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兵  闫加吉 《军事记者》2005,(11):28-29
7月4日,兰州军区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拉开帷幕。作为军区年度军事工作的重头戏,此次比武竞赛是自1964年全军大比武之后,军区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兵种最全、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科技含量最高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2.
雎剑波 《军事记者》2004,(11):36-37
新时期军队报刊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三贴近”要求,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士兵第一、基层至上”的思想体现在版面上,满腔热情地为基层服务,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不断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全军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召开后,基层部队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涌动。如何生动、鲜活地反映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去年7月,《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开辟《战士练兵场手记》专栏。几个月来,该专栏发稿56篇,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基层官兵的练兵风貌,深受广大官兵好评。下面,我们就编辑这一专栏的部分稿件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人民军队》报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搞宣传,在新闻创新上狠下功夫,及时回答官兵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推动了部队各项工作的落实,受到基层官兵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部队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人民军队报社选送的“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讨论”(以下简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专栏,荣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此前,该专栏被兰州军区政治部评为2013年度十大优质工作之一,并有多篇稿件在报社月评中获奖,有的受到兰州军区领导批示。去年3月,  相似文献   

6.
7.
8.
5月份,《解放军报》在头版刊登的11篇《记者岭南行——用理论学习成果建连育人采风》系列报道,以放大的镜头探视部队基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点滴变化,言近旨远,语言清新,读来犹如一股新风扑面。这是一组深受读者喜爱的好稿件。  相似文献   

9.
胸怀全局不迷航.脚踩大地吐芬芳。从1月14日开始,人民军队报社按照中宣部“新春走基层”活动要求,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相继开设“记者新春走基层”“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2012.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记者走进红军连”等专栏.先后派出社领导和记者翟金钟、谢旭、秦泳、莫福春、闰加吉、孙玉柱、毛德海,以及10多名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10.
30年前那个初冬,我怀揣着高中文凭和对国防绿的向往,穿过家乡洒落着霜花的田陌踏进军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使人身心疲惫,但在训练之余。我仍然抓住点滴时间努力笔耕。指导员看我爱写好画,便让我当了文书。这样一来,连队办黑板报、出墙报便成了我的分内事。一次,师组织科长到连队检查工作,觉得我写在板报上的文章不错,让我抄了两篇投到《人民军队》报,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半个月后,竟然有一篇稿件被加编后刊登在二版头条位置。我因此被调到团政治处当了报道员。  相似文献   

11.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战士”.是30多年前人民军队报社总结形成的并被总政宣传部向全军推广的办报理念。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按照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持续开展“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活动,持续打造《基层服务窗》《军营大学生》和《战士眼中的新闻》等专版专栏.持续组织“记者走进边防连”“记者走进英模连”与“记者走进红军连”活动.赋予“三个面向”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面向基层上锤炼作风、在服务官兵上形或了风格。  相似文献   

12.
孙巡  郑焱 《传媒观察》2006,(8):33-35
如皋“爱心邮路”是今年江苏省重大典型。根据省委宣传部部署,3月底,新华日报派出郑焱、孙巡、蔡炜三名记,赴如皋采访。4月3日至5日,在一版头条及重要位置刊出系列通讯“瞩目如皋爱心邮路”,即《137条“爱心邮路”有多长》、《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传奇信使”激情碰撞“爱心邮路”》。  相似文献   

13.
《人民军队》报维文版是军区党委机关报,也是全军唯一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人民军队》报维文版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和军区部队建设的足音,已整整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它的前身是原新疆军区《新疆解放军》维文杂志,创刊于1951年5月,由当时担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的李维汉同志撰写了创刊词。1957年8月1日,该杂志归属《新疆解放军》报社,同时改出《新疆解放军》维文版报纸,用汉文版朱德同志题写的报头。  相似文献   

14.
“勾推采访”是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总结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初,郭雪姣被推选为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这样一个新闻人物,在她身后获得社会如此高的认可,作为当时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我们认为,除了郭雪姣本身的新闻效应之外,还与网络时代背景下报网媒体交融的一次成功新闻尝试,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三峡晚报》下功夫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今年推出的宜昌市民警王劲松为保护群众,与持刀歹徒浴血搏斗,用血肉之躯连挡九刀,身负重伤的先进事迹传遍荆楚,感动全国。王劲松因此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入围5月“中国好人榜”。作为率先报道王劲松事迹的媒体,《三峡晚报》在创新人物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在提炼“挡刀救人”精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深入现场采访很重要,这是新闻工作的老生常谈话题,也是记最基本的工作作风。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或整合网上的资料,或把通讯员传到电子邮箱里的通稿改发,这样不出门也能发稿件。但笔从《南方日报》端掉“彩报”集市的系列报道中体会到:进行舆论监督的报道必需深入现场采访。深入现场采访可以掌握确凿事实,可以找到事件的要害,还可以掌握事态的发展规律,避免差错,从而实实在在地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杨霄 《新闻窗》2008,(1):32-33
2007年已经过去,我所在的新栏目《人生》也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播出。从《贵视晚间》到《人生》,2007年对于我来说,注定成为我电视生涯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7·5”事件举国震惊,世人瞩目。面对这起突发事件,《人民军队》报迅速向乌鲁木齐派出了前方报道组。报社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军区党委的指示精神,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指导前方报道组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为主题,以驻乌鲁木齐部队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感受、感动,感染、感奋……纵观《楚天都市报》2004国庆报道,武汉蔡甸新屋村读者杜伟来信说:"'你我陌生的新武汉'系列报道,看后令人备受鼓舞。没有想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美丽,作为武汉人,我感到自豪。"①汉川市马口镇读者罗火元"代表许多人"在10月7 日来函:"7天的国庆报道,可以这样形容: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每天都给人不同的惊喜,内容精彩纷呈,文字热情洋溢,图片美仑美奂……充分展现了我省55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全省人民展望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