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教具为解决小学自然教材中“声的传播”实验缺少现成仪器的困难而设计制作。小声源、助声腔、听筒、传声钩、振动片及刚性、柔性等实验材料所组成。 制作方法 先收集好制作材料:带有发光管的音乐贺年卡芯片一件,250ml广口瓶一只,配用的橡胶塞一只,自行车辐条三根,塑料瓶盖一只(直径小于27mm),铜片一块,直径约为1mm的粗铜丝一根,废塑料盒数只(冰淇淋方盒,果奶瓶等均可)。先截取10cm长的一段辐条,无螺纹端穿过橡胶塞中心后,用烙铁焊接在压电陶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振动与声音》(上海实验教材第五册)的教学重点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学难点则是产生声音高低的原因。 按教材安排,这节课以实验为中心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用吹、拉、弹、敲的方法使各种乐器(笛子、二胡、吉他和鼓等)发声,通过调节橡筋琴橡筋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探究声音高低的原因。由于师生实验中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如:学生实验时操作方法不当,使用实验器材不一,教师演示若不得心应手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对实验器材梢加设计改进,并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效果自然好多了。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 1.长7cm的铁钉一根;直径小于0.21mm的漆包线3m;7cm宽纸片一张(裹在铁钉上)。 2.大头针4根;小墨水瓶盒1个;直径1.5mm,长5cm的小柴棒1根;永久磁铁1个。 3.电键1个,导线2根。 二、制法 1.用铁钉、纸片、漆包线  相似文献   

4.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用剖面模型可以清楚观察扬声器内部电流信号转变为磁信号,从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力,再转换成纸盆的振动产生声音。操作简单,演示效果好。用途:用于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中电磁继电器与扬声器一节,讲解扬声器发声原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寻求苍术人工栽培最佳播种深度,为苍术优质高产打下坚实基础。试验共设播种深度1cm、2cm、3cm、4cm、5cm、6cm 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结果从苍术出苗率看,播种深度3cm的出苗率极显著高于播种深度6cm和5cm的出苗率水平,居第一位;从苍术地下根鲜重产量看,播种深度3cm的根鲜重产量极显著、显著高于播种深度6cm和5cm的根鲜重产量水平;从苍术地下根粗看,播种深度3cm的根粗显著高于播种深度6cm和5cm根粗水平;从苍术地下根毛数看,播种深度2cm的根毛数显著高于播种深度6cm和5cm的根毛数水平。结论人工栽培苍术最佳播种深度以2cm^3cm为宜。  相似文献   

6.
雷世俊 《职大学报》2013,(4):97-99,112
采用壕沟法调查研究表明,在滨海盐化潮土台田土壤中,12年生八棱海棠砧长富2苹果根系水平分布距离6.02m,为冠径的2.43倍。距离树干1~4m处,根量占观察剖面根量的87.9%,根系主要分布在冠下及其冠缘附近。根系垂直分布深1.5m,为树高的45.18%。根系有分层分布的趋势,而且距离树干越近越明显。第一层集中分布在5~20cm土层内,第二层在70~120cm土层内。根系的集中分布层在5~120cm土层范围内。粗度<0.5mm的根占总根量的64.39%,粗度0.5~<2.0mm的根占30.32%。不同粗度的根,水平分布都较远;0~5cm土层只有直径<2.0mm的细根,5~120cm土层中各类根都有,130cm以下土层中也主要是直径<2.0mm的细根。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关于声学的教学,所有的教材都是启发学生凭听觉去感悟“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等知识点。笔者自制了一件教具,它能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在毛玻璃屏上看到发声体的振动规律,并且能用光屏上光斑移动快慢(频率的大小)来判断音调的高低,由光斑的位移(振幅)大小来反映声音的响度。它能演示次声波、声波、超声波不同波段的振动现象。全套装置声图并茂,组装成一体,便于携带,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这台小电动机所用的材料都是极普通的,搜集起来很容易。全部材料如下: 1.图钉:8个。 2.铁丝:3根,直径1mm,长度180mm,使用时,作成曲别针形状。 3.铁钉:2颗,长90mm。 4.胶布:2条,长50mm,宽6mm。 5.漆包线:直径0.9mm,长度4m。 6.木板:一块,长150mm,宽130mm,厚20mm。  相似文献   

9.
竹子的妙用     
江南的山区,毛竹、小山竹几乎到处可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展自然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竹子进行分组和单独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实验效果。下面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一、做“土电话”实验 用直径为6cm的毛竹,锯成两截两端无节长12cm的竹筒,将筒的一端用薄膜蒙上口,用细线捆牢,在薄膜中间钻一小孔,穿过一根棉线,线的一端头拴一根火柴,防止线被拉出。两人各拿一个竹筒,把线拉直,一个对着筒口讲话,另一个将筒口  相似文献   

10.
沪科版试验教材在本章安排了一系列的自然声音现象和生活声音实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获取了“声音传播”的有关条件方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去体会“声音的音调 ,响度和音色” ,以及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因素。利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噪声防治”、“超声波应用”方面的声音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 ,拓宽了学生对声音世界的认识。本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①学生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②教师教具演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小实验荟萃     
声音具有能量,它表达了物体的振动,当声音传递到人耳引起耳鼓膜振动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声音。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下面介绍用声音“吹灭”蜡烛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一、简易电流计 这是一个用于测量微小电流的简单电流计。学生通过制作和使用这个电流计,将能够演示电流的磁效应,解释它在电测量中的应用。它能显示电流的存在,电流强度的大小及电流方向。 制作材料 刀片一片,缝衣针一根,麦杆一根,软木塞一个,薄铝一片(3.5cm×14.5cm),卡片纸一张,漆包线5—6米(φ1mm),木块一个(截面积为1.5cm×6cm),胶带纸等。  相似文献   

13.
1 仪器示意图 (图 1)图 12 用途及特点( 1)用途①演示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机械能守恒问题。②研究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完成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2 )特点①演示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②成本低 ,功能多。3 制作材料方木板 ( 6 4cm×50cm)、中间有孔的小球 (直径约 2cm)、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 (约 4 0cm)、一根钉子 (约 2cm)、螺母与螺杆、即时贴(红色 )。4 制作方法( 1)将厚度约 15mm的一块木板制成长为6 4cm ,宽为 50cm的矩形木板 ,刨平后涂上白漆 ,最后给木板装上一个底座使之竖直放置。( 2 )在木板正中且距离上边缘 10cm…  相似文献   

14.
《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牛津上海版自然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声音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声音的感性认识。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等有了初步了解的学习基础上,从“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入,围绕一个个主题引导学生研究简单的声音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声音的轻响、高低(包括乐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一、设想的产生 教材在讲到声音的传播形式时是这样表述的:这就象石子击水形成水波一样在空气里形成声波。课本中虽然强调声的传播跟这类似,而仍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声波就象水波那样一圈一圈,一起一伏地自声源向四面传送。为了使学生明确声波则是由于机械振动压迫了周围的空气,随着机械振动的强弱对周围空气产生的不同压力而形成自振动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疏密“空气波”的实质,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既能借助“水波”的传播形式,让学生通过形象观察,想象出声波的传播形式,又可借助于“声”,通过“形、声”结合建立声的传播的概念,起到了强化认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 竹管一根,长250毫米,外直径12毫米。粗铁丝一根长200毫米,直径4毫米。大号缝衣针两枚。一寸钉子一枚。正方形木板一块厚10毫米,长100毫米。细绳长500毫米。罐头盒铁皮一块,长100毫米宽20毫米。棉线若干。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教材中关于声波干涉实验往往是这样进行的 :让学生“环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周 ,或者人不动而使音叉绕叉柄的纵轴旋转 ,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这一方法虽已沿用多年 ,但在应用中它的效果有时并不稳定。鉴于此 ,我们利用共鸣管中空气柱与发声音叉所产生的共鸣 ,来改进声波的干涉实验。经多年试用 ,效果较好。具体作法如下 :一、实验用品量筒 (容量为 50 0 m L )、玻璃管 (长为 50 cm、内径为3cm) ,音叉 (频率为 512 Hz) ,铁夹 ,支架。二、实验步骤与现象1.给量筒里加满水 ,把一根玻璃管竖直插入量筒中 ,在略高于管口处放一个正在…  相似文献   

18.
当人体触电或进行电针灸治疗时 ,都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但这个电流的流程是不可直观的。因而 ,讲解《安全用电》一节时 ,不少同学弄不清楚电流是如何通过人体的。“电流通过人体演示器”用于教学后 ,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下面简介它的制作方法和使用说明 ,以供同行参考。一、制作材料长 50 0 mm宽 170 mm厚 15mm的木板 1块 ,节日串灯小灯泡 50个 ,转向器 1个 ,带螺母的细长螺丝杆 7套 ,细导线 1.5m,万用笔表 2只 (或用粗导线代替 )。二、制作方法1.按图将备好的木板制成一男 (或女 )两手向上搭衣服的动作。两脚下各加 1块长方形薄铁片 ,缝隙0 .…  相似文献   

19.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方法取直径约2mm,长度约40cm的铜、铝、铁导线三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要均匀。在距离A点15cm处的B点将三根导线呈30度角分开延伸;每根导线从B点起,每隔3cm用锉刀…  相似文献   

20.
一、早期的卡莱都丰仪 最早将发声物体的振动用光图象显示的仪器叫做卡莱都丰仪(Kaleidophone),其实验结果发表于1827年,由查理·惠斯顿首创。 实验采用一根细钢棒,直径为0.1英寸(约2.5mm)。将其一端牢固夹紧,另一端可自由振动,自由端的长度约为10英寸(约25cm)。敲击自由端使棒横向振动时,端点的振幅可达1英寸(约2.5cm)。 在自由端的端面上粘结一粒微小的玻璃珠,并在玻璃珠的附近设置一个强白炽光源,令玻珠将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