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井双 《考试周刊》2014,(42):145-145
<正>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学习内容多、课业重,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有倦怠情绪,在获得知识时消极被动,学习效率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我有以下见解。一、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动力。如我听过这样一个老师讲这样一堂物理公开课,这个老师姓王,王老师讲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刚开始上课,王老师做自我介绍说:"我姓王,性别男,我的爱好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开展课例研究是众多中小学提倡的教研方式,科学而适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发展。但是面对公开课,部分中小学教师过分在意教学评价,过度担心自己的教学形象,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对公开课的厌倦心理,甚至恐惧上公开课。王老师是一名工作5年的小学教师,平时讲课幽默风趣、挥洒自如,可一遇到上公开课就紧张。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课上,她站上讲台,看到班级里坐着许多教师和校领导,开始心跳加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好教师一定能上好公开课,能上好公开课却不一定是好教师”,也有人说“能上好公开课的教师是好教师,不能上好公开课的老师一定不是好教师”,还有很多有关公开课与好教师的关系的说法。这里,存在着如何看待公开课、如何评价教师的问题。评价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4.
<正>和王来田老师相识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主持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的项目活动中。王老师所在的学校是项目的种子校,我作为项目具体执行人需要定期去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开展活动。一开始,王老师并没有参加项目。几个月后,他跟我说:"我观察了你们的项目,发现挺有意思的。"我非常欢迎王老师的加入,之后他就积极地参与项目的各项活动,包括上公开课、参与课堂研讨、参与课堂指南的课例编写等。在感受过他的课堂教学后,我发现王来田老师所倡导的"玩"着学数学不是简单形式上的玩,而是包含非常丰富的思想性,既体现了他对情  相似文献   

5.
我校物理学科的王老师向以教法灵活、效果突出闻名。在他快要退休之时,教务处特地安排他上了一节公开课。那节课,王老师只用几支粉笔,就上得精彩纷呈、摇曳生辉。  相似文献   

6.
这一学期,学校又给我安排了一节公开课。每上公开课,我都认真对待,既把它当作学校检查我教学效果的一次“考试”,又把它当作自己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机会。每次公开课之后,我都能在听课老师实事求是的评价中,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每每上完一次公开课,学生们都急着想知道听课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以前,我还在心里暗自发笑:学生怎么这么无知,公开课主要是看我上课的水平,听课老师怎么会管你们学生的表现。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我总是大加表扬一番。确实,公开课上,学生也总比平时更认真,发言也更积极。这学期我又开了一节公开课。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望着同学们那微笑而又满含期待的表情,仿佛在问我:“老师,我们表现得好吗?”顿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无知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以往上公开课,我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了。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出,那…  相似文献   

8.
以本校王老师的一节优秀公开课,谈谈对主讲王老师教学构思的评析,并针对目前牛津教材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学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策略上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9.
我以为,“公开课”就是“公开的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会诊课等都是公开课。时下,公开课中的观摩课、示范课最为流行,名师的课堂成为许多普通老师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有人说公开课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的衣服,中看不中用,可观不可摩。这种评价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却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0.
王崧舟老师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其古诗教学充满智慧,是一线老师古诗教学典范。就从王老师的古诗教学公开课入手,谈谈王崧舟老师古诗教学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写给--     
当我最初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写给谁。此时,我正读台湾旅美著名作家刘墉的畅销书之一《超越自己》。在此之前,我刚读完著名杂文家王小波先生的《沉默的大多数》;更早些的时候也还读过龙应台女士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的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本校语文组教研例会.对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价,先发言的几位老师  相似文献   

12.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听过两次别人的公开课《我若为王》,一种是完全开放式的:学生读书,然后提出疑问,由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另一种是较为传统的:介绍作者、文体,梳理结构,分析语言和思  相似文献   

14.
王秀君,生于1950年,1976年9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任山东省临沂二中语文教师。王老师认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是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而浓厚的兴趣要靠老师有效地激发和培养。王老师在此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1984年10月,他执教的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参加“山东省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体现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赢得了一致好评。 1984年开始,王老师担任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着重研究如何用较少时间和精力,使学  相似文献   

15.
一日,我在办公室无意听到了李老师的慨叹:“又要在我们班上公开课,下午的课又泡汤啦!”“这不是挺好的嘛!你们班学生脑子活,发言积极,上课老师都点名借你们班上课。”周老师发表了看法。“就是,就是,学生优秀、班级出名,这可都是你平时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王老师附合道。“李老师,知足长乐嘛!下午的课明天补上也是一样的,更何况你们班孩子那么聪明……”我也开始劝李老师。……“哎呀,你们可有所不知啦!老师们都借我们班上课,一会儿要求学生回去做平形四边形,一会儿又要求做长方体、正方体,有时还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而且一节市级公开课,…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第37页)刊发了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王有鹏老师的《公开课何罪之有》一文,笔者就该文对公开课的解读颇有感触,由此引发一些思考,成此小文。本文沿袭王老师对公开课的专指定义。——笔者注组织公开课展评活动,是全国各级教育机构实施师培师训的常见形式。笔者曾经给公开课这类课型下了一个不知恰当  相似文献   

17.
对上公开课,我曾经非常热情. 十七年前,我刚毕业不久,就被安排上公开课.当时,不知公开课的厉害,也就如平常一般的课视之.教过之后,看到一些老师在偷着笑.老师们评课,意见当然很多,说得最多的就是太平淡,不像公开课.更可气的是,私下里拿我与另一位同事比较,认为我教学能力比她差,就因为我的公开课上得不如她.我本来对公开课不在意的,在这种刺激下,心里不服气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王老师,长着又长又顺的头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了月亮一样弯弯的,看起来很温柔。(先写老师的长相。)王老师十分爱笑,同学们有时为了逗老师笑,故意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老师看到了都会开怀大笑。但有一次,王老师却没有笑。那是一次公开课,王老师点名让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可这个同学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真的不会,反正是结结巴巴的,说了好多遍都说不清楚,这时班里的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弄得那位同学  相似文献   

19.
她从西子湖畔来──访浙江省特级教师王燕骅张瑛采访王老师,始于她的一堂公开课。那是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师新教材观摩活动”上,近千人的札堂座无虚席,讲台上,王老师正带着南京市的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学着《群鸟学艺》这一课。不知不觉,40分钟过去了,王老师...  相似文献   

20.
滕衍平 《湖北教育》2004,(21):20-20
老师们常说,公开课好看,但学不来,羡慕,但望尘莫及。公开课距离我们太远了,不是我们一般人都能做到的。我认为,公开课必须与老师们零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