。英语在表达这方面的词语也很多,它们之间有些可换用,有些则有区别,翻译时也要视情况而灵活措辞。笔者在平时阅读中遇到不少这方面的词语,择其常用者,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精讲” ,即讲在精髓上 ,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概括地说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 ,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 ,词语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 ?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 :“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 ,“天下奇观”这一…  相似文献   

3.
冒石宏 《小学生》2010,(7):20-21
有照为证 “发挥”“发表”和“发展”这三个词语都是由“发”组成。彼此意思相近,使用的范围相似。我们在使用时难免会将它们混淆(见图1、图2、图3)。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意思.就会发现这三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贝壳》1.我们先把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其含义。对于“轻抚”和“吞食”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采用“换词语”的方法去理解它们的意思,“轻抚”可以换成“轻按”“吞食”可以换成“吞吃”。  相似文献   

5.
杨敬宇 《现代语文》2009,(11):106-107
本文考察了清末以来在其他粤方言文献中较少出现,但在粤讴作品中大量出现的两个复句关联词语“千日”和“舍得”,并分析了它们的语言属性。通过分析发现,这两个词带有女性语体色彩,使用环境有限,这也是它们在日常用语中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四"如"小析     
四“如”是指“例如”、“比如”、“譬如”及“诸如”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均含有“像……”“与此相类似……”的意思,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又有所区别。“例如”是在明确了语言表达之后的事例后缀,通过它导出事例,对前文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和说明。如“老舍先生的作品大都反映的是普通平民的生活,例如话剧《龙须沟》、小说《骆驼祥子》。”“比如”是举例时的一个发语词,也是在明确了语言表达之后的举例阐释;但它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又含有“比方”之意,它的阐释说明常常包含了“假设”的内容成分。如“班主任待人非常和蔼,比如说同学…  相似文献   

7.
“似是而非”是指某一理论、方法好像是对的,但实际上却并不正确.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的“似是而非”过程屡见不鲜.从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到牛顿的“光的粒子说”,从“永动机的发明”到“光的传播介质以太的寻找”等等,都是经历了“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类“姐妹题”。它们表面上看非常相象.有些题仅一二字之差。但实质却完全不一样.下面我拟把高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几组似是而非的“姐妹题”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数学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类“姐妹题”,它们表面上看非常相象,有些题仅一二字之差,但实质却完全不同.下面我把高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几组似是而非的“姐妹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辞格的定义及其建立辞格的原则,我们发现许多辞格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交叉重合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便于人们学习和运用。为了辞格建立的系统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易色与扩义、易色与移时的分合问题,按照“大同小异就归并,大异小同就分立”的原则,我们认为“扩义”“移时”所包含的修辞现象应归并在“易色”这一辞格之中,它们属于“易色”的下位类型:“扩义”属于词语的语体色彩的变用,“移时”属于词语的时代色彩的变易。  相似文献   

12.
复活的"小姐"与错位的"同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复活的“小姐”和错位的“同志”这两个具体词语意义的变化,印证“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说明词语尤其是词语意义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对“月”的别称词的构词语素的考察入手,结合构成这些词语的意象语素的特点,揭示它们蕴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相反”、“反过来”都能充当句子成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我们所要探讨的主要是“相反”、“反之”、“反过来”作为关联词语用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包括它们的差别性,以及使用这些词语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陈述一个事物或论述一个事理,往往要同时说明相关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时为了肯定一个事物,就要先明确地否定相关或相反的事物。有时在正面叙述之后,还要从反面来反证同一事理。为了明确表示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词语,首先要讲清词语的含义。词是由字组成的,我们虽然不能望文生义,机械地根据字义来探求词义(这里指合成词),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分析字义对于深入了解词义有一定帮助。有些词语,如果能从分析字义入手进行讲解,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永垂不朽”这一成语,讲解时如果只告诉儿童这是“指光辉的榜样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的意思,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朽”、”垂”两字在这里的意义都与它们的本义有所不同,要讲透“永垂不朽”这个词,必须首先讲清“朽”和“垂”在这里的含义。“垂”,本意是“挂下来”,这里是“流传下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恶搞”在网络上的流行,“恶”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恶”与“好”组合成的新词语“恶好”开始流行,而对于“恶好”一词的语义该如何理解,“恶”还是不是传统的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都值得我们商讨。  相似文献   

17.
用汉语表达时间的先后时,人们通常用“以前”和“以后”词的变化不大,而且重复率非常高。受此影响,不少学生在英语里也千篇一律地用“before”和“after”来表达这两层意思。其实在英语词汇里可以表达这两层意思的词有很多个,其中有几个使用频率特别高,但它们在用法上有差异,极易混用。掌握这些词的用法,正确区分它们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避免用词重复,结构单调,使文章生动。由于这些词属于高频词,把握好这些词,对准确理解和翻译也不无帮助。下面就对相关词进行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了词语“触目惊心”与“怵目惊心”的异同。我们认为,尽管二者在某些语境中可以通用,但“触目惊心”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怵目惊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改革于2006年在我校展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将面对“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一对问题。我觉得要弄清二者的关系,不妨先打个比方:我们要求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是先理解而后能运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道题—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它们造句。“教教材”就好比题目中要求的“解词”,“用教材教”就好比“造句”。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有些句子形式上很相似,但并非都是同义句,它们之间有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或个别词语不同,看上去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是,无论从结构还是用法上看,句子都是正确的。我们在学习中,应当留意这种现象。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