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幼儿德育主要指培养幼儿道德性的教育。所谓道德性,又称为德性或品德,是指"道德主体的品质",强调主体在道德的状态和特性。因此,幼儿德育也可视为培养幼儿德性或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幼儿道德教育是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所谓道德性.又称为德性或品德,是指道德主体的品质.强调主体在道德的状态和特性。因此,幼儿德育也可视为培养幼儿德性或品德的教育。“礼尚往来”是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一门基于礼仪和交往的学问。“礼尚往来”对我们幼儿的道德教育就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影响。并创造积极的环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占据首位,这充分表明了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另一场所,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处处皆教育,都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5.
体育,做为衡量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首要地位,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更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合力的作用呢?本文从分析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入手,将幼儿园体育活动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为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增添了鲜活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和年龄特点设出适合幼儿的教育模式,是当代幼儿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活动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安排与设计,这不仅涉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更能提高对幼儿教育的理解。要设计好一个好的幼儿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以下的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爱心,帮助其塑造优良品德等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有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在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应用叙事教学,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快速传递教育信息并提高其思维水平,效果良好。本文主要探讨了叙事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应用对策,旨在为以后的幼儿教育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幼儿品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道德影响,以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完善人格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幸福。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及心理品质多半是在六岁前形成的。"因此,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对一个社会人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多年的幼儿教育经历,浅谈一下对幼儿实施道德启蒙教育的策略。1.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即通过营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在德育情感方面受到积极熏陶。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我来帮助你"和"做个懂礼貌的孩子"等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学会帮助他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对于解放妇女劳动力、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把幼儿培养成为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儿童,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使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工作能够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探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开展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应用科学方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应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把《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德育的培养目标 ,以和风细雨的方式 ,通过各种教育途径 ,在处理好“主导”与“主体”、教育与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情感、行为培养等关系的基础上 ,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相结合 ,有目的地在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过程中施加教育影响 ,逐渐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真正达到身心…  相似文献   

12.
王珍 《文教资料》2014,(11):126-127
培养幼儿同情心是幼儿道德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幼儿教育工作实践,总结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教育方法与实际应用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31):165-166
3~6岁是塑造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在某幼儿园对教师开展"端午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观察与记录,教师会有意识地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设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内容,计划性地将抽象的品德具体形象化,引导幼儿建立品德认知结构、获得品德情感体验、规范品德行为表现、培养品德意志形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32):137-138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启蒙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幼儿在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今天,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注意。在儿童早期管理和教育方面负责的老师应该是和孩子们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人,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渗透为儿童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镭璇 《考试周刊》2023,(1):153-157
幼儿教师需要清楚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保障。为此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提出幼儿教师的基本道德修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其次,提出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品德养成问题;再次,针对教师素养在幼儿德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最后,提出教师素养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影响作用,希望在教师道德素养不断提升的前提之下,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36岁这一阶段是人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坚持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使教育实现整体优化。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谈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农村幼儿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和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而幼儿都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和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活动的作用,创新教学环境,寓教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良好的道德动机模式建立的第一关键阶段。然而目前幼儿教育忽视了对幼儿良好的道德动机的培养,而道德动机是德育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由道德需要所推动的、引起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它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起激发选择、强化、调节和控制作用,最终达到一定的道德目标。为了在幼儿期把良好的道德情感、意志、根植在幼儿头脑之中,并让这种思想的根基保留终生。为了深入贯彻《规程》中提出的对幼儿主动、积极发展的要求,本课题目的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教育阶段是德育的起始阶段。做好幼儿阶段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幼儿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德育,持续探索德育工作开展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发展。本文着眼于幼儿的成长,对幼儿园德育实施策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德育应从幼儿抓起,幼儿的心灵是一块不可思议的净土,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播下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德育应从情感、游戏、活动及教师示范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才会对幼儿进行更好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