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批改学生作文,常常被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心、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所感动,常常不免为有这些可爱的孩子而感到幸福、自豪。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汶川地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人间有爱",乐于奉献,万众一心抗击灾害,  相似文献   

2.
程云 《学语文》2006,(3):55-56
说起现在学生作文的毛病,我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酸文假情,真情实感退隐了,逃离了。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学生都能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地“写出”一篇作文。这样的习作,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但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造出来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  相似文献   

3.
农村不少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对于生活在农村广阔天地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笔下应该有本地的风土、人情、生活、劳动的情趣。民俗风情清纯可爱,更原生态,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乡土语文资源可谓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写作财富。如何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农村乡土写作素材,提高作文能力,使乡村孩子的作文能够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我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材犹如一首好词,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就如为好词谱曲,一首好词只有配上优美的旋律,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手捧教材,如何将她用好、用活,是一线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课题。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人教社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5.
努力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创设生动的话语表达情境,引导学生即时迁移运用,习作素材之库将永远丰盈。  相似文献   

6.
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都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最好的办法是充分挖掘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训练,让学生学习写作时有所借鉴,有所启发,给了学生一根作文的拐杖,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扎扎实实地学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7.
黄玲 《新疆教育》2012,(10):70-70
素材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细学精学教材文本,挖掘作文素材;关注生活小事,感悟社会人生;注重阅读积累,博采杂家智慧。  相似文献   

8.
一篇好的作文,鲜活生动的语言是出奇制胜的法宝。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鲜活起来呢?我从多年的写作实践和作文指导经历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点:一是娓娓叙来看似平,字字句句蕴深情(叙述含情);二是工笔勾画重彩描,却是心间流水声(摹景寄情);三是观点鲜明立场坚,浩然之气溢字间(论辩抒情);四是佳句自古多锤炼,巧用修辞著美篇(巧用修辞)。  相似文献   

9.
批改学生作文,常常被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心、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所感动,常常不免为有这些可爱的孩子而幸福、自豪。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近几年各地发生的水旱、地震灾害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人间有爱,乐于奉献,万众一心抗击灾害,就一定会取得救灾重建的巨大胜利;有的学生的兄弟或姐妹为了供他们读书,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他们就在作文中深深祝福亲人在外面能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10.
郝曼曼 《教师》2013,(6):33-33
小学作文,是语文课程中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然而,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生活与作文的关联性,由此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就必须从生活着手,为作文课添姿添彩。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反手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即内容和形式两个问题。在作文训练中,要注重对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明显标志。课堂上只有提供鲜活素材,挖掘课程资源,才能使学生在情感、、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课堂上教师才能大胆创新,加强课改,激活课堂,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最困难、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没有内容可写,这也是作文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说假话、空话、套话,缺乏真情实感。没内容写的原因有二:一是缺少生活,二是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因此采取多渠道开源引水,积累写作素材是作  相似文献   

14.
15.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少.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往往也言不达意.作文成了无病呻吟。写好作文,有了好的立意后,选取合适的素材是关键!但素材要靠自己平时搜集、积累。那么,该怎样搜集素材、积累素材呢?  相似文献   

17.
只有注重生活积累和化积淀,存蓄深厚的底蕴,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才能使学生作不再难。  相似文献   

18.
原题再现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难题,在学习中也同样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难题。难题可能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会中,也可能在成长的磨砺与探索中。难题会引起我们思考,难题也会激励我们奋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同时,新课标也提倡个性化写作,具体阐述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显而易见,学生作文重在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传递思想、交流信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人手,引领学生写出独具鲜活个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一、借助“预作”,让习作课堂贴近学生 学生是习作的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是习作课堂的根。教学中我们利用预作、预作卡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避免教师想当然地进行指导。同时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的习作空间,减缓了习作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