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索尔的故事,是一场对死亡的挑战。索尔是匈牙利犹太人,集中营囚犯特遣队员。在纳粹集中营的语境下,此特遣队特指一群特殊囚犯,亦被称为"秘密搬运工",为纳粹打扫毒气室、焚尸炉、万人坑。毒气室处死一批人,他们整理衣物和犹太人最后藏匿的贵重物品,清理堆积如山的尸体,装上拖车送去焚烧,擦洗、冲刷墙上地上的秽物和鲜血。毒气室再成"浴室",继续"运转",周而复始。索尔,一个瘦削的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年男子,目光  相似文献   

2.
张晰 《世界文化》2010,(10):37-39
<正>将"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以及犹太人区所使用过的所有小提琴加以维修、复原,这已成为阿姆侬?韦因斯泰的一项使命。如今,距离"二战"结束犹太人解放已走过整整65个年头,他终于将这些小提琴聚集在一起,来奏响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谢潇 《世界文化》2013,(5):47-49
犹太人给世人最大的印象之一是他们与金钱的紧密关系。孟德斯鸠说:"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犹太人以擅长金钱的操作和流通闻名,特别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到来以后,犹太人与金融业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犹太人在很多方面大大促进了资本世界的繁荣;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喜欢酣睡,绝不会深更半夜就爬起来写作,写个不停的。我觉得,这是最令人可怕的事。即便半夜醒了,那我仍会想方设法再多睡一会儿,但我总是在六点三刻左右起床。如果赶上外面下大雪,或狂风怒号,或大雨滂沱,我就迟迟不起了。但是,我总是尽量避免一年四季呆在这类地方。然后,我就进早餐,看报纸。我觉得,看报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遣。吃罢饭,读完报,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由于深厚的宗教因素和一度在艰难中求生存的历史,相较于其他民族,犹太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一直以来,犹太人严格遵循犹太饮食法,这对界定"我者"与"他者"、构建犹太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了巨大作用,使犹太人在数千年中即使丢失了领土,也还是能够重新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犹太饮食...  相似文献   

7.
谁是犹太人?     
阿瑟 《世界文化》2007,(5):51-52
犹太人最初被称为希伯莱人,以后才被称为以色列人和犹太人,这种称呼本身便是化变迁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一部犹太化史,也就是犹太人的名称和内涵演变的历史。犹太化史的开端是伴随着“犹太人的定义”这样一个问题而开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旭东 《世界文化》2009,(12):22-23
莎拉从厨房的窗户朝外观望,随之叹了一口气。昨夜的大雪覆盖住了草芙蓉,深度达一英尺。对某些人来说,它是一种美景;而对莎拉来说,大雪造成了诸多不便。此时门前的台阶和水泥走道在行走时需要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用英文说一个人很difficult,有很多译法:难对付,不好相处,"硌硬""各色"。犹太人向来被认为是比较difficult的(不只是生意人太多的缘故,是独特的文化使然),犹太人里的视觉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外媒导读     
《世界文化》2014,(2):56-56,F0003
<正>无"e"不易字母"e"无疑是字母表中常见和常用的个了,因此要在本书中做到完全没有个字母"e"可绝非易事。但法国作家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却做到了这点。他于1969年写作的法语小说《消失》(La Disparition),整整300页没出现个"e"(当然,作者的名字除外)。这种讳字体小说(lipogrammatic novel)充满了自我写作约束或文字游戏。有趣的是,这本小说在被苏格兰小说家吉尔伯特·阿代尔(Gilbert Adair)翻译成英文版(A Void,中文译为《空白》)后,同样没有字母"e"。(编译自Oddity Central网站)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全人类的一场浩劫,也是法西斯国家掠夺受害国艺术品和财宝的饕餮盛宴。据德国人赔偿犹太人财产会议估算,德国纳粹"二战"期间从犹太人手中夺取共计65万件艺术品,其中10~20万件至今下落不明。这尚且只是纳粹掠夺的一部分。但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政权为何对艺术品情有独钟?与其他集权主义的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倾向相同,艺术也总被用来为其统治正名。此外,最直接的原因与纳粹高层都受过比较优良的教育,或与他们的一些艺术情结有关,仅以希特勒为例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人类心灵的创伤很容易被一些昔日的事物所触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字眼,人们肯定会怒发冲冠.而一看到" "字符,人们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它会使人们自然地想起希特勒的纳粹党,因为它是纳粹党党徽的一个显著标志.当然,犹太人或许想得更多:"第二帝国";二战前夕德国的反犹浪潮;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种族灭绝式屠杀的600万犹太同胞等等!毫无疑问,在犹太人眼里," "字符已经成为憎恨的标志.但是" "字符只有这一种内涵吗?  相似文献   

13.
凯尔泰斯·伊姆雷是匈牙利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29年11月9日,凯尔泰斯在布达佩斯出生。其少年恰逢纳粹迫害犹太人时代,1944年,他被遣送奥斯威辛集中营,后又移至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释,是纳粹大屠杀幸存犹太人之一。走出集中营的凯尔泰斯,躲进一间连其妻子也不得进入的屋子,专事写作。正是这些以其集中营痛苦体验为题的作品,使他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位堪称从集中营中走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无形的命运》被搬上银幕据路透社发自布达佩斯的消息称,匈牙利获奥斯卡奖提名的电影导演拉约什·科尔塔伊宣布,2003…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古代浩繁的历史典籍中,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堪称一部因特立而卓越的史学巨著。习凿齿(317—383,一说328—413),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晋书·习凿齿传》云其"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其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尤以《汉晋春秋》影响最著。《汉晋春秋》记述史事起自东汉光武帝,止于西晋愍帝,共281年,据《隋书·经籍志》史部  相似文献   

15.
张有学 《寻根》2010,(6):93-95
<正>在汉字形成的早期,没有发现带女字旁的婚字,只有不带女字旁的昏字。昏字在甲骨文时期写作■、■,从■(日),从■、■(氏)。昏字有两种含义,一是昏暗。《说文解字》中说:"昏,日冥也,从日从氐省,氐者下也。一日民声,记时在黄昏。"其意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来,一批又一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政府鼓励移民政策,凡能证明自己拥有犹太血统的人,都欢迎到以色列定居。  相似文献   

17.
奇城庞贝     
末日绝响公元79年8月24日,庞贝城中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像往常一样繁忙;不远处的那不勒斯海湾碧波荡漾,船只或停靠在海湾里,或行驶在海面上,一派太平景象。坐落庞贝城北10公里处的维苏威火山,海拔1280米,“息事宁人”已800年了。这天中午,它突然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地将1000度的岩浆以超音速喷向7000米高空。最初飘下的火山灰、浮石雨,击倒了庞贝城中38%的人,更多的人用枕头、盖子、木板顶在头上,迅速逃离。而一些妇孺、年迈病弱者,或以为火山喷发会很快停止而不舍家产及暂有庇护处不想出走者约2000余人,躲在各个角落。维苏威火山长达18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漫步以色列的大街小巷,古老沧桑的哭墙,宏伟庄严的圣殿遗迹,神秘庄重的宗教仪式,和耳边传来的恭敬虔诚的祈祷者哀怨悠长的颂经声……这一切都在诉说以色列历史的变迁。——引言《圣经》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给犹太人迦南地,意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犹太人视其为民族和精神的核心。在这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饮食文化的特点是规矩多、禁忌多,这与其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据犹太教经典《塔纳赫》(关于上帝与古代犹太人的典籍)制定的《卡什鲁特法则》,是一部犹太人的餐饮戒律,其要旨认为犹太教徒的饮食行为是服侍神的方式,符合教规的饮食是神确定的。犹太教认为,人生存的目的不是吃喝,故教徒不能按照人类一般规矩、法则生活,而要按照创造生命和恩赐食物的“大能者”制定的律法过好每一天。  相似文献   

20.
<正>马塞尔·普鲁斯特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画像和照片,在其中一张中,他的嘴角微微翘起,暗藏讥讽,他那大大的眼睛、向两边下垂的厚重的眼睑,以及那显露疲倦、忧伤的淡紫色的眼圈,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猫头鹰。而他成年之后的生活作息也的确像一只昼伏夜出的飞禽,尤其到了"晚年"忙于写作那煌煌巨著《追忆逝水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