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是由物体运动状态来反映,因此许多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离不开力,所以力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本谈谈如何正确形成和理解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初中物理“什么是力”一节的教学属于物理概念的教学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 ,教学中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 ,正确地建立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从而将生活、实际中人们关于力的一般理解与物理学中力的含义进行对比 ,准确地掌握力的定义 .在概念的建立过程中采用了如下五个环节 :实验 (事例 )→观察→分析→结论→应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借助于实验展示、师生问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全体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 ,尽可能把抽象问题直观化 .具体分下面四…  相似文献   

4.
王树民 《云南教育》2007,(9Z):23-2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析概念和遵循的规律,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初步掌握由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力的方法,运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以讲代学"、"以练代习"和"以记代思"等问题,阐述了以任务为中心教学的理论和高效设计,并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这一概念时,学生总是把力和力气混为一谈,认为力就是力气或力气大力就大,力是由一个物体产生的等等,而很难接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用实验,因为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徐晓梅  刘燕 《物理教师》2002,23(12):18-19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抽象,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密度知识及应用常成为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  相似文献   

9.
胡旭 《中学理科》2006,(9):34-34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这一概念时,学生总是把力和力气混为一谈,认为力就是力气,或力气大,力就大,力是由一个物体产生的等等,很难接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借助实验,因为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材说明:首先,利用学生已有感悟知识,从人对物体的推、拉、举、压等作用,对肌肉的紧张可以产生力加以归纳: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进一步将力的概念加以推广,建立力的一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力臂"概念的教学困难长期以来,"力臂"一直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大难点之一.其教学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1.在教的方面的"空降"现象教师难以向学生展示"力臂"概念的清晰、确切的物理意义,无法展示其对杠杆转动的实际影响,不能向学生明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只好将概念凭空地、囫囵地灌输给学生.2.在学的方面的"空心"现象即学生由于没有获得"力臂对杠杆转动影响"的相关物理事实的支持,没有获得相应的抽象概括、生成"力臂"概念的内部思维过程的支持,只能将"力臂"概念的学习退化为鲜有理解成分的、纯粹的记忆过程.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一旦面临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就会不自觉地产生"认知背叛",如将力臂误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等等.二、几种难点突破的尝试与不足针对上述教学困难,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化解难点,突破"力臂"教学这一"瓶颈",目前见诸于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的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两种:1.讲授练习式  相似文献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变阻器”的教学历来是电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多种,涉及面广,有时必须将电阻、电压、电流综合起来分析,常常成为初中学生难以接受和融会贯通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物理学史引入中学物理的教学设计方法——“准历史”法,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托马斯一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运用“准历史”法进行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是使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相互结合,既有理论基础可依,又能给中学物理教师提供一个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之一 .密度知识又与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学好密度知识 ,对进一步学好后续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学生在学习密度知识时 ,常常对其中正比关系的理解感到困惑 .究其原因 :一是密度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 ,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比较差 ;二是物理学中的正比关系及其比值 ,一般都包含着一定的物理意义 ,而不是简单的比例系数 ,学生往往对比值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感到困难 .因为它本身可能与参与比例的两个物理量没有关系 ,而反映的是事物的另外属性或特性 .如电阻 ,…  相似文献   

17.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设计思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编排了向物质世界的两极(极大和极小)进军的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论述:分子层次、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层次和宇宙天体层次。本节是章首节,主体内容由"分子模型""分子的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组成。本课核心的学习任务是"建构描述物质微观结构的分子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需要建立的物理观念是"物质有内部结构,物质由微粒组成",需要发展的科学思维是"模型建构"(根据现象提出有关物质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检验猜想)。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一教学重点,采用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亦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现象不明显。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使用自制的电教仪器,巧设投影片,组合电教软件,把演示实验全过程展现在屏幕上,扩大学生视野,实现边演示边讲解,以可靠的实验事实得出实验结论。1 课前准备电教软件的设计与制作11 引入课题的实验设计引用前人在实验研究电和磁之间关系的实例,并按前人的实验方法重现当时情境。科拉顿由于“跑”而错失良机;安培由于“坐”而…  相似文献   

20.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是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在初中物理有多处涉及. (1)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