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时期的中国在外国入侵与本国起义中动荡不断,编辑出版业也在西方传播与中国传承之中开始了现代化变革与转型。通过梳理晚清时期的图书出版格局,分析徐寿、李善兰、王韬、严复、梁启超等著名编辑家的编辑活动,概括出晚清时期图书编辑思想的共同之处,即以编书译书为兴国的编辑宗旨,以启民智警醒国人为编辑原则,采取严谨而本土化的编辑方法,形成一个连贯的过程,指导着编辑工作,并对晚清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轩 《文教资料》2013,(19):80-81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教育一直局限于以家庭为主的女学中。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冲击下,爱国的知识分子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时,关注到妇女的受教育权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形成不同的女子教育思想。本文对晚清时期女子教育思潮进行探讨,分析了解中国女子教育各时期的思潮观点、贡献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南联大教授群体主动承担起抗战救国与学术建国的双重使命,他们通过演讲的方式传播思想、报告世界战局和国家形势、坦陈国事意见、普及文化知识以及动员学生从军。他们的演讲使学生和民众对时事、战局、文化等有了比先前更科学的认识,有效地形成了第三方的舆论战场,积极塑造了学生和民众的“国家观念”:即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的政治意识;追求民族独立、时不我待的壮志豪情。西南联大教授们以演讲为主的大众传播形式呈现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有力地彰显了学术救国与文化抗战的国家观念,饱含着真挚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竭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达旨术”便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并能有效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成功地将两者融合的一种翻译策略.启蒙思想家严复借此法宣传了济世救国的政治愿望.将严复“达旨术”放在晚清意译风尚盛行的背景下阐述,有利于准确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的一生,志在以西学救国,论述学洋与爱国思想的统一,他的《西学东渐记》是我国东西文化接轨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以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为代表的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通过书籍和报刊不断阐述教育兴国思想。当时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教士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目标。但对推动包括中国教育改革在内的早期现代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立入是一位抗日名将,他的军事思想以中国本位为基础,吸收西方先进训练技术;辅之以精神教育,身体力行,恪守诚与拙,以爱国、救国为第一要义;将体育竞赛引入到军队训练中,培养士兵之武德。极大提高了军队综合素质,为日后实战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渐进的进化史观可视为进化论思想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之间的桥梁。当进化论思想介入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时,它一方面动摇了传统文学复古的价值根基,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救国思潮,对文学的观念、语言、格局,乃至文学的学科体制等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一生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极力批判旧文化,以出使国外为契机,逐渐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并力所能及地付诸社会实践,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也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1.
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中国开展了一场以传播西方近代文化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当时,沉重的民族灾难唤起的一代民族精英,他们怀着高度的爱国激情和寻求救国真理的强烈愿望,极力挣脱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以西方近代新文化为参照系,改铸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思想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李大钊是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国民道德教育思想与教育救国历史责任呼唤、矫正社会道德风气之需、弘扬传统文化之本有关联。其内容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爱国、责任为主题,知行统一为实现途径。蔡元培的国民道德教育对今天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无锡民族工商业家多有晚清官绅背景,既深受传统中国文化的浸淫,又是洋务派实业救国的倡导者,他们“重名犹过于重利”,热心于教育事业。国学大师、史学家无锡人钱穆曾这样描述:“凡属无锡人,在上海设厂,经营获利,必在其本乡设立一私立学校,以助地方教育之发展。”‘晰式教育在无锡发轫甚早,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无锡的新式教育在科举废止前已相当的发达。  相似文献   

14.
晚清以来,福州较早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先进人物接触"西学",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影响,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因此,在翻译、教育、思想、文学、出版以及兴办实业、从政改革等方面都涌现出一批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他们志在经邦济世,首开风气之先,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救国图强的道路,从而形成闽都文化的近代新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四川近代化起步于20世纪初年,与晚清新政改革关系密切。晚清四川新政改革在全国各省区中进行得较快、较好,这又与四川总督锡良锐意推行新政改革不无关系。锡良,字清弼,1853年生,蒙古镶蓝旗人。1903年到1907年在四川任总督。锡良是一个既忠于清廷,又比较开明,具有一定爱国思想,力图有所为的官员,他与晚清大小“罔顾公益,泄沓因循”,“侈言振兴,而形式精神”的庸吏陋儒形成鲜明对比。1903年,锡良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他到川伊始,即厉行新政,锐意改革,“以课吏为图治之本,练兵为弭患之方,筹款以裕图度支,节用以恤民力。”使晚清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四川社会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面对晚清深重的民族危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提出合群思想以整合一盘散沙的中国。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思想启蒙,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合群活动。他们论证合群的必要性、紧迫性,并提出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新思想为指导,新团体、新制度、新道德为纽带,建立新的民族国家为目的整合模式。晚清知识分子合群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整合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中国社会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欺辱,引起了中国深重的民族与社会危机。面对这一空前的时代巨变,士绅阶层中的知识精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以促使传统社会的变革。作为乡村士绅的刘大鹏,在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中亦无法置身事外。时代的变迁使得刘大鹏的传统民族主义观念发生了近代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出晚清乡绅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适应。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数众多的爱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这些留日学生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广泛、积极的参与,对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是晚清社会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是思想敏锐的学者,是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名著。严复在译介西学名著同时,引进了与文化同姻的西方现代版权制度,并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版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