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读陶继新先生的《治校之道》,在品咂陶先生解读教育现象的视角、记录教改、管理等经验之笔法的同时,一次次地被他提供的校长治校案例触动。读后反思,想聊聊一个话题:校长如何谈钱。  相似文献   

2.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清华毕业,北大执教,一生与这两座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过先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后,了解到先生有深厚的清华缘与北大情。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在北大几十年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其中有深情回忆、有客观评价、有热情赞扬,还有以日记形式,记录的自己在这两座学府中的人生印迹。书中文字再现了季先生青年时期的清华教育氛围,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是季先生"最具体的生命痕迹的记录"。而对北大的回忆性散文,以及赞美北大的杂文、随笔、序跋等评价性文章,笔触所及,无不体现季先生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 "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注定校长必须有所作为.无所作为的校长.就是在危害青少年,危害国家.鲁迅先生说:"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我们拿着薪酬,只是"谋财";反误学生,岂非"害命"?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校长呢?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4.
与文质先生相识相遇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记得是在2003年3月的时候,那时我在广东省的校长培训中心工作.通过朋友介绍,我读了他的《保卫童年》与《唇舌的授权》,触发了请他来讲课的心思.因为,那种对教育的情怀和独到的见识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当时教育学术领域的风格简直是完全不同的.去机场接文质先生,他下飞机就叫“锡良兄弟”,似乎一见如故.他带了成箱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他自己的书,全部是准备在讲课时免费发放给校长们的.  相似文献   

5.
清华学校是在中国教育系统之外的一所新制留美预备学校,所采用的是美国学制,因而备受"崇洋媚外"的指责.周诒春任校长以后,对清华学校进行了本土化改革,提出培养完全人格的教育宗旨,着眼于民族独立,提出西学应"中土化",努力将清华办成学术独立的中国式大学.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从来不乏幽默.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王国维曾是帝师,他便送学生们一副对联:"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时,送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寅恪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朱熹说:"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我校尝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藉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使学生在对传统诗文的涵泳中扎住中国的根,明理、明善、修身养性. 十几年来,二附中一直坚持着诵读诗文教育,与此配合,学校开展了"学论语、讲修养""学人文、讲修养"和"古诗文大赛"等系列活动.校领导们带头每周给学生们讲一则《论语》,林校长还把每周讲的《论语》全部背诵并默写下来,以砥砺学生. 学校编印了《诵读诗文选》《学论语·讲修养》等书籍免费发放给每届二附中的新生,做到人手一册. 记得诵读诗文活动启动时,吴林书老师曾当场赋诗:"千古文明,自当继承.往圣先贤,重德贵学.学而有法,诵背为先.口诵心惟,涵泳其间.三载六年,学优才瞻."  相似文献   

8.
感悟一:做一名有教育理想的校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清华附小在全国著名教育家窦桂梅校长的引领下"让清华附小的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感的,拥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理解的现代人"。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文化中心名校与国际接轨的大教育思想,学校在有思想的校长引领下真正成了"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生态田园"","为人生打好底色,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感悟二:把资源放在孩子触手可得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大学90周年大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仅仅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谓差堪自慰,大概分数不低,最终把我送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10.
<正>难得能采访到从事了几十年教育的陈老,我把备好的几个有关教育的问题给他看。不想,这位温和的老人对当前的教育与人才选拔状况竟有着诸多的批评与建议。当谈及几年前北大与清华争排名的话题时,老人作为前任北大校长竟旗帜鲜明地说:"我最反对争什么排名了。排名真的不重要!"《中国科技奖励》:中国的高等  相似文献   

11.
<正>崇拜于永正老师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1998年,在《江苏教育》上,我读到《这里是一片语文教改的"芳草地"》一文,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语文教改。在这篇文章里,我第一次读到了于永正先生的名字,也见识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此后,《江苏教育》上陆续刊发了于老师的《导入的艺术(上)》《导入的艺术(下)》《"熏锅屋"》《说"和谐"》等  相似文献   

12.
序,文体名.一般置于一部书前,说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说明同这部书有关的文章.传,文体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伶官传序"将两种文体合在一起,又加上"传"是多音多义字,这样容易造成释题的困难与歧义.所以,"伶官传序"应改为"《伶官传》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题目都是这样的.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呐喊》自序".既然如此,而"伶官传"序为何不能加上书名号呢?  相似文献   

13.
程红兵先生在《直面教育现场》一书中,提出了中国校长、教师在西方课程理论面前的三种选择:一是照着说;二是接着说;三是自己说。这诚然是正确的。但我们毋宁将这种孤立拆分的态度和选择,视为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组合成一个有机衔接、连贯发展的逻辑整体。1".照着说"是学习内化阶段。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指出,哲学史家是"照着讲"。比如柏拉图怎么讲,孔子怎么讲,哲学史  相似文献   

14.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是什么样的校长才算是好校长呢?多少年来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也没有一个专业的标准.日前,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为《校长专业标准》),首次明确了"校长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时之间"校长专业标准"成为社会、学校、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关注的焦点,但若现任校长被直接"对号入座"或被直接"标准评价"则会显得有些"操之过急"."校长标准"不是评判校长的唯一标尺,而只是校长专业发展的"规划书",还将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其关键作用是引领.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6.
师者,范敬宜     
<正>编者按:他,是范仲淹第28代孙,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官至正部。然而,在清华学子心目中,他不是"院长",也不是"总编",更不是"正部高官",而是位和蔼可亲的"范爷爷"!他,就是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2002年,他以71岁高龄担任清华大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为现代文坛的领袖,提到他,总会想到他的匕首投枪似的杂文,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徨彷》,他站在时代浪尖上的《呐喊》,那声音振聋发聩;即使是对人(藤野先生)的怀念,也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政治味道浓厚。今日细品鲁迅先生在四十六岁之际所写的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  相似文献   

18.
《呐喊》与《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作品,代表了新文化的反传统属性。《呐喊》与《彷徨》一方面展现了新文化的基本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新旧传统文化中间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文化情结,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句话意味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对学校各项工作影响极大.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评价一所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特别是在今天,如果校长还是紧护着"官帽",做一个穷于应付各种事务的"官僚",那么,他就很难把学校引向正确的方向,很难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很难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之魂."美国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T.J.Sergivanni)指出:"校长很重要,就维护和改进优质学校而言,学校的任何其他职位都不具有比校长更大的潜力."这些话深刻阐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在越来越强调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今天,校长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应成为每-位校长的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