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250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分布特点、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15-16岁组青少年中的分布率高于12-14岁组.(2)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公立学校中的分布率高于私立学校.(3)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在住校生中的分布率高于走读生.(4)普通青少年家庭功能状况优于情绪-行为问题青少年.(5)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情感卷入、沟通和行为控制因子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焦虑情绪原因探究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情绪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见的焦虑情绪主要有,学习焦虑、社交焦虑、环境焦虑、境遇焦虑等。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困惑与迷失、家庭因素影响、传统教育的缺憾及不良引导、青少年思维认知方式的影响等。对此,可以从个体引导、家庭、学校教育、自我调适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探讨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从弗洛伊德的人的个性理论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主观诱因即生理诱因和心理诱因.从犯罪学理论分析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的客观诱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诱因;同时,分析了各类不同诱因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特点.从社会控制理论提出了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控制和防范的途径即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和社会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问题行为的高危人群,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98名青少年被试进行家庭功能、情绪智力及问题行为的测查,并从情绪智力这一视角,深入探析了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预测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情绪智力中的自我情绪调控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是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王评 《中国德育》2006,1(11):28-31
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从辍学、网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不当、择友不慎等五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干预机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和帮教。  相似文献   

7.
8.
陆孟兰 《广西教育》2013,(35):108-109
对于青少年游戏型犯罪,应借鉴其他国家采取专门防控措施与建立司法处理机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及相关司法制度等领域协调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以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有效预防青少年游戏型犯罪。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是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过多地观看电视会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健康,甚或影响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电视媒体所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恐惧和非安全心理;因电视商业广告的不当影响而产生的被欺骗感和被利用感都将导致青少年的焦虑情绪。因此,应减少青少年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引导其有选择地观看;努力减少电视对消费生活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将注意力集中于故事情节,而不是其中人物的衣着和打扮;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5,(12):33-33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三大家庭原因成为最主要的“诱因”。一是家长工作过于繁忙,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二是家长期望过高,孩子压力太大,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失去乐趣,出现厌学情绪,于是把网络作为摆脱压力、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人口学特点上,国内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在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因素上,研究发现不但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关系密切,而且个体的社交技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等个体因素也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国内干预社交焦虑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箱庭疗法、体育疗法、音乐疗法、综合性团体干预等。目前国内对不同疗法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效果的比较性研究还较缺乏,对留守儿童等特定群体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及社交焦虑的生理基础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5.12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青少年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状况进行测查,并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及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对二者与焦虑的关系及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与应付方式量表的自责及苦恼表露指数存在显著相关(P<0.01),特质焦虑和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苦恼表露指数及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对焦虑的解释贡献率达15.0%;结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也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去面对从而逐渐降低其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相似文献   

14.
Recent research on the social and familial effects of spina bifida is reviewed by Brian Tew, research psychologist,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Welsh National School of Medicine, Cardiff  相似文献   

15.
当前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教育焦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认识前提.教育焦虑直接反映出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反映着教育系统运行机制存在的线性逻辑以及教育评价中的不科学导向;它还反映着焦虑主体过度参与教育实践,凸显应...  相似文献   

16.
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6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检验了神经质、结构需求及思维压制在依恋类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是否分别起着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神经质、结构需求以及思维压制倾向,均是社交焦虑水平的良好预测变量。(2)神经质完全中介依恋焦虑对社交焦虑的影响。(3)神经质、结构需求以及思维压制倾向,部分中介依恋回避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矫治中造成托槽脱落的相关原因分析。方法选取2005—2009年我院正畸科固定矫治病例200例,男100例,女100例,粘贴方丝弓托槽3650个,根据托槽脱落的情况作半年到一年的追踪观察,并分析其原因。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1年托槽脱位率为16.55%;其中下颌第二双尖牙脱落率最高,尖牙脱落率最低,同名牙下颌高于上颌,后牙高于前牙。结论托槽的脱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粘贴时间及牙位均会影响正畸托槽的脱落。临床上了解这些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减少托槽的脱落,提高固定矫治质量。  相似文献   

18.
Insecure attachment and behavioral inhibition (BI) increase risk for internalizing problems, but few longitudin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ir interaction in predicting adolescent anxiety. This study included 165 adolescents (ages 14–17 years)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reactivity to novelty at 4 months. Infant attachment was assessed with the Strange Situation. Multimethod BI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across childhood.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 independently reported on anxiety. The interaction of attachment and BI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dolescent anxiety symptoms, such that BI and anxiety were only associated among adolescents with histories of insecure attachment. Explorator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is effect was driven by insecure‐resistant attachment and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 and social anxiety was significant only for insecure male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12-116
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剖析农村陪读家庭亲子冲突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功能的失衡与家庭关系危机的连带、家庭成员慢性焦虑的传递与不平衡三角关系的形成、子代自我分化的需要与父代对子代的过度关注等三个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家庭系统治疗模式,从关注家庭成员情感需要,提升家庭成员沟通能力;帮助家长自我成长,学会去三角化;建立接纳理解的家庭关系网络,重构健康家庭生态等三个方面指导农村陪读家庭化解亲子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影响其成就感的获得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对273名大学生进行《交往焦虑量表》测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有的比较严重;性别、年级、学历、专业性质均不会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其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家庭管教方式、家庭关系密切程度、对自己外表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成绩这些维度上的社交焦虑程度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