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屈原否定论系谱》一文,援引我国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人怀疑、否定屈原其人其作的论点,铺叙成文,公诸于世.该文把何天行《楚辞新考》(《楚辞作于汉代考》)当作“否定论”一根重要支柱.认为这本书“较之廖季平和胡适的‘否定论’则周密得多,系统得多”,具有“特色”,“兴味最深”.其实,何天行的“否定论”自1937年发表单篇论文至1948年出版单行本的上十年间,在国内学术界影响是不大的,人们并不以之为然;他否定屈原,认为《离骚》的作者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论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早已被人们遗忘.现在,既然稻畑耕一郎先生重新把它提出来,又给以高度评价,看来,旧事重提,把何天行的论断进行一番研究和考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文选》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艺、统战、军队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文选》中对知识分子问题,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论述.学习这些论述,结合学习我们党的有关政策,对深入研究知识分子问题,肃清“左”倾错误的流毒和影响,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九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大方鼎,过去习惯称之为“司母戊”鼎.该鼎通高133、器口长110、宽78厘米,重875公斤.它不仅是我国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在世界青铜文化中也属仅见.有关青铜文化的论著,几乎没有不提到这个方鼎的.但是,由于对方鼎上面的铭文(见图1)的释读存在着分歧,以致对这一方鼎的定名,至今仍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对于方鼎铭文的释读,就目前所见,主要有“司母戊”、“后母戊”、“(女后)戊”三种意见,我则认为应以读作“母后戊”为宜.兹述之如下:“司母戊”是最早流行的读法,由于对“司”字的含义长期来解释不清,铭文的含义一直未能明了,当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后母戊”与“(女后)戊”都是在一九七六年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后,学者们联系该墓所出器物上的“妇好”“司母辛”等铭文、墓主的身分、并结合殷墟卜辞的内容和古文字形体正反每无区别的规律提出来的.读“司”为“后”,明确了器主的王后身分,使得一系列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这无疑是铭文释读上的一大进步,这种读法在近年来一直占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论述中国传统美学中“气”的概念具有两重涵义.中国传统美学中“气”的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气”的概念.哲学“气”的概念是包含“气本体”论和“气分阴阳”说两方面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进入美学领域之后,“气”两方面哲学意藏进一步分化、发展,形成了美学上“气”的涵义的二重性:二种涵义沿循“气本体”论思想,将气——作家之气——文章之气三者一气贯通地联系起来,说明文气得之于作家之统,为作家、作品风格论的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种涵义充满“气分阴阳”说的矛盾思想和辨证精神,将文艺作品等审美对象外观的美看作是其形式构成因素合规律性矛盾运动所造成的,触及了形式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五十多年前,柳亚子先生对一九○三至一九○五年日本横滨新小说出版社的一批署名“曼殊室主人”和“曼殊”的著作作过辨证,他的结论是:“《新小说》上的曼殊室主人和曼殊,是麦孟华而不是苏曼殊,请大家不要再上当呀.”对于柳亚子的这一论断,解放以来,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过异议,但在不少文章和著作中却认为,苏曼殊是《小说丛话》的作者之一.他们说:“1903—1904年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头两卷的《小说丛话》是梁启超、狄葆贤、苏曼殊、侠人等共同创作的一种新体裁”.因而断言:苏曼殊“在《新小说》杂志上留下了宝贵的谈文学的文字”.这就无形中肯定了《新小说》所署的“曼殊”就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苏曼殊.  相似文献   

7.
康白情是“五四”时期勇于探索,勤于创造,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新诗人,但学术界对他的了解和研究都不够.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生平,纠正了有关他的生卒年的误传,评述了他在新诗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的作品上都盖着同一印章”,否则,“就会暴露出天才的贫乏”(《布封文钞》14页).艺术创作实践证明,一切认真研究生活和富有艺术经验的大作家,在他将自己的作品艺术地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时候,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总是既鲜明突出而又不单调乏味的.鲁迅就是如此.姑不论他的杂文、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在不失本调的基础上体现出风格的多样了,仅就《呐喊》、《彷徨》这两本小说集而言,它们的艺术风格也仍然是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的.  相似文献   

9.
一、“范例教学”产生的背景西德的“范例教学”,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教学理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较有影响.西德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是以“范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中心而展开的,“范例教学”是西德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方面的一种尝试.为什么会出现“范例教学”?从国际范围来看,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的形势促使各国教育家不得不对教育的本质、任务、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新的探讨.特别是教学领域,更为人们所关注.本世纪五十年代各种教学理论流派的出现,就是在这种知识爆炸形势下对教学领域重新探  相似文献   

10.
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在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剧变中,林则徐正处于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他继承了中国封建文化优秀传统的“往”,开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来”;他既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又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说是我国近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典型人物.重温和阐扬他那承先启后的光辉爱国业绩,对普及和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沃伦·0·哈格斯特龙(WarrenO.no.Hagstrom)是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他是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同巴伯(D.Barber)、斯托勒(N·W·storer)等人一道极大地发展了默顿创立的功能分析学派的科学社会学思想,使之成为科学社会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尤其是他在1965年发表的《科学共同体》(The scientific Communitr)一书,更是一部被人们广为引用的经典性著作,E·C·休斯(Hughes)称它是“对学术共同体和专业共同体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的促进和指南.”(转引自[1]扉页.)在这本书中,哈格斯特龙对科学共同体内部科学家行为的相互影响作了精辟的分析,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科学酬劳制中的所谓“交换理论”,即科学家为了获得承认而互相交换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了科学中的社会控制机制.本文试图对哈格斯特龙的“交换理论”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传神写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艺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一条创作规律.这条规律,反对自然主义地临摹现实生活的平庸琐碎的细节,而要求作家艺术家在对创作素材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的能力,巧于剪裁,善于拔萃,通过那“萃”,既写出事物的精神本质,又使它具有象征的力量,把全体丰满的内容,概括在经过典型化了的“一鳞一爪”里,使全体宛然存在.鲁迅对于我国现实主义文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之一的传神,是非常珍视和爱惜的.其有力的证据不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记苏联版画展览会》等文章中,一再地提到与传神的精神实质息息相通的写意,而且还有区别有分  相似文献   

13.
刘勰所撰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内容丰富博大,而“文道自然”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所谓“文道自然”,就是从天(自然)人相通的思想出发,抓住自然及其合乎规律的运动同艺术审美的联系,一方面认为美和艺术根源于自然,符合自然;另一方面认为通过人对规律的掌握,可以创造出超越自然的艺术美.可以说,刘勰是把我国传统中兼有哲学和美学意义的“自然”论全面地运用于文学领域,从而建立其体大思深的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4.
东汉前期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在其代表作《论衡》中,针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用以揭露、驳斥、批判作为统治思想的唯心主义神学所用的“效验论证法”是一种极富战斗力的逻辑方法,在中国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从“实事疾妄”、“事莫明于有效,论奠定于有证”、“考之以心,效之以事” 等三个方面分析说明了“效验论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指出“效验论证法”的提倡和运用不仅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进步思想家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其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歌韵律革新的呐喊与诗歌内容革新的呐喊一样,由来已久:如果从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等人提倡“诗界革命”算起,已经90年了;如果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也历时将近70载.这期间,诗歌内容革新的成绩是卓著的,真乃“天翻地覆慨而慷”;而诗歌形式的革新呢?虽然也有成效,诸如冲破旧格律的限制创新了自由体,引进了节奏感鲜明的阶梯诗等等,可惜这些品种都是没有明显的韵律准绳的.60年代初期,报刊上曾一度掀起新诗韵律探讨的热潮,但却探而未果,就被随即而来的浩劫遏止了.所以迄今为止,诗坛上还没有大家  相似文献   

16.
“自由国家”论作为国际工人运动中所出现的一种理论,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相对抗的、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机会主义国家论.“自由国家”这一口号是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即“哥达纲领草案”)提出来的.在我国不少有关专著和论文中,流行一种说法,认为“自由国家”是拉萨尔提出来的,并且认为拉萨尔的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革命是发生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的一次伟大的农民阶级反清反封建斗争,历时十四年,势力及于十八省,规模之宏大举世空前.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自身的解放,浴血奋战,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永远为后世所景仰.但这次革命由于阶级条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它的指导思想——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不可能不局限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范围之内.洪秀全并没有向西方寻找真理,他的革命理论不可能有近代“民主”、“平等”的内容.他只是利用“皇上帝”的权威去否定旧皇帝,用一个新“真主”来实现我国远古“大同之世”的理想.而这个意图并没有达到.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阐述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和探讨太平天国革命史的论文,对这次农民战争给予了不恰当的拔高,以致对于这次伟大的斗争未能作出适当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对洪秀全的革命思想进行一次新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一九二七年,他因“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罪”而被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处以二十年零四个月的刑徒.墨索里尼的监禁不但没能“使葛兰西的脑袋停止活动”,反而使其得以专心致志,完成了一百多万字的《狱中札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一元论”和“绝对历史主义”哲学及“历史联合体”、“领导权”、“现代君王”、“阵地战”和“运动战”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理论.葛兰西理论的遭遇并不比其主人的好.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倾向性错误,它曾被打入冷宫达三十年.直到六十年代末,西欧、北美、甚至东欧诸国无产阶级政党、左倾各派别及知识分子各阶层为探讨“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9.
翻开马雅可夫斯基讽刺诗集《开会迷》,我就被这些既幽默又深刻的火辣辣的诗句吸引住了,同时也不无诧异地想:难道这些现实感这么强的诗,真是半个世纪以前写下的吗?是的,这本集子里收集的,是马雅可夫斯基一九二○年至一九三○年间写的一部分讽刺诗.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大诗人,生于一八九三年,卒于一九三○年,最著名的作品有长诗《列宁》、《好!》等,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讽刺诗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列宁很赞赏他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列宁说:“昨天我偶然在《消息报》上读了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政治题材的诗.我不是他的诗才的崇拜者,虽然我完全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外行,但是从政治和行政的观点来看,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会议,讥讽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列宁全集》第33卷第194页) 马雅  相似文献   

20.
一 不克厥敌 战则不已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他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建设一个新的“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呐喊·故乡》)理想社会而斗争,因此,鲁迅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它深广的革命内容.鲁迅不但是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为远大的理想的实现,“不克厥敌,战则不已”(《坟·摩罗诗力说》)的革命家.鲁迅一生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不同的特殊内容.让我们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的战斗精神,发挥他的战斗力量,为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