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导师制"是近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德育工作所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度思考后,探索和实践的一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方法,也是一种亲情化、个性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在德育领域内普遍采用的"德育实效性"一词提出质疑。"德育实效性"在蜕变为德育口号后,容易使人们对德育实践产生许多误解。它使人们过分关注德育结果,忽视德育过程,把德育当作工作来做。对所谓"德育实效性"的追求是导致当前学校德育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唯有发生在学生层面的、并且与之内心产生真实互动的德育,才是真实的德育;而真实的德育其实是一种"静悄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微课"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正逐渐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什么是微课,业内并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微课要具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等特点.时间短、情景化、有具象视频可供观看,将微课的这些特点融入德育,是否有利于缩短学校德育由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时间?又能否变"触不到的"德育为"可感知的"德育?怎样才能让德育"微"起来?编者甄选四位老师的探索实践分享于此,希望于读者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8.
杜威"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翰·杜威是教育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重视德育并用以解决社会的问题,他的"学校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德育途径即通过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进行道德教育,使"学校社会化"、"教材社会性"、"儿童社会性",强调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对当今德育途径的探讨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绿色德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名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绿色德育"重体现、重情感、重行为训练.在几年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德育,即以学校文化的"四大"功能与社会文化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以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与内涵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德育架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2.
一、德育需要目中有"人" 我们常讲要"德育为先".真要做到"德育为先",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德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实现高等学校德育任务的落实,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高等学校德育必须创新。本文认为“创新性德育”是德育创新的一种理念,并就“创新性德育”的概念和“创新性德育”的观念体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界定我国普遍认同的"德育"(实践)入手,对"成文的德育目标"(规范)与"不成文的德育目标"(价值观念)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这种德育(实践)与人们构想的"德育"价值观念以及规定的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正>李镇西老师曾指出:"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强调"德育应该给孩子呈现一种自然的生活常态,一种举手投足的自然"。把德育看作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让师生共同生活在一种充满道德感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彼此学习,情不自禁地互相感染。那么,如何让日常生活充满德育因素而又了无痕迹呢?我想通过两个教育故事,诠释作为生活方式的德育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6.
"德育平台"既是一个物化形态,又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让学生借助教育者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精心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学习,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嘉善县的"生态德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学校德育所存在的种种不尊重人成长规律的"非生态性"的弊端,适应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学校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德育方面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终极追求,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为了使"因材施教"在德育中得到良好的实现,优化班级德育档案是必然的选择,班级学生德育档案的优化,可以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但我们将"德育原理"作为学科来研究还很不够。科学地确立其研究对象,揭示其学科性质,并在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建构完整而科学的学科体系,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应该是范式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是系统性的而不是单一性的。走出德育还原论的困境,以整体主义指导整体德育应成为一种新的德育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整体德育既是一种观念范式,也是一种实践范式:一要目标重设,将培养"整体的人"作为德育目标;二要内容重整,生成"整体教育";三要课程重构,形成"整体课程";四要主体重建,培养"整体教师"。整体德育作为一种复杂性、系统性、非线性的德育范式,为未来德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