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闻评论标题看上去"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具有引人人胜、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小看。它不仅是文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章能否先声夺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新闻评论标题满足准确、鲜明、生动、新颖、简洁等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究竟如何制作?本文将粗浅地谈谈新闻评论标题制作方法。引语法即引用别人的话或做法作为标题观点的一种标题制作方法。这里引用的话或做法就是文章的主题,由此展开议论,这种做法因其新颖引人,给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常常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天都不能作假"》(作者王科)一文,说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2.
孙营  朱小阳 《新闻界》2006,(6):128-129
当前影响新闻评论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题制作的简单化、程式化,缺乏鲜明性、冲击力,影响了新闻评论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选取典型的新闻评论标题加以分析,探讨其规律,无疑对提高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水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人民日报》的新闻评论几乎囊括了各种平面新  相似文献   

3.
杨树 《新闻窗》2009,(5):29-31
所谓社论标题引述新闻事实,是指社论标题除了作为论说文的体裁必须要有主观信息之外,通常还应该含有事实信息,这部分信息属于客观信息。正如马少华所认为的:“新闻评论的标题,要求有事实与观点——这就是两个基本的信息量……评论标题要有客观信息,也要标出主观信息”。“除了事实性信息,作者的论点进入评论标题……它们兼备评论对象的事实性信息和评论主体的观点性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评论标题空间与功能的矛盾 在这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评论的标题,我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更为清晰的认识:评论标题制作的根本矛盾,是表意空间的有限性约束与表意内容的完整性追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评论文章(包括杂谈与杂文)的标题更是如此。一篇评论文章是否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制作是否精巧、含蓄、隽永。在各类评论标题中,数字式标题魅力独具,如: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两条消息:一度销声匿迹的浮夸风又在抬头——沈阳市一些企业弄虚作假上报利润,其它省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厂长有完成利润指标的奇特  相似文献   

7.
面对各类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如何制作好符合网络自身特点的标题,是县市新闻网站赢得网民眼球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站标题制作存在的"事实贫乏,用词生硬;缺乏个性,不接地气;过度煽情,夸大细节"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即用好事实、用好评论、巧用修辞,使标题夺人眼球、动人心怀、更具韵味。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量的角度考察新闻评论标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少华 《新闻大学》2003,9(3):77-79
新闻评论的标题可以从信息性与修辞性两方面来讨论。一般评论学教科书讲到评论标题时,其实大都是从修辞性方面来讲的——往往以枚举的方式来分析优秀标题,主要着眼于如何把标题做得漂亮。而评论标题的信息容量,并没有引起教学更多的注意。其实标题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的信息容量功能才是更基本的功能,才更多地体现为一定的规律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评论选题的研究,已经讲了命题的确定和主题的提炼,现在来讲评论标题的制作。先讲一个四改评论标题的故事:新华日报记者处一位编辑同志,编了两篇新闻稿。一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海量化、同质化、获取便捷化,这些无不宣示着"读题时代"的到来。"题好一半文"已不仅仅是采编业务的基本要求,更是各大媒体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对此,本文将分别针对纸媒和网媒如何制作标题进行思考。纸媒标题作为一张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眼睛"的作用,同时体现着一张报纸的素养和格调。因此,标题不容忽视,而标题制作关键的一点就是明确标题的原则。我认为,制作标题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大致包括标题不准确,有歧义;标题制作不简洁、啰嗦;混淆了评论与新闻的区别,以及口号式标题等等。标题制作者要力避这些错误,使标题准确、简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广播评论是广播的灵魂和旗帜,标题则是它的眼睛。因此,精心制作广播评论的标题,对于争取听众,扩大教育面,增强宣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制作广播评论的标题呢?我认为,应当从广播的转瞬即逝、广泛传播这两大特点出发,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播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和适应听觉上下功夫。我把广播评论标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作为信息传播载体之一的标题,作用往往是单向的,它高度概括或评价新闻核心要素,完成叙事或设置议题;受制于反馈的缺失,信息的抵达始终是未知的。对短视频新闻来说,综合考虑新技术、可视化、社交属性、用户反馈、平台特性等多重因素,标题可能引发“点击—转发—评论”等一系列传播的连锁反应。本文着重探讨短视频新闻标题常见形式与传播特征,并对短视频新闻标题的制作与传播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这方面必须做到正确、准确。虽然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却有少数评论作者把握不住这一要求。在他们的笔下,不乏出现一些思想方法片面甚至包含某些错误观点的标题。所以,作为评论作者,一定要把为文章制作一个正确、准确的标题,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语法结构方面的要求。新闻消息的标题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即有主语和谓语。而专栏评论的标题则有别于此。它既可以是主谓结构的,又可以是动宾结构的,还可以是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的。总之,应该从评论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语法手段来制作标题。 字数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闻战线》2012,(3):32
评出"最具导向奖"、"最具信息奖"、"最具审美奖"、"最具人气奖"标题2月24日,人民日报总编室"我们的节日——2011年度总编室好标题评选"颁奖典礼举行,总编辑吴恒权出席评奖活动并颁奖。吴恒权指出,标题制作无止境,  相似文献   

16.
吴晓鹏 《新闻战线》2012,(2):102-103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时引起评论热潮,使原本就十分火的网络词汇"给力"再高一浪。这一现象说明,网络词汇已日渐从网络上走下来,渗进了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制作中。如何制作精彩标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接收信息、阅读信息的方式,新旧媒体新闻标题正在互相影响,旧媒体标题制作为新媒体提供了基础,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标题制作进行着浸润与改变。本文以报纸标题和微信标题为例,对新旧媒体标题制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标题制作、切入角度、信息含量、逻辑规则、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佛山日报》两则同题材新闻评论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在这一关乎社会道德和良知的事件中两则评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而思考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如何有效地依据事实选择、提炼和表达观点,更好地发挥其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于报纸而言,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面对快节奏时代的读者市场,标题的作用更显突出。当一个读者在没有时间将报上所有的新闻都览尽的情况下,标题引渡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稿件受不受到关注。另外,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报道的趋同化不可避免,这时标题制作得是否吸引人、是否形成特有的风格,就成了读者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一、标题强调新闻性和可读性,弱化了各类标题的新闻文体界限。传统的标题制作要与新闻文体相适应,消息、通讯、评论、述评等不同的体裁,标题的形式也不同。而现在这些界限已经有些模糊了,突出的一点就是消息采用了其他体裁的标题形式,来达到所需的效果。如宁波晚报2001年12月26日在报道一辆液化气罐车翻落在余姚一个村庄的消息时,采用的标  相似文献   

20.
一、标题概说 电视新闻标题出现在屏幕上的时间很短,和声音、图像传播元素比较,它的地位不是十分突出,它不像报纸有主题和副题,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概括新闻主旨,涵盖新闻内容,它往往只有一个标题,这个标题就像电视新闻的眼睛。在观众的视觉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标题要适合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结构的观众观看,且题目又不能在屏幕上久留,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出发,制作好新闻标题。从标题制作来讲,标题语言的特点就是结构极为紧凑,语法形式简化,结构关系淡化,结构类型程式化。本文主要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标题的特点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