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     
诸葛亮,是谁?哈,他就是我们班上的李沛杰同学。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瘦小的个子,怎么也不能跟那位足智多谋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因为他十分机灵,  相似文献   

2.
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大概是这样的吧!可是,在艺术形象中——包括根据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物加工而成的艺术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完人。《三国演义》一书中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大完人。  相似文献   

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元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欲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复何及!”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诸葛亮征南中的时代背景及在南中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策略,进行了概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摘要:成才需要三个条件是天赋、勤奋和机遇。诸葛亮成才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学的影响,南北地域文化的薰陶,良师益友的帮助,生活经历的磨难加上他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几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乍一看,人们还以为他在责骂自己,其实,诸葛亮并不"卑鄙". 现代汉语将"卑鄙"释为"卑劣龌龊"之意,指的是道德品行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而鄙伺"之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常听大人们说,有个诸葛亮通天文,晓地理。我想,这个诸葛亮是谁呢?能耐有多大呢?后来,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有非凡本领呢。  相似文献   

9.
万事俱备,就等"鱼儿"上钩了!我"理伏"在一个大箱子后面,决定先送她一个"见面礼"。没多久,只见五岁的表妹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我拿起一大把摔炮,快速地在地上布起了"星罗棋布阵"。她要转弯了,我的心中就像揣进  相似文献   

10.
记得在刚参加工作时,虽说不上对工作废寝忘食,但也一直把勤奋当作是我的工作准则。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恨不得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下子全交给学生,就十白有哪一点没讲到,哪一点学生没学会。在学生管理上,自己也总是事必躬亲,班级无论大小事情,总是担心学生处理不好,总要亲自过问后才能安心。但这样做的效果又怎么样呢?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沉闷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无多大起色,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文化学术界流行“诸葛孔明隐居说”。此说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为它既不符合古代关于士人出仕的年龄限制,也不符合诸葛亮本人的生平事实。形成此说的原因在于,唐宋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士人出仕的年龄起点大大降低,更由于元代人在特殊背景下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此外,现实情景下文化人的“隐逸情结”也起着主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盛名是一坛烈酒,如果不管不顾、肆无忌惮地豪饮下去,始而醉,继而惑,最后就只好长眠不起了。三国时的廖立就吃了久负盛名的亏。廖立,在《三国志·蜀书》里只能算个小角色。即使到了《三国演义》里,"英雄情结"被无限放大,就像拿着放大镜去找这个人,也很难发现他的"丰功伟绩"。可是廖立本人并不这么小瞧自己,他"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诸葛亮手上总是拿着一把四季羽毛扇。其实,这是因为那把扇子和他的手是连在一起的。作为一个知道事情真相的人,身为他的朋友,我一定要大义灭亲,将真相和盘托出。在这之前,我要做一下自我介绍:敝人叫吹破牛皮(这是简称,全称太长,头衔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与诸葛亮是朋友关系,是知道他得到四季羽毛宝扇真相的唯一的人。事情是这样的。相传,三国时期有一好汉屡托孙,他铸造了一把“四季扇”,拥有此扇者可保长生不死,智商超常。武林各派分头寻找宝扇,可宝扇还没找到,各大门派已拼得鱼死网破,再也无力寻找,只得回去养伤,只剩一些“顽固…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谁?哈,他就是我们班上的袁宇凡!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是瘦小的个头,怎么也不能跟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就因为他十分机灵,一眨眼一个点子,大家才奉送给他这个小小“诸葛亮”的雅号。他十分迷恋、崇拜诸葛亮。记得上学期的《思想品德》课本上,有一幅《草船借箭》的插图: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周瑜则侧立一旁,像个斗败了的公鸡。袁宇凡见了,心花怒放,兴奋得手舞足蹈。他飞快地拿出一张纸,一笔不苟地偷偷描画起诸葛亮的形象来。从那以后,便一发…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慨。其中‘羽扇纶巾’是指代周瑜,还是指代诸葛亮?历来众说纷纭。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认为指代周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指代诸葛亮,或以为‘羽扇’代诸葛,‘纶巾’代周瑜,‘羽扇’‘纶巾’指其二人等等。 世上很多事情,本来非常简单、非常明白,却往往被人为地搞复杂、搞糊涂了,对‘羽扇纶巾’的理解也是这样。在苏词中,‘羽扇纶巾’究竟与诸葛亮何干?我看一点关系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今年寒假,我读了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好好的国家,为啥要分为三块?这都怨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他枉有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渊博学识,却不识黑白,这还不是“亮”错了吗? 你想想,天下是大家的,难道非要姓刘的来主吗?他帮谁不好,非要帮一个刘备?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山来竟以自己的智慧使天下三分,以“羽扇纶巾的风度”与“传奇般的胜利”帮助刘备分裂国家,搅得天下大乱;再加上孙权又插一手,闹得一个国家分裂为三个小国,百姓不得安宁。试想,如果孔明和周瑜两人合力帮孙权,那天下早就太平,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全书的真正主角,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二是忠贞。论者谈到诸葛亮的“忠”时,每每眨之为“愚忠”,实是一种片面之见。  相似文献   

18.
星期六上午,我在家里读《三国演义》。正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小灵通“铃铃铃”地响起来了,原来是表哥打来的。他们刚搬了新居,邀请我去玩。“等我看完《三国演义》,明天才上你家。”我被书中的故事迷住了,哪里舍得停下来,就给表哥回了话,继续看下去。那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备还没来得及给关羽报仇,又听说张飞被手下两名将领刺死,刘备对孙权恨之入骨,亲率75万大军讨伐孙权。孙权派陆逊迎战,陆逊坚守关口,任凭刘备手下的军士怎样辱骂也不出战。刘备只得将人马移到树林里安营扎寨,想等过了炎夏,秋季再进攻。40多座营寨前后连接,…  相似文献   

19.
我校的六年级一班语文基础差,很多语文老师都不愿意教。前任老师教这个班刚一个月,就一连找校长三次不愿教这个班。校长没办法,最后决定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课。消息一传出,几个调皮生就嘀咕:“咱们班要换一个姓葛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我校的六年级一班语文基础差,很多语文老师都不愿意教。前任老师教这个班刚一个月,就一连找校长三次不愿教这个班。校长没办法,最后决定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