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说的话。很多人记住了这句话,却忘了说这话的人。回望中国百年大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就一所大学,既离不开大师们的传道解惑,也离不开大学校长们的筚路蓝缕、承前启后。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3.
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这一论断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实践的检验,愈发熠熠生辉,已经成为梅贻琦教育家身份的经典标志.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的初名为京师大学堂,当时校舍是选在景山东门以东马神庙附近的一座公主府内(现在的沙滩后街55号人民教育出版社院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学堂校舍遭到严重破坏;1902年张百熙主持校务后,对原有大学堂校舍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并在北河沿建成译学馆校舍;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校;1918年红楼建成,1931年嵩公府房地被北京大学全部购得,并在此陆续建设图书馆、地质馆等校舍建筑。至此,北京大学从最初择地而建的马神庙公主府校址,发展为以红楼为中心,分布于景山东街、汉花园、嵩公府及北河沿的三院五斋的校园格局。正是在这片校园里北大走过创业的艰辛,在这里孕育出北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高校名人档案征集规范化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清华大学校长、现代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一所大学的品牌与灵魂,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的品格.可以说,大学的精神在大师身上得以最集中的体现.因此,为大师组建名人档案,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必要途径,是高校档案馆应尽的职责.然而,由于名人档案大多具有"私有"的特点,其征集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缺乏像书、教学、科研类档案那样强有力的归档制度的保障,因此要使名人建档工作成为档案馆的基本业务之一,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能通过规范化的征集程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7.
正1.获10个以上诺贝尔奖迄今世界上已经有30所大学至少10个教授或者科研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所大学在科研实力上如果进入不了前30名,就很难说已经是世界一流。2.拥有一批世界级大师清华大学建校早期,校长梅贻琦定义大学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就科学技术领域来说,就是获得各个学科的最高奖者。毫无例外,世界知名大学都有一批获得这类殊荣的教授专家。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外的校史展览中,梅贻琦占据了开篇部分,展板上有关他的这段介绍文字已经成为传世佳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0):I0001-I0001
国庆长假,没有出门旅游,蜷缩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五大本“资中筠自选集”,从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到不尽之思和闲情记美,尤其是士人风骨,让人感慨良多。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的论道开始,无数今人在反思,  相似文献   

10.
校长二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周刊》2003,(6):50-51
人们通过兼容并包的思想而记住了蔡元培,通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而记住了梅贻琦。但是今天的形势要求校长能够为大学争取利益,为大学的发展去找钱。校长,变得越来越像经营大学的CEO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五四大街29号,有一座红楼。红楼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原为北京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国运动的纪念地。它,现在是文化部文物局和文物出版社的所在地。我早为文物出版社的出版物所吸引,正值它3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有幸采访、披览有关材料。一提起文物出版社成立30周年,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人生“三十而立”。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庄敏肯定地说:“‘而立’之年的文物出版社,已逐步发展成具有很大特色的一个专业出版社,在国内外文化界、出版界、历史学界、文物考古界享有一定声誉。”这个评价是很恰当的。独具特色一个出版社最能体现其特色的,当然是它的出版物。文物出版社是出版文物考古书  相似文献   

12.
位于北京西郊的封建帝王的宫苑———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建筑艺术之优美,为中外建筑大师所仰慕。这里曾经不但是帝后休闲游乐之所,又是帝后政务活动中心之一。民国建立以后,这座园林仍归逊清皇室所占有。根据民国优待皇室条件,北洋政府准备把颐和园作为逊清皇室永久居住之地,规定清帝退位后先暂时居住在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但当时在帝制已被废除的形势下,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将颐和园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为此,北洋政府不得不下令,允许部分中外著名人士和团体有限制地入园参观,但园林的管理仍由清室负责。同时规定,凡中外人士参观颐…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1998,(1):33-36
因"世纪壁画"重现而轰动一时的中山东一路原上海市府大楼,最初是英商汇丰银行旧址,1925年建成使用,该大楼曾以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璜气派豪华而享有"远东第一楼"之美誉,大楼底层营业大厅穹顶四壁的"世纪壁画"更是其建筑艺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慕逸 《北京档案》2007,(3):50-51
在北京动物园的西北隅,有一处被绿树掩映着的红砖结构的西式洋楼,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建成于清朝末年的畅观楼.说到畅观楼,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若看过电视连续剧<啼笑姻缘>、<金粉世家>的人,对这座外表华美的建筑就不会感到陌生了.畅观楼独特、别致的建筑风格,楼内富丽堂皇的布置,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是上海外滩(THE BAND)的精华所在.它绵延1.5公里,52幢各种风格的大楼鳞次栉比,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虽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但协调的建筑轮廓,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这里就是让无数来淘金的西方人永绝乡愁的所在.曾经的,耸立在南京路口的沙逊大厦则讲述着一个来自巴格达犹太家族的发家史……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国青年学生代表团在东京进行友好访问期间,应主人的邀请,参观了日本著名的三大报社之一的朝日新闻社总部。朝日新闻社位于东京市区,离有名的银座商业街区不远。报社大楼有20层之高,地下4层,地上16层;大楼呈鹅黄色,给人端庄、亲切、稳重之感;大楼正面的楼层之间,呈阶梯状,楼顶是平台建筑,专供直  相似文献   

17.
12月15日,对于北京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拥有300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新的商业大楼在北京前门大街建成开张。它将集中大碗茶公司主要的经营项目和经营特长,使这个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托拉斯”,从而实现10年来的又一次飞跃。在这个商业大楼中,有一个根据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中场景建成的北京大茶馆。茶馆以老舍的名字命名。人们在这里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并欣赏演出。茶馆挂着六角宫灯,  相似文献   

18.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有个崇文门,周边是颇具现代化的繁华都市街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明初,这里曾经设立了一个著名的税收机构——崇文门税关,它存在了500余年,历经辉煌.如今,我们只能从零星的档案资料、文献中解读信息,再现其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堡垒。北京的内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城墙周围长度约为20公里,南面的长度为7653.1米,北面长度为7441.5米,东面长度为6633.1米,西面长度为5215.06米。城墙下部用石砌成,上部用砖砌成,高度为18.5米,堞高1.93米,城墙的横截面为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具有传承文明、交流信息、知识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功能。大学图书馆尤其如此,特别是后两者。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岩森对图书馆的作用做了这样的概括。王教授说,大学有三大:大师、大楼、大树。大师代表着大学的精神,大楼代表着大学的实力,大树代表着大学的历史。而大楼,又主要指图书馆、实验室,特别是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之大,一方面表现为其面积之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其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