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工作作为以实践为本的应用型专业,应注重对社工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文章以"三区"社工人才项目为基础,探讨高校社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内容、目标及具体路径,以提升社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社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学科专业发展的理性透视--香港考察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理性透视,反思内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本土化问题,结合香港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考察的实际,明确提出我国地方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理念、学科定位和学科切入点问题;首次提出"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社区领袖"、"社工"专业教师的学科责任应当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生产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临床社会工作队伍,在我国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临床社工具有广泛的工作领域,与社区工作、民政工作和心理咨询是不可等同和相互替代的。临床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目前对于临床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师资短缺、课程结构不合理、实习基地匮乏等困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需要完善临床社工的培养体系和标准,更需要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和投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工是我国加强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但是,实际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文章通过时北京市、成都市、上海市大学生社工现状的调查,对朝阳区大学生社工现状和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了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支持社工的氛围;设计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合理体现物质保障;建立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促进大学生社工尽快成长;明确大学生社工身份;大学生进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等建议,并且提出了高校、社区联动共同培养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工进社区是我国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大学生社工满意度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工队伍流失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支持社工的氛围;设计合理薪酬体系;高校与社区联动,提高岗位适应性;明确大学生社工身份;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岗位匹配度.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了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培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励学生立志成材的决心和勤奋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专业素质能适应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苏州社工机构发展时间较短,在人力资源、社工薪酬、社工职业认同度、资金来源、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府支持等环节,都存在着不足与问题。为了促进社工组织的发展,一方面社工组织要强化组织内部建设: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争取高校资源等。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完善评估、监管与督导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对各学科的不断深化改革和整合,以及结合我国在新的社会治理中社会服务的明确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的设置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专业地位也越加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课程体系上,专业英语更是为社工专业人才在未来适应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而提前做出了积极响应。新的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是,专业学生在掌握社工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够积极运用专业的社工英文专业词汇阅读国外文献,以及通过有效性地沟通参与到具体的社工专业服务中。探索高校对社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本课程在教学整体方面发展的有效性,是本文分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具备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理念的功能;具有培养人的科学素养和将科技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努力发挥高校的这种功能与作用,有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高校社工人才作为社会亟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重点培育其实务能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只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达成培育社会满意和信任的"合格"社工人才的目的。因此,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协同培养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工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出理论扎实、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高素质社工人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转型期涌现出的大量问题为“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社工专业的人才教育问题一直是此专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发挥北京城市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长,为社会输送紧缺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是北京城市学院顺利升本后对社会工作专业提出的首要课题。本文尝试从社会需求特点、社会工作专业特性出发,结合本专业四年来从事社工专业专科教育的经验教训,指出培养社工专业本科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试图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等环节入手,初步构建“应用型”、“复合型”社工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也愈加备受关注,社会服务水平的专业化与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除理论本土化外最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高效培养具备专业理论同时拥有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模式是目前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又以"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是较为新颖的一种,即高校与社会服务部门合作共建。"实务导向"型社会工作教育是指进行以社会工作职业化为目标的资格教育,明确地把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注重实践、实训及实习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以实操为最终考核目标的专业,理论教授与理念的传导固然是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具体的服务项目中,并以有效的服务项目立项和执行为根本,考察社工与同工、志愿者等同为提供社会服务行业的区别,即职业化、理论化和专业化。然而中国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长期以来均是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作为主要培养手段,即使有个别高校开始关注社工专业的实操训练,但由于实操平台的欠缺、硬件设施的滞后、实训与课堂教学的课时冲突等等问题的存在,都提醒着要推动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工专业人才,以"实务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职业社工人才需要高校培养,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会影响社工职业化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社工人才培养质量.1988以来,我国社工专业高等教育历经20余年重建发展,参与社工专业教育的院校发展迅速,但结构的非均衡性十分突出:(1)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之比是1:9.(2)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之比是3:17.(3)三成高校有专业基础,七成高校无专业基础.(4)院校地域呈"三梯级"状分布:华东是社工高等教育最发达地区,成为第一梯级;其次是华北、华中和西南,成为第二梯级;再次是西北、东北、华南和东南,成为第三梯级.(5)各类高校分层发展:政法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发展最早,工科和师范类院校发展最快.因此,改善院校非均衡结构,成为推进社工职业化教育良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开放而完整的系统,其本质上,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通过借鉴美国帕森斯提出的“AGIL”模型分析发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发展需求的变化、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未能合理整合资源、文化因素未受到足够重视和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适应功能,维持目标达成功能,提升整合功能,增强潜在模式维持功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职业活动,在中国大陆属于"新兴职业",存在社会认同度低、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发挥社会工作在珠三角地区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培齐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培养出具有社工理念、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社工人才;政府部门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社工创设良好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贫困生心理隐患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一些可能引起少数贫困生心理隐患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从高校建立明确的助学资金制度、加大对贫困生受助合理宣传、建立合理的贷款制度、引进专业社工等方面强化措施,帮助高校贫困生在高校期间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民生建设要问民所需、解民所困,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出发点。但在民生建设实践中,受传统管控思维影响存在着忽视民众实际需求、内在价值等问题。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伦理观、激发内生动力的方法论、与服务对象协同推动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在回应民生需求、解决民生难题上有其独特功能和价值。高校社工人才培养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机制、培养方法及培养原则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民生与社会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日益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抽象化、极端化的特点,学生爱国主义的新变化急需高校党政组织通过社会动员加以正确引导.社会动员具备思想统一、资源整合、行为激励的功能,这些功能使高校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媒介传播、重大事件等手段进行社会动员,从而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其正确的爱国观,陶冶其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其理性爱国,达到有效而又正确的引导,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以热忱的报国之心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和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缺乏企业等不同培养主体的参与是影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拥有高校所缺乏的人才培养优势。提高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