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对夫妇叫胡忠和谢晓君。他们抛弃都市舒适稳定的工作、生活,来到气候环境都极为艰苦的雪域高原,用生命来提携当地孤儿的成长。感动之余,我内心也非常感慨。最强烈的感触就是我们有些教师受现代喧嚣社会的影响,思想正变得比较功利,心态也变得比较浮躁,对待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由遥远变得亲近,记忆由浅显变得深刻,情感由淡薄变得感动,它给予了我们语文课堂太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王艳红 《宁夏教育》2010,(12):26-26
作为学校实验班的一名普通班主任,我时常被学生感动着,我的人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时间又一次进入岁末年尾,回首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点点滴滴都洋溢着温馨与感动。  相似文献   

4.
可悲的惊奇     
徐亚群 《广东教育》2006,(12):64-64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自己被文章所感动,实在读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在静静地听着,也受到了感动。有几个学生却悄悄地笑了。我感到很奇陉。后来,学生说,我们没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文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赏识,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教师应学会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学生,给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赏识可使好的学生变得更好,使后进生变成优秀生。总之,赏识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教过很多学生,受过学生的许多感动。但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程律——一个高度残疾的女孩,不仅仅感动了我,而且感动了曾经教过她的每一个教师。我刚认识的程律2005年9月开学之际,当我拿到新生名单时,那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是_个个抽象的符号,但我第一个认识的也是让我最头痛的就是程律。  相似文献   

7.
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抛开烦琐的讲解,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体会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感受。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  相似文献   

8.
张晓丹 《师道》2004,(9):62-62
回想起来,我加入教师这个行列已有六个年头了。在前五年半的时间里,我对教育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今年,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原本活泼的我情绪开始变得烦躁,总是郁郁寡欢。对于学生我也慢慢地无心关爱,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教导主任手中借来了一本《师道》,里面一篇文章《教育的真谛就是感动》深深打动了我。我忽然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学生,想起我也曾给过他们的一些感动。我猛然醒悟,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我失去了原以为很重要的东西,但我还拥有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拥有他们对我无私而纯真的关爱。他们是那样地眷恋着…  相似文献   

9.
博看团     
《中学生博览》2013,(1):2-2
扬大附中高一学生徐砺寒,不小心刮坏一辆宝马车后视镜,久等车主不到之后又留条致歉并承诺赔偿。徐砺寒的举动不仅感动了车主,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教师总是不能够感动孩子,我们就不能以“现在的孩子都变得冷漠,不会感动”来推脱自己施教的责任,不能在那里询问学生“拿什么感动你”而彰显自己的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1.
俞倩 《宁夏教育》2014,(2):51-51
在三尺讲台前,我工作了15个春秋了。在这期间,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快乐的,有伤感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让人无奈的。点点滴滴,尽管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大作为,但在这平凡中时而增添了一抹值得记忆的色彩,让我有了感动和快乐。也正是这种感动激励了我,要做一名好教师。我于1996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之后,我由以前的做事马虎变得越来越认真了,力求在工作中做到严谨、细致。这可能是教师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但真正影响我的还是我的学生。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逃不过学生明亮的眼睛,是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  相似文献   

12.
比较健全的规则,可以使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变得有"法"可依,学生受到惩戒也会比较信服,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竟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奢侈品。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感动了;很多学生说,现在的老师太不会感动别人了。细想起来,真的,感动愈来愈成为教育中的稀缺资源了。  相似文献   

14.
感动是生命的神性本然的跳动,是人之为人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那些充满泪水的感动记忆。然而,当下人们的感动阈限愈来愈高。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绿洲",应成为感动的孵化器。教育归根结底是关照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应敞开心灵,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  相似文献   

15.
讨论起因处在信息爆炸和环境污染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发现,轰动的事件好像越来越多,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的事件越来越少。可是就是这极少的流泪,也常常是因为风沙、因为烟尘对泪腺的刺激,我们的眼泪中发自内心的成分似乎越来越少了。于是媒体们纷纷行动起来,试图要纠正这种社会偏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感动事件,制造一个又一个感动人物,但是有些所谓的感动人物却也实在不能让我们感动,更难以让我们流泪。我们似乎变得见惯不怪,变得冷静,或者说是变得冷漠,甚至是麻木,这到底是人性的进步还是退化?我们真的已经不会感动,不会流泪了吗?  相似文献   

16.
超过半数学生在调查中称自己不易被感动,这一结果让学校吓了一跳。为培养学生的“感动”,常青实验小学专门成立了“感动DV(数码摄像)工作室”。  相似文献   

17.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了感动,教师的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有了感动,学生就不再觉得课堂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学生的心灵,而征服学生心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感动。感动能够唤醒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震撼人的道德情感,更能促使人的道德升华,它是一种有形而又无形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感动,要用感动来征服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时感觉比较困难的一个概念。因此对这节课的研究和探讨比较多,相关的课例和文章也不少。看了张媛、赵芳燕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观看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很为两位年轻教师的行为所感动——学生在她们的引导下,经历了丰富而快乐的学习过程,很好地构建了倍的直观模型,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对这两节课  相似文献   

20.
老师拿什么感动学生?什么样的老师才令学生敬佩与爱戴?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不得不深思且躬行不辍的命题。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特编发湖南师大附中0710班学生喻琢的文章《有一种感动叫师爱》,也算是莘莘学子们献给节日里所有老师的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