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会处于积极状态.数学教学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兴趣与美恰似一对孪生姊妹,美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有了兴趣就会更激起对美的追求.数学审美美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乐学的源泉也来自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开拓者.是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引路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产生美的情趣,激起美的向往,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3.
美能唤起人的渴望,美能陶冶人的情操,美能激起人的追求.而数学美,它虽不同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美,但数学内容经常表现出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外化形式,却给人以美的感受.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有个著名的观点:发明就是选择!选择是受科学美感控制的!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中学数学课堂,若能充分利用数学美的因素,让教学主体——学生自觉地参与数学审美活动,无疑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追求数学的形式美又常常具有方法论功能,能增进主体对数学的直觉能力以至数学创造…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作用很大.而电化教学正如一位美的使者,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将诸种丰富多彩的美传递到他们大脑中,使他们从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出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美的图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心中美的涟漪,让他们去感受美、联想到美,领悟到美、评价美,而后去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善于利用电教媒体,用好音像教材,集国文声像于一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语文课文的美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使学生在再现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有效地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一、利用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美 ,引导学生理解情操美、人性美社会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的美 ,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生活美以善为灵魂 ,以真为前提 ,以人之美为核心。人之美的核心表现为心灵美 ,这种美既是情操美、人性美。语文教材中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品质、美好情操等 ,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都是社会生活美的具体反映 ,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以各种美的形象感染人、打动人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能够激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如冰心的《小桔灯》塑造了小姑娘鲜明的形象。小姑娘外表并不美丽 ,但言行透漏着善良…  相似文献   

6.
美育总是通过美好事物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是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感受的能力。一个人不能感受美,就无从鉴赏美,更谈不上创造美。因此,从感知美的表象着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基础。一.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感受力小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从初级的美感能力,发展到高级的美感能力。自然美是小学  相似文献   

7.
追求美是人的一种本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各种各样的美的形式。通过教师采用各种各样适当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规范的板书或再加以多媒体的使用等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掘数学美,去感受美的熏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增长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一、让音乐之美陶治学生的心灵 音乐时常是给人以各种不同的感受,音乐的旋律在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的对比组合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或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的精神享受,获得鼓舞和力量的高级情感."美育是借助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影响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使人具有感觉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读体会和组织交流讨论为方法,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以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和互相评价为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创造性学习习惯,以"唤起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首先用亲切的话语和美妙的音乐激起学生追求美的愿望,接着通过看录像、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去感受文中春景的美、燕子的美,最后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春光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这样,学生既能获得书本知识,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差点儿(没)”句是一种主观强调句,主要用以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和看法.“差点儿(没)”句,都含有程度不等的“意外”语气.意外的事情容易刺激人的感情或意识,从而容易激起人表达或强调自己主观感受或看法的意愿,这是“差点儿(没)”句一般总是选择意外事情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充实人的内心世界、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素质.通过以牛津高中教材中的一些素材为例,从美学角度剖析英语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达到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丽群 《课外阅读》2011,(11):267-267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知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J隋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启蒙学生的音乐创造情趣。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达到动之以情的目的,培养人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审美教育能使人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人类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人们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珍惜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1 化学实验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1 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化学实验是化学美的源头,它最容易诱发学生的美感.教师如能捕捉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时机,用美的情感魅力去吸引学生,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激起一种欢快愉悦等特殊心理感受,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一旦把学习当作乐事,则主动权必在掌握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融合美育的理想场所。“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蔡元培语)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数学的本性为美育提供了最适宜的舞台。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元素,用数学知识所特有的形象美、和谐美、逻辑美、思维美等去激起学生感受美、评价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之作,无论是文字的推敲、情感的表达,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把学生带人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得以再现“形象”、激起情感、领悟义理。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审美共鸣?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诱发技巧。  相似文献   

20.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反映了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乃至艺术之美。如何才能让学生去感受这一切美,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最终对语文产生兴趣呢?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采取了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兴趣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