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建丽 《考试周刊》2013,(22):95-96
随着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和日本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层次的交流。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误解和摩擦。了解中日语言交流习惯的差异,可为探索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化因生存方式差异体现出不同形态,文化形成会对民族生存方式具有一定约束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当互联网、通讯方式、交通工具以惊人速度建立发展时,人与人之间距离缩小,进而超越民族与国家的限制。中国与日本在文化、历史、风俗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环节,其差异性体现出文化的差异。阐述中日跨文化交际意义,分析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中日语言存在差异性,推进两国之间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主要以非语言交流中的肢体语言、尤其是手势这一肢体语言所传递的讯息为中心,对中日两个国家在以手势表达含义时的异同为例展开探讨,希望能使今后的日语学习者更深入的了解它们的不同,以期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增添一味润滑剂,为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和提示。  相似文献   

5.
在初次见面时,非语言行为对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搜集中日电视剧初次见面时的非语言表现,从身体动作、视线、身体接触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中日两国年轻人在初次见面时非语言行为的异同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崛起的强国 ,德国对于日本影响极大 ,中国亦明显受到德国的影响。本文从中日两国接受德国大学影响的特定角度切入 ,试图探讨在接受外国文化影响的过程中 ,中国和日本的决策层和知识阶层是如何面对并进行抉择的 ,他们所作出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到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要使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和文化各个层面的对比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日文化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管是汉语的被动表现,还是日语的被动表现,使用频率都很高,可以说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被动表现。但是,虽然汉语和日语的被动表现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弄清楚二者的不同之处,作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就没有办法真正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的被动表现。因此,本文对两国语言中的被动表现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对于中国人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考察了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形式,有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越来越受欢迎,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汉语文化,将日本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让教育者能够更清楚了解汉语和日语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做好日语教学。此外,对两者的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能有效排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内容包含"饮食的满足感""外食心理""中食心理"等方面。采用点数平均值、一元配置分散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中日两国大学生在饮食习惯和饮食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介绍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中日在历史上就有友好往来。日本在受到我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同时,提倡我们应该学习和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琳 《考试周刊》2010,(53):94-95
由于日语中有大量汉字,日本文化会被认为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但是实际上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日本文化与语言结合,使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日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后,中日两国文学以曲折的方式跨越不平衡的历史所造成的障碍,仍然进行着艰难的交流。中日文学交流是加强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是架设在两国人民心灵上的桥梁。本文主要分析近现代中日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对比。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文化联想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语言所指一定是为大多数人所知道的,能够产生联想;其二,是它具有个人差别,不同生活群体或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可能对文化内涵的看法不一致;其三,是它的稳固性和可变性。历史越悠久的东西,越是稳固。一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几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有时也包含言外之意。即便是一个单词,在一定的语境或文化背景下,也可能显出言外之意。同时,也应注意到言外之意的形成因素很多,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可忽略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联想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德日两国政要对战争的认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及灭绝人性的屠杀三方面对比了两国对二战认罪态度的不同,并从战后对军国主义及纳粹势力的铲除,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民族文化传统及对战争罪责的清算诸方面比较了两国对战争认识态度不同的复杂原因,以揭示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严重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两种语言间的关系时,首先看到的便是地理上的差异。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语言产生了差异中有共性,共性中有差异的复杂关系。所以,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是语言复杂性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周琴 《考试周刊》2014,(18):13-14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育儿观的显著差异,导致儿童性格及成年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全不同。对比中日育儿观的不同之处,借鉴其积极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对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日同形词是中日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语义方面研究较多。本文从中日同形词中抽取重要同形动词,对比分析其在自他性、用法、文体方面的差异,拟对日语教育者及学习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