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清以来,近代知识分子们尽管对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有所艳羡,但是在传统美学思想上却仍然持保守的态度。一方面,其尽力利用西方的美学思想来诠释中国的传统美学,使之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另一方面,他们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注重情感、注重自然真实的因素。所以近代美学直到王国维止,还保留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特点,但赋予了美学更纯粹的性质,使之作为一门艺术,与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日益疏远,并脱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以“致用”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文学现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以“审美”为中心的非功利主义文学现构成了二元对立的两个层面,从这两个矛盾层面之中,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寻找到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走向,从而使现代“文学”的观念得到鲜明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李定国 《初中生》2010,(7):61-61
梁启超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开讲座,亲自指导一研究生研究先秦思想史。期末考试该生只得了50分。该生前去请教导师,梁启超随口说:"你的考卷我根本没看,看考卷既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F0002-F0002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甲骨四堂之一。学术巨子,国学大师。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已有很多 ,但多数研究者只将目光放在王国维身上 ,不能将王国维放在近代美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以关注 ,忽略了王国维前后的一些重要美学家。笔者认为 ,要清楚地揭示王国维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近代转型中的价值 ,稍前的常州词派诸家及同时的陈衍、梁启超等人的理论无疑应成为重要的参照系。本文即试图由此入手对王国维的美学转型做一简要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辫子 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他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个肾脏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冷学宝 《高中生》2013,(9):56-57
1925年初,清华大学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受聘的讲师、教授,荟萃了国学各领域的精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因为以教授身份各负责一个研究室,被誉为“清华四导师”。  相似文献   

8.
张永 《历史教学》2004,3(3):44-48
梁启超<上大总统书>是护国运动中的一份重要文献,但此信的写作时间、地点,在众多著述中却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说法,本文通过详细考辨认为此信写于1915年12月12日而非4月底,是写于大连并非天津.这一考证的意义在于清晰地揭示改良派从拥袁走向反袁的徘徊动摇的复杂历程,进而区分其与革命派在反袁斗争中立场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上大总统书》是护国运动中的一份重要文献,但此信的写作时间、地点,在众多著述中却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说法,本文通过详细考辩认为此信写于1915年12月12日而非4月底,是写于大连并非天津。这一考证的意义在于清晰地揭示改良派从拥袁走向反袁的徘徊动摇的复杂历程,进而区分其与革命派在反袁斗争中立场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王国维在近代中国首倡美育,是近代中国美育理论的创始人。蔡元培率先实行美育,毕生提倡、亲身实践美育,普及美育理论,最终确立起美育的重要地位。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观都以康德哲学为基础,同时他们的美育思想都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但二者对美育的阐释又有很大的区别,对美育建立的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几个方面,尤其从文化人格和人文教育精神方面揭示二者在美育的建构中表现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学识渊博。1895年春赴京会试期间,他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向清王朝联名请愿,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他在北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他向光绪帝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和康有为等实施变法主张,史称"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他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宣传改良主张,同时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朱光潜的悲剧理论对于西方悲剧理论均有所采撷和运用。王国维的特点是执着于叔本华的理论,朱光潜则兼采了西方各家各派学说中合理性的因素,融合为自己一家之说。在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范式上,王国维体现出西方“哲学美学”的解读模式与逻辑分析话语的典型特征;朱光潜则运用“心理学美学”的研究思路,具体地、自下而上地总结悲剧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形成与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思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王国维的早期诗作从两个层面透视这种接受得以发生的原因,除了个人理想和社会促发的表层原因外,还有"现代性分裂"这一潜在文化诱因。  相似文献   

14.
强学会封禁之后,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各自撰写了为“学会”鼓呼的章,分析了学会在中国的命运,高度评价学会的作用,并对组建学会、开展活动作了设想。三人在学会背景下从事的学术研究,基于共同的民族危机和化危机时局,服务于改革救亡的目标,因而能把批判专制制度与讨论学弊结合,批评老学,主张民族化反省和强调民本位观念。但是三人在对待儒学、西学、孔教与佛教的态度上存有差异,对学会工作的重点以及如何处理学会内部的人际关系看法亦有所不同。章还贯穿着概述从“维新”到后“五四”这二三十年间化学术社团在中国化学术发展之链——化世家、地域性学派、书院、化社团、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作用与地位的观点,并且认为维新时期的学会实为化社团这一环节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正>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甲骨四堂之一,学术巨子,国学大师。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均为史学研究的专论,至今仍具有指引历史研究门径、启迪后学的价值。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史论有很多共通之处,然治史之心得却各有侧重。梁启超认为治史"贵专精不贵杂博";李大钊则认为"学问虽贵乎专,却尤贵乎通";而钱穆则认为"治史所以明变"。"专精"、"贵通"、"明变"是他们分别总结的治史经验,对当今史学工作者如何提高史识修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陈寅恪讲课     
燕子 《学习之友》2006,(4):18-18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即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对清华校风学风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王国维引进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重新给予评价和研究。王国维首先在《红楼梦评论》中倡导宏壮、崇高的悲剧精神,从而打破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谐的传统,其次又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对西方美学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最后在《人间词话》中完成对中国古代诗词理论的新的阐释。王国维在引进西方美学的同时注意中西美学思想的融合和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更新改造,从而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建立打下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蔡元培围绕救亡图强的时代任务,积极培育新人,改造国民,努力构建民族新文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应当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形成了许多观点颇为一致的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