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因其各不相同的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积淀而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陕北、关中和陕南风格迥异的文学姿态.陕南农村是王蓬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地域背景.深入农村的生活经历为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真切的体验.在王蓬的小说文本中,关于陕南的农村风景、乡风民俗和地域历史文化渗透在故事之中并且无处不在,作家借用这些写实性的表达不仅向读者展现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学景观,而且也建构着他内心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2.
利维斯小说批评弊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维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对小说批评做了不懈努力,他的小说批评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的小说批评有自身的弊病:他关注局部肌理,忽视整体结构;他的小说批评有时关注小说体现的伦理道德、宗教、历史价值等,滑入了另类批评;有时他没能给自己的判断以任何理由;他对一个作家的赞扬往往以贬损另外的作家为前提.所有这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利维斯在小说批评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素负盛名的作家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以他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讨对象 ,试图通过对他的现代题材小说和历史题材小说的部分代表作品的分析 ,探寻作家的创作个性、美学追求、创新精神、艺术风格 ,以及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余华新作《兄弟》蕴含了作家对某些“更深的问题”的深沉思考与独特言说。小说圆融流畅的叙事节奏以及独特的儿童视角叙事充分显示出作家臻于成熟的叙事智慧,小说所涉及的苦难、历史、人性、死亡等主题注定了这是一部在内容和意蕴上都格外丰富而厚重的作品;而余华面对人类困境与历史苦难所出示的纾解方式以及他在小说中对人格体系的建构也暴露出他的创作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5.
李春平的小说《盐道》是其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他从陕南古盐道上民众的生存史中找到了人类恒久不变的历史文化精神.通过对底层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以及对底层人物身上原始自然的人性力量和民间道德价值观的重新评估,使他的创作从对现实人生和官场的思考转向对陕南历史文化和原始自然人性的深度探索,显示了其文学创作走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莫言把写人作为小说的根本,坚持以"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为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书写民间故事与历史传奇;同时,他认为作家的想象力是作家创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艺术与文体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使自己的故事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莫言把写人作为小说的根本,坚持以"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为其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书写民间故事与历史传奇;同时,他认为作家的想象力是作家创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艺术与文体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使自己的故事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李祝尧的小说从创作题材、叙述风格到语言特色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使他的小说不乏生活气息,并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但由于作家笔力限制,他的小说同时受制于这种俯身大地的叙述姿态,使他的小说失去了对历史的深沉关照,对人物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对现实的深度的反思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小说历史上,托马斯·哈代可称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巧妙运用环境推动小说悲剧情节的发展,烘托小说的悲剧氛围,突出人物悲剧性格。其独特的悲剧内涵和突出的艺术手法成就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其环境在小说中不仅有背景作用,而且极富象征性。而作者之所以能如此熟练的驾驭各种景物描写,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浓厚的乡土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台湾著名作家姜贵小说《旋风》的头号主人公“方祥千”原型是山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翔千,他也是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老师,是对海峡两岸现代历史与文学均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影响力波及海内外,但遗憾的是此前的历史与文学均忽视了他。王翔千当初在山东王尽美等44办“马克思学会”的时候,他的儿子王希坚、侄子王愿坚与女婿王力、堂侄姜贵(王意坚)领军了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的红、白(国民党)文学,他本人也成了两岸作家热衷于描写的小说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一个极具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家所处的是一个历史转折时代,一个大的时代更新,也会带来文学艺术观念的更新。郁达夫将自我的个性和气质融进小说创作之中,从而大大扩展了小说的体式及表现能力,也就意味着现代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樊篱而真正开始。他的小说观念、创作方法虽仍有某种不稳定性,但他毕竟是当时小说界最富有探索精神的先锋。(一)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基本形态,开创了“自新传”小说的新模式中国传统小说是在说书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性”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即作家以说书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展…  相似文献   

12.
这次来谈谈一个俄罗斯移民美国的作家:纳博科夫。纳博科夫在现代小说历史上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曾经是个用俄语写作的俄国作家,后来变成一个用英语写作的美国作家。《黑暗中的笑声》据说是他在去美国之前很多年的小说,看了以后我非常之喜欢,简直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作家斯蒂文生(1850-1894)是英国19世纪后期一位杰出的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诗歌和杂文,但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还是他的那些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小说。他喜欢写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再加上惊人的丰富的想像力,使他的小  相似文献   

14.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艺术视野、审美思想、题材和风格都迥异于其他作家。废名的艺术领域较为广阔,有诗、小说、散文和诗歌理论等,而以小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城市知识分子为题材,另一类则表现乡村恬静生活、平凡人事;其中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小说最能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  相似文献   

16.
班超在中国西域历史上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伟大人物。因为他的努力,使得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得以恢复并得到加固。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传颂至今。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妇孺皆知。近代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在日本文坛并不罕见。从二战前的中岛敦、武田泰淳到战后出现的井上靖、陈舜臣、宫城谷昌光、冢本青史等作家均以创作中国历史小说著称。班超作为西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奇色彩,给日本作家提供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本论以井上靖《异域人》和陈舜臣《不入虎穴》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从两篇不同的创作时间来分析班超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日本西域历史小说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小说《熊》是进行揭露和技巧实验的复杂之作。福克纳与众不同的时间哲学显示出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分割的特征;他的意识流手法更多地渗入了作家的参与,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他的多重视角叙述加强了故事的立体性、整体感;变异时空的结构表现了作家对整个南方历史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潘军的写作道路是其命运的某种必然选择;他的小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追求,这使他走在先锋探索者的前列;小说故事背后的怀疑与拷问体现了作家的某种精神高度;而诗意的表达,又使他的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古典美的意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崛起于八十年代后期的先锋作家,苏童已经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写作道路。在十几年的写作中,他已经发表了2 0 0多万字的作品,并以其鲜明的美学风格、相当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兼具中国古典艺术风格与现代艺术追求的综合而大气的文学特征,而卓然成为一位小说大家。在创作的特点上,他至少有这样几点尤其引人瞩目,在题材上,他十分擅长历史领域的叙事,可以称得上是新历史小说的扛鼎作家;在主题上,他的小说蕴含了丰富而相当深刻的现代哲学与文化理念,同时又在表达上坚持了非常感性的方式———可以说他是先锋小说群体中感性色彩与人性深度…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作家。他的小说批评多以读后感、杂文、论文等形式收录在其散文集中。在《谈小说批评的标准》一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小说批评的三项标准:作品的文字技巧及形式结构和作品的内容题材相互协调;作品中应该有广袤的世界观和成熟的人生观;永恒的人性。在文论中,白先勇从作家的特色谈到作品的艺术世界,从作品主题谈到作家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