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幼儿书籍设计理念为研究对象,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分析幼儿的认知思维、智力、创造力、能力等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试从幼儿阅读兴趣、益智培养、美感教育、安全等方面指出幼儿书籍设计应遵循的设计理念,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书籍设计的思路与方向,并研究应用到幼儿书籍设计出版中.  相似文献   

2.
当前幼儿图书装帧设计的审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图书的装帧设计,应从阅读主体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图书形态中将图书的游戏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审美性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理解书籍内容,满足幼儿的审美心理需求,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于细节处实现图书装帧形式的审美化和人性化,使装帧设计与内容和谐统一,发挥图书最大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书籍形态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形态在演变过程中深刻地、系统地反映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书籍形态不断演变、传承、创新.现代书籍设计继承了传统书籍的形态特征,注重书籍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创新,但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正确把握书籍形态设计的原则及价值观,提倡健康科学的设计理念,把握好书籍形态设计的"度",需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探索.如今,现代数字科技已然介入书籍形态设计,使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虚拟空间技术与书籍形态设计的融合成为未来探索和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书籍形态设计的功能书籍的形态设计既是设计人员创造性劳动的(动态)过程,同时又是设计人员创造性劳动的(静态)成果。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书籍的形态设计就体现为书籍的形态。书籍形态的功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层次或方面。1.书籍形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技术设计,是规划正文的内容在版面上的编排格式。设计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使全书内容的主次、体例、结构、层次等得以清晰体现,保证阅读的效果。它决定着书籍物质形态的内在质量。技术设计通常又称版式设计,由技术编辑担任。书籍的封面设计,是规划书籍外观形态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发展与创新中的立体书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缨  李朱 《中国出版》2012,(2):51-53
立体书籍突破常规书籍的固有形态,主要依靠平面文本与图形传递信息的形式,多层面、多角度的三维造型构建页面,强调结构空间的塑造,突破了书籍设计原有的五感。在书籍的维度空间、读者的阅读空间、设计的创意空间中都有所拓展。立体书籍在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固有的书籍设计和阅读观念。  相似文献   

7.
书籍设计中的创新,除了要尊重中国传统书籍文化,还要在现有设计形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要被现有的模式观念束缚住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书籍设计的新形态,是当今书籍设计界和高校书籍设计教学过程中所要探索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涛 《编辑之友》2016,(3):101-105
书籍是承载知识、思想、信息等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在不同时代,书籍被赋予了不同形态,是当时的文化背景、科技水平、社会状况、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反映.书籍设计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全球化浪潮下的冲突与融合逐渐加强,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文章探究了当代艺术环境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阐述了实现书籍形态设计创新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儿童图书中的绘本为例,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角度对绘本的内容、绘本的装帧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关于绘本的创意思考。我国广大幼儿图书的创作者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作出了兼顾书籍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儿童的爱心和审美观的精品书籍,受到幼儿、幼儿教育机构和家长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崔欣 《出版参考》2015,(9):42-43
材料是书籍设计和内容的载体,是书籍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而也获得了当代设计师的重视.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增加,材料工艺渐渐成了影响书籍审美的重要因素.因此,书籍设计应从内涵出发,配以恰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书籍设计内涵与形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王志俊 《编辑之友》2011,(7):110-111,125
一书籍编辑设计及其学科特征书籍编辑设计是研究并阐述书籍的整体形态设计、内容诸方向的关系,让书籍设计在体现书籍内涵的同时,建立书与人之问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增加渎者对于书籍的兴趣,诱导渎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射,从中得到对于书籍的整体感受,使可读性和可视性结合起来,同时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的享受,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促进人与书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深化书籍内涵,从而达到书籍艺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保护儿童视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需求,儿童书籍并未受到数字媒体阅读的大幅度冲击.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儿童书籍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儿童书籍的现状,发现中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儿童书籍的整体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从五感入手,增强书籍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13.
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传统物质载体,在现今信息社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设计者的设计,书籍所凸现出的“第二自然界”仍旧是装帧计中的重要课题。之所以称其“第二自然界”,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书籍的设计,形成书籍的内容与外观形式、形态高度统一,为书籍自身的美化和文化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的设计和研究是设计者探索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多种阅读载体的出现,使人们在观念上打破了对书籍形态的认识。一部好的作品,可能会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出现跨媒体出版。今后纸质书籍与数字书籍在设计上会相互参与,相互影响。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希望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本设计精美的图书,除了要求设计风格和书籍内容相匹配外,还需要讲究对书的设计理念的梳理、设计形态的把握以及节奏之美的追求.设计者要顾及书籍的外在和内在、整体和局部、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把握书的个性,了解书的内涵,把书籍设计的韵律美、节奏美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书籍作为传播思想积累知识的工具,它是由形式和内容二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构成。书籍的物质形态是通过书籍的装帧设计和装帧形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余毅 《中国出版》2023,(3):44-48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书籍的视觉形态和存储介质,而且对与之相关的阅读行为、出版发行方式、商业模式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提出了数字出版时代书籍设计的主要品质特征,在产品系统的框架下,从符号、物、行为、场景4个范畴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下电子书籍设计面临的可拓展空间,最后提出了以提升设计品质为目标的书籍设计拓展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18.
三、新设计论——塑造新的书籍形态。 书的设计,其本质上就是要自觉地去设计信息(即各种门类学科的知识),使这种信息以某种引人注目、使人受益的形态展示给读者。这是设计者在制作一本书之前必须具备的设计思路。现代书籍的设计者要有胆量去动摇近千年来造书者的权威,不满足只是运用文字符号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传统影响深远,民族文化元素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书籍是记录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复苏,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书籍装帧形态的影响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认识、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开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面貌,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书籍及其装帧演变古代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  相似文献   

20.
书籍装帧之人性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群 《科技与出版》2007,(12):51-52
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设计在审美标准上不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从"人性化设计"的视域重新审视书籍形态,从人的心理和生理诉求角度探求书籍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相应产生的书籍美感,以期为书籍装帧的设计者和读者的审美欣赏提供一个可行的判断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