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传播学中的公众认知特征,公众参观科技馆展品时的认知可以分为注意过程、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考过程以及情感塑造过程。对应公众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科技馆通常通过强化感官刺激、强化公众自主探究和深化科技人文内涵等方式设计展品。广西科技馆在展品创新中尝试了三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增加刺激强度聚焦公众注意力,二是获取直接经验调动公众记忆和思维,三是弘扬科学精神引发公众情绪共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已然成为科技馆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国家和相关行业目前缺乏对科技馆布展施工安全管理的深度研究。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探讨科技馆布展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需求、基本原则及内容,初步思考建立科技馆现场布展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路径,以确保安全生产,营造安全有序的场所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科技馆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众所需,提升科技馆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采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更加人性化的贴身服务,已成为科技馆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中国科技馆观众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移动终端信号监测解决场馆内精准定位问题,并运用运营商大数据实现对科技馆客流统计、观众画像和行为分析,为大数据在科普场馆智慧化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博物馆学习是最重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基于展品资源的STEM项目化课程是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与“博物馆学习”理念下教育转向的学习载体。本文从STEM教育课程模式、非正式学习特征、项目化学习、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设计等视角阐述了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原则,构建了包含七个核心要素的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应用这一模式开发的温州科技馆课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为科技博物馆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7.
展品是科技馆从事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展品是否完好运行关系到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关系到依托展品而开展的科学辅导、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展品互动性强、故障率高,解决展品故障问题的及时维修、解决展品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率问题的维护保养是实体科技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据“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观众为中心确立科技馆展品的评价标准和“不给观众短斤少两”的展品维修理念;科技辅导员是展品维修业务的直接用户。以此为基础组织展品维修维护团队,构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涉及展品维修维护业务流程、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应用以及维修物资保障等内容的展品维修维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要成为观众喜爱的参观目的地,需要不断提升观众参观科技馆过程的体验。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介绍科技馆开展客户体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设定目标、梳理关键触点和驱动要素、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改善行动、完善信息化平台。客户体验管理需要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改善行动”等步骤,精准改善各触点的观众体验,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持续改善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希望本文能为致力于提升科普场馆观众参观体验的同行们提供一点启发,共同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科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从观众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入手,对基于展览展品的科普场馆非正式科学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实现作为评估最核心的内容,构建传播效果评估指标框架,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考核、监督、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展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信息载体,也是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两种学习理论出发,以合肥市科技馆科技展品设计与实践为例,分析了馆内展出的部分具体科技展品的教育功能,探究了学习理论与科技展品理念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增强科技展品教育效果的启示,为我国科技展品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STEM教育是目前各国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进行STEM教育的主要载体为非正规教育。科技馆作为非正规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属性等方面都具有比传统教育更适合开展STEM教育的优势。本文从STEM学科三个维度“实践(Practices)”“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及“学科核心概念(Core Ideas)”的视角出发,融合了“基于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方法的逆向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及“5E教学模式”等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提出了适合科技馆STEM教育的“基于全方位整合展品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操作体验型展品是科技馆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展品,也是最容易损坏的展品。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多是强调展品设计制作中相关构件的强度及结构合理性。作者根据展品设计与维修的实践体会,通过分析展品运行常见问题,提出应予关注的另外四个重要因素:展品的辅助性设计、展品“互动性”设计的取舍、展品电气控制部分设计制作、展品原型实验,提出相应对策,且通过案例实践证明了对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技馆在激发观众好奇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馆展品作为科普主要传播载体,其不同展示类型和特征差异,对激发观众注意力和好奇心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等方式,分析梳理科技馆展品类型及特征,以流动科普展品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学科领域、展示形式、感官体验、人际关系、交互方式等维度进行探讨,依据好奇心相关理论,找寻规律特点,进而提出影响展品激发好奇心的潜在因素,为更好地指导科技馆展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培育具有卓越特性的科技馆群体是促进科技馆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博物馆领域追求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整体概述,重点梳理卓越绩效模式在欧洲博物馆的应用,以及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认证的进程。结合国外科技馆追求卓越的实践经验,厘清卓越科技馆的内涵外延,有助于在现有的科技馆评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卓越科技馆评估路径,为培育卓越的科技馆群体,促进现代科技馆体系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展品与博物馆教育的关系,提出展品是博物馆教育的基础、展品的教育功能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加以体现、基于展品的教育是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学校等其它教育的最大特色之一等观点,并围绕以上观点结合英国、爱尔兰、台湾等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实例进行论证,探讨了博物馆日常教育活动与展品相结合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