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尔马克思给友人的亲笔手稿,英国外交部关于1896年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事件的文件,尼姆.威尔斯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美国记者对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的采访记录,第一个抵达延安的欧洲记者拍摄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视频……这些原收藏在世界各处的文献和影像资料而今汇聚在上海市档案馆里。上海开展境外档案收集工作已经有一些年头了,收集者的足迹遍及欧美各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那么,这些珍贵文献经历的又是怎样一条路线图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90年代。由来已久的收集视野最初,收集境外档案纯属偶然。1998年,上海市档案馆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展览,展示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作阶段性的划分,那么,从他于1894年11月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起,然后经伦敦蒙难,转往日本策划革命,建立同盟会,及至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被迫流亡海外为前革命时期。那么孙中山结束海外流亡,于1911年12月回国来到上海,是为后革命时期。前革命时期以流亡海外为主,而后革命时期则以定居上海为主。也就是说从1912  相似文献   

3.
1987年由日本大阪府寄来一批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亲躬理财史料复印件180余件.史料原件1930年曾在广州第一次文物展览会展出,系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所藏.当时,胡汉民特为展览写了题跋谓:“直勉兄集十年前以总理蒙难时会计所发收单据二册,尔时逆气甚炽,总理以次诸人居小舰,贼从水陆来攻,危险不可终日,而能综理微密,从容不紊,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者,于此见之.况其间有察知当日文实者耶!是可宝矣.”这批珍贵史料展出后,后来竟下落不明.1973年台北《国父全集》公牍部分中,1922年6月18日至8月9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亲躬理财史料几乎全缺.迄今台湾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亦藏缺无存,可见孙中山文献资料散失在国外者甚多.因其是孙中山广州蒙难的重要史料,现刊录于此,供研究参考.因此组史料较长,拟分两次发完,上部分为有孙中山签字之单据,下部分为未经孙中山签字者.  相似文献   

4.
风景秀丽的南京钟山风景区不仅长眠着受后人敬仰的孙中山,也安葬着他生前的追随者们,邓演达就是其中一位.邓演达少年时代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24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邓演达解救他脱离险境.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邓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参加北伐.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邓演达远在柏林参加哀悼活动.邓演达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11月被蒋介石杀害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957年归葬中山陵园.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在日本有过一段婚姻,并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外孙,但孙中山的这段"日本情"以及日本后代的情况并不为大众熟知。日前,由中国历史专家组成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日本"访日代表团,见到了孙中山的日本外孙宫川东一,他向中国专家们讲述了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月8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决定,将于201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消息一出,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一直坚持对孙中山先生诞辰进行纪念.而且,将孙中山先生诞辰“逢十”纪念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节日隆重纪念的做法,早巳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的惯例.  相似文献   

7.
进入《孙中山纪念馆》,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它引导我们进入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之路.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之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10月10日,倡导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的清王朝,第二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眼前出现了孙中山的兄长孙眉的照片.是他资助孙中山远赴火奴鲁鲁今称夏威夷的地方.那是1879年,孙中山17岁.档案资料中记录了孙中山自己的心情:"始建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在近一年的筹办展览过程中,展览项目组的同志和负责文物藏品保管的同志对馆藏孙中山先生有关文物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匡正了许多对文物和图片记载的错误,产生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现将部分成果以专题形式刊出,以  相似文献   

9.
《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是孙科先生之女、孙中山先生之孙女孙穗芳女士撰著的孙中山传记,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孙中山传记,是“敬献给我敬爱的祖父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孙科博士以及我的大哥大嫂孙治平先生夫人”的孙中山传记。台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凡30万字,有许多照片和孙中山墨迹,分上、下两集。这是一部浅显通俗、亲切而有吸引力的、有特色、较好的人物传记。它对广大读者认识、学习孙中山,对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孙中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等都很有益,现据笔者的阅读和粗浅理解,将该书的特色略作评述。一、家世源远,…  相似文献   

10.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2周年之际,上海市档案馆从国外征集到了一批有关孙中山的档案、资料和实物,共150多件.  相似文献   

11.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12.
敬爱的林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林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自从2006年10月5日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后,我就一直想把这几年来接近先生的感触写出来,以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但先生的道德文章,前辈老师们所言已多,后生小子何敢置一辞。想来还是把《林庚诗文集》编辑出版前后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以表达对先生的敬意和怀念吧!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老人家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贯耳。吾生也晚,等我们进燕园时,先生早已告别讲坛,我辈已无缘聆听先生的咳唾,但先生授课的风采以及高洁的人格,早已成为燕园学子…  相似文献   

13.
内容提要:本文随着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轨迹研究其出版实践和出版思想,研究出版工作对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文章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孙中山先生的出版思想和实践从萌芽到发展乃至成熟这一不平静的过程及其辉煌成就,探讨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新闻出版活动的特点,揭示了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宣传家、出版家以及研究其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组孙中山致唐继尧的电报,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争取滇军参加护法运动和对唐继尧北伐的支持与祈望;也反映了唐继尧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不得不借助于孙中山的威望,并对孙中山采取阳奉阴违态度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护法战争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事迹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南大学材料系教授刘友鹏的父亲刘孝望于1929年亲历奉安大典,曾多次对他谈起孙中山先生及奉安大典这段历史。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在风景幽雅的中山陵青年中心,伴着轻快的音乐、淡淡的茶香,75岁高龄的刘友鹏教授缓缓道来,为我们揭开记忆中他父亲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情形及此一经历对他父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史料收藏家王耿雄先生曾于2003年溽暑,寄赠家父1922年托人面呈孙中山先生的密函及"孙中山批宋大章函"印件各一(宋自广州中山大学复印于《国父批牍墨迹》第145-146页),读后喜出望外,心神亦为之大爽.  相似文献   

17.
汪精卫作为早年追寻孙中山的革命者.后来却成为投靠日本的民族败类.铸就了其人生中一段丑恶的历史。汪精卫在其一生中曾有五次遭受被追杀行刺的经历.这几次被刺经历原因却各不相同.现披露于此.作为对这个汉奸败类丑恶经历的一个缩记。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为了宣传革命和筹集推翻清王朝的资金、武器,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多年。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利益,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对孙中山先生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进行侦探和破坏。这里选自馆藏军机处、外务部、赵尔巽等全宗的档案,反映了海内外各地官员,秉承统治者的旨意,密报孙中山先生的行踪和活动情况。现编选公布,供研究孙中山先生革命业迹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随着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轨迹研究其出版实践和出版思想,研究出版工作对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章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孙中山先生的出版思想和实践从萌芽到发展乃至成熟这一不平静的过程及其辉煌成就,探讨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新闻出版活动的特点,揭示了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宣传家、出版家以及研究其出版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一生关心民众疾苦,为解民生之艰不懈奋斗、不断探索.其中,针对土地这一重要民生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与"耕者有其田"的理念,其天才的构想与艰难的实践为后继者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