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省为例,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土地利用综合区的主要功能和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分析繁昌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谷城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谷城县资源特点和区域发展战略,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谷城县进综合分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DLS模型,在中国的9个土地利用分区上分析了栅格水平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设定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了基准情景和发展生物能源政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分区2010年~2025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相互竞争及其在空间分配上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下内蒙古及其沿线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东北区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从整体来看,林地在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拟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盖州市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土保持等情况,对全市进行了水土保持分区,将全市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和沿海风沙区4个主要类型区。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各分区进行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分析、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最后,根据各分区主要特点,提出各分区水土保持主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状况作为区域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自然生态约束的滨湖城市土地利用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评价,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四级自然生态约束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滨湖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边多  李林  除多 《西藏科技》2003,(4):22-25,43
本文详细论述了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西藏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数据源的获取以及针对各类土地利用特点,分区确定各类遥感图像的适用范围及最适当的调查比例尺的方法,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建立了ETM 影像和航摄相片的判读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9.
吴光 《资源科学》1988,10(3):50-57
本文试图从江苏省常熟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讨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及其利用潜力,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综合分区,为常熟市制订土地利用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镇化农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文章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985年~2000年快速城镇化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结构变化)的态势.对研究区域城市化发展主导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机理分析,认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带来人口、经济的非农化及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这些影响都在土地利用上得到落实,并通过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变量,同时尝试性的将各类用地变化率绝对值之和定义为衡量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标准,并构建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域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还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原锡山市城市化发展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倾向进行了相应的数量分析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导致的耕地资源边际占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不再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增加耕地占用的边界年份在201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初衷是实现对我国建设用地的限制行业农用耕地的保护,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短期利益的角度来讲,这种土地利用的规划降低了经济的增长速率。因此,在我国土地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存在一种平衡的方式,实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发展之间矛盾。针对这种矛盾,文中从主功能区规划的角度对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描述。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 ,把长江上游典型区———四川省彭州市的耕地土壤资源分为3类农业利用亚区 :平原亚区、丘陵台地亚区和山地深丘亚区 ,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该区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和土豆 5种作物的光温潜在产量 ,并根据各区的土壤属性 ,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GIS技术在山地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遥感/GIS技术,选择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所在流域与丹江口水库距离等5个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十堰市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按敏感度的高低将规划区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级,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为规划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达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与国土空间质量提升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认知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形成机制,有效调控和管理多种土地利用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多源遥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利用InVEST、RUSLE以及均方根误差、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基于县域尺度定量评估区域各项土地利用功能,重点分析不同功能间权衡关系及其空间特征、影响机制,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探寻差别化土地利用功能调控路径。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等沿江平原区,生态服务功能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3项功能权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安徽两省的西南部等山地丘陵区;②土地垦殖率和年平均降水量、坡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功能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是非农生产、生活保障2项功能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结构均对生态服务功能具有较高影响;③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弱功能区、单一功能区、双功能共生区、多功能共生区4种类型分区,不同分区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差异明显,据此提出差异化分区调控策略。本文结论有助于强化对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认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5.
以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ARCVIEW的支持下,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进行了探讨.以重庆市开县石碗溪小流域为例,选择年均气温、土壤、植被、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九个生态要素,综合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对石碗溪小流域的景观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通过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将开县石碗溪小流域划分为农业景观功能区、生态恢复协调区和生态控制区3个分区,建立了3个分区之间以及分区内部的景观镶嵌组合关系,指出了各分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实践证明,以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调控和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都市型农业(UA)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珠三角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功能分区,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定量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入熵的概念,避免了层次分析(AHP)等常用方法所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对总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据此对珠三角9个城市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所面临的改革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徐志康 《资源科学》1987,9(2):45-53
京津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划分的基本依据有4条: 1.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 2.土地利用基本特征与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造利用途径的相似性; 4.基本保持乡级行政区界的完整。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城市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主要分析了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并从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采用先进技术、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合理规划建筑工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土台塬区农用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可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围绕土地整治分区的目的,系统探讨了黄土台塬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结合"形态+物质+成因"的分类体系对黄土台塬进行空间信息提取,从自然资源、台塬特征、土地整治限制因素等3个层面,自上而下、逐级细化形成土地整治三级分区体系,将黄土台塬分为4个宏观地貌一级区、11个形态影响二级区和20个条件限制三级区,并就各三级分区的分布、特征及土地整治限制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整治重点和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