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日教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突然被他的纡徐姿态深深牵引。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历来被看成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读过这篇散文里之后,我以为首先要把他归为诗人才行。然后心向往之地去听课,希望从课里听出一个诗样的郁达夫来。  相似文献   

2.
20年代初,郁达夫以一部《沉沦》震动文坛,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也从此展开。从这时开始直到本世纪末,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这里,我将这段历程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回顾评述:20-40年代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一个时期;50-70年代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二个时期;70年代末至今为郁达夫小说研究的第三个时期。下面我将分段对这三个时期的郁达夫小说的研究状况进行述评。本世纪20-4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在文化领域中各种思潮、观念、美学法则、文艺标准等等也在这片古老、充…  相似文献   

3.
人与书     
这个题目,是郁达夫用过的。这里将它再用一次,是因为觉得人与书的关系太密切了,它远远超过人与其他一切物品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可以紧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按郁达夫的说法,“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书即是人”,因为书和人一样拥有思想、智慧和感情。自然,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一生愤世嫉俗而又命运多舛。多愁善感的他对痛苦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种经历与性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郁达夫小说的悲剧审美取向。郁达夫曾表白说:“世人若骂我以死为招牌,我肯承认的……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能够了解我的内心的苦闷就对了。”作者显然在提醒我们不要被其小说感伤或颓废的表象所迷惑。郁达夫小说的主题意蕴,在独特复杂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在“五四”这个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郁达夫是一位时代的歌者。作为一个时代的歌者,郁达夫的创作意识是斑驳而复杂的,因而,他用于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也是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6.
赵肖杏 《文教资料》2009,(22):44-46
郁达夫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极为关注和钦佩,郁达夫基于自己的气质禀赋和性格特征,从"情欲冲动"这个人之本能问题,与陀氏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本文对郁达夫与陀斯妥耶夫斯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压迫     
郁达夫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服务员到他们阪桌边结账,郁达夫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电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牙?"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相似文献   

8.
藏钞票30年代,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吃完付账,郁达夫从鞋底抽出钞票交给堂倌(guan)。朋友很诧(cha)异,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要压迫它。”  相似文献   

9.
论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嬗变许爱珠作为一个抒情型的作家,郁达夫所建构的小说艺术世界,不仅是自身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的体认,当然,还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等多种价值涵量。在这个充满艺术张力的世界里,郁达夫所拥有的鲜明艺术个性,使他获得一种独特的与世界...  相似文献   

10.
《我的梦,我的青春》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8篇自传之一。文章记述了郁达夫七八岁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是小英雄阿千引领他认识世界、拥有梦想.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作品充分体现郁达夫的传记主张,突破旧式行传的体例,展现人的弱点短处.是一篇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真率表现自己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应陈仪之邀,担任省政府参议。在闽期间,他积极参加福建抗日救亡活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拙作《郁达夫在福建》(载《福建文艺》1980年第6期)曾予以述评。其后,又陆续发现一些史料和郁氏佚文。下面,根据当时史实,再谈谈抗战前夕郁达夫在福州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北的侵略,企图独占整个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是在这个时刻,郁达夫来到了东南前沿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3月下旬,郁达夫故乡浙江省富阳郁达夫研究学会的有关人士寄给我3册书籍,其中的1册就是罗以民撰写的《天涯孤舟——郁达夫传》(杭州出版社,2004年3月)。读完其中的第五章“郁达夫失踪之谜?”的第七节《质疑铃木正夫》,笔者不禁怒发冲冠,整个晚上难以入眠。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我接到了在纽约郁达夫和王映霞的长子郁飞先生家的电话,电话里告诉我,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全世界的华人都隆重庆祝胜利并悼念死难者,在死难者里,有一个是中国人的精魂——中国著名的作家郁达夫先生。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留学日本近十载,十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深刻的了解。本文试图中从其《沉沦》三部曲中窥视郁达夫笔下的日本是怎样在文本中发生了“变态”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5.
读罢《故都的秋》,颇有感慨.我一向认为在郁达夫的眼里他与秋姑娘经历了相思、相见、相恋,最终坦诚地向秋姑娘求婚.这个说法,有人以为新颖而且诱人,也有人以为牵强,一千个观众自然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由他去了.更何况宋玉的心中、杜牧的心中、欧阳修的心中、李商隐的心中、郁达夫的心中,乃至毛泽东心中的秋都不一样.大家们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于是记起一次好友聚会. 那一回好友聚会,不知怎地,谈起了一个孩子气十足的话题:春与秋,哪一个季节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上《故都的秋》前,有一学生抱怨:"老师,故都的秋天味在哪儿?郁达夫喜欢它什么呢?"我发现这个疑惑很普遍.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找到了文章开头一句带有总括性的话:"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要求学生回答:"清、静和悲凉表现在哪里?"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学生们顺利地找到了相关句子来印证故都的"清、静和悲凉",但我分明看到了学生脸上的隔膜和漠然.  相似文献   

17.
1.改写歌词,声情并茂表达感情改写歌词是学生把课文内容、主旨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用优美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最好方法。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有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改写了《晚秋》的歌词:在这个看着落蕊飘零的清秋,才知道你就是我一  相似文献   

18.
“达夫一生可以说不得志的一个人,在北大没有当到教授,后来(一九二四年初)同石瑛先生到武大去曾经担任过教授”。这是郭沫若同志在《历史人物·论郁达夫》中的话,提到了郁达夫赴武昌就职的时间。冯雪峰同志在《郁达夫生平事略》(载《新文学史料》第一辑)中则说:郁达夫“一九二五年春初赴武昌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在《新文学史料》第五辑上所载的于陶同志的《创造社与郁达夫》一文中,也称:“一九二五年初,郁达夫离开北京大学,随石瑛去武昌担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郭说、冯说,于说这三种说法,何者准确?在三十多年来的一些研究郁达夫的论著和文学史教材中,都没有提出质疑或加以辨正,有的索性回避。近期,笔者查找到了郁达夫的《说几句话》一文,这是为郁达夫著作的各种集子、本子所未收的散佚的一篇通信,载于《现代评论》四十六期。郁的这篇通信写于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七日,内中追述到他离北京南下武昌的时间时这样说:“从今年的阴历正月起,我在武昌的狗洞里住了半年”。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都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封古都北平的爱,但是,细细品味,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乎,而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一、“眼中”的北平  相似文献   

20.
郑子瑜先生是一位国际著名学者,新加坡汉学大师。他还是郁达夫诗词研究专家。他编辑出版了第一本《达夫诗词集》,最早进入对郁达夫诗词的研究,开拓了郁达夫诗词研究这一新的领域,使得对郁达夫的研究走向全面;他开启了郁达夫南游诗主题研究与郁达夫旧诗考证研究的先河;他提出的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说为著名学者蒋祖怡、王瑶先生所认同;他在国外的日本、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广泛地传播了郁诗。郑子瑜先生在郁达夫诗词研究领域,毫无疑问是一个重镇,是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