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言 《收藏》2013,(6):148-151
将金融理念融入古玩收藏我钟爱收藏,尤其喜爱字画和瓷器,那由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蕴涵的美是无限的,是每天都在发展着的无限。我退休之前曾涉足金融,从事多年的企业管理和财务咨询,行山过水,浏览过不少行业,曾为一些公司谋发展献计,也曾参与为一些公司上市做嫁衣。我有时片面地认为,没有金融家的精明策划和算计,就无法实现对市场和经济资源进行更新和在更高层面上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刘士宗 《收藏》2008,(4):169-169
十几年来看《收藏》,只是到手翻翻而已。真正认真阅读《收藏》是从2007年1月那期(总第159期)开始的,好使我走上古陶瓷研究之路,带给了我无限快乐。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们的采访,王寅一直心存疑惑:我和体育有什么关系?他是那种以为体育就是跑步跳高的人,与体育原本没有任何渊源,不爱好也不关心。然而他无意中爱上的一个收藏爱好却是与体育有关的扑克牌,更重要的是,从扑克收藏到俱乐部的各种活动,运动休闲早已经渗透进他的生活,而他爱好自由的天性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正好印证了时下最流行的体育理念——心随我动,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4.
贾列克 《收藏界》2011,(12):45-45
我曾不止一次地将《收藏界》和国内冠以同类型名谓的杂志悄悄进行比较,尽管大家都涉及收藏中的主要门类。  相似文献   

5.
韩涧明  张静 《收藏》2011,(12):I0053-I0059
如今,金融侵入文物艺术品行业已经日渐深入,所带来的思考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任何金融属性的投入,都必须尊重文物艺术品行业特有的规律,需要培养收藏的习惯;另一方面,传统的收藏以及艺术品行业的圈内人士,则需要培养金融思考的习惯。不巧的是,  相似文献   

6.
史洪岳 《收藏》2013,(3):126-127
随着社会上收藏队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现身说法,一是希望高价出手一些东西,二是想低价收藏一些东西。作为一名珠宝行业组织的专职人员,我在耳濡目染中对珠宝有一些了解,想借机谈一下我对珠宝收藏的一些看法。珠宝因为具有美丽、稀有、耐久等特点,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珍贵之物。无论钱多还是钱少,无论出于时尚还是民俗,或者是为了从众,人们对珠宝的喜爱都是执著的,拥有的欲望都是强烈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渴望拥有珠宝并非是想通过投机行为捞一把,而是为了享受无限的美丽,寄托特殊的情感。珠宝的核心文化就是美,  相似文献   

7.
张大庆 《收藏》2007,(6):163-163
我读《〈收藏〉刊登读者来信吃了官司》一文后略有感想,现谈点看法。我认为首先要弄清的是,黄宾虹《拟包安吴》是叶瘦谷先生画的吗?据《收藏》介绍的相关情况,毕永和曾去信指出收藏2006年第7期朱浩云《二十世纪书画领域的划时代人物》文中的图5黄宾虹《拟包安吴》明显是一幅伪作,并且很坚定地指出这幅画是黄山一位画家叶某所作。  相似文献   

8.
史洪岳 《收藏》2013,(5):126-127
随着社会上收藏队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现身说法,一是希望高价出手一些东西,二是想低价收藏一些东西。作为一名珠宝行业组织的专职人员,我在耳濡目染中对珠宝有一些了解,想借机谈一下我对珠宝收藏的一些看法。珠宝因为具有美丽、稀有、耐久等特点,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珍贵之物。无论钱多还是钱少,无论出于时尚还是民俗,或者是为了从众,人们对珠宝的喜爱都是执著的,拥有的欲望都是强烈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渴望拥有珠宝并非是想通过投机行为捞一把,而是为了享受无限的美丽,寄托特殊的情感。珠宝的核心文化就是美,包括自然天成的材质  相似文献   

9.
道一居士 《武当》2010,(4):45-45
2009年《武当》第11期里,刊载有一篇介绍《内景图》的文章。据介绍说,此图为木刻版,收藏于北京白云观。1995年,友人朱道琼先生曾将此图图样寄给我一份,让我研讨并收藏。此前,我于1991年从兰州李少波先生处,还得到过《内经图》及《内经图释义》文本,说此图为碑刻,也收藏于北京白云观。  相似文献   

10.
毛宪民 《收藏》2009,(3):168-169
2008年10月,笔者赴宜兴走访了著名紫砂陶艺艺术家顾惠君。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稳重谦逊,言谈中透出艺术家的灵气。令我钦佩和赞叹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在2002年破格珍藏了顾先生的3件传世珍品,这是故宫博物院对民间收藏紫砂陶艺品史无前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11.
张超 《垂钓》2008,8(11):30-30
我的家乡齐齐哈尔,紧邻乌裕尔河流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河中有一望无际的绿色苇海,那里雁鹤翱翔,鸟语虫鸣,在我的童年时代,这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曾给我带来无限美的眷恋和遐想。当时我最惬意的就是到苇塘里垂钓,消磨时光。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别处     
“所有一切都结束了,我的身心将全部抽离网球,平静地将那块曾给我无限快乐的球场,称作我曾经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12月寒风刺骨,这一天,我和北京老年集邮协会副会长夏明鉴同志来到原四机部部长钱敏同志家,听听钱老聊集邮。钱老喜欢收藏,我早有耳闻,也听过他曾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画捐给了家乡,集邮只不过是他收藏中的一个品种而已。钱老家的客厅布置简洁大方,如果仅从墙壁上挂的名人字画看,很难想象钱老很小就参加革命,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王德忠 《收藏界》2011,(4):82-82
我酷爱收藏,在贵刊上,从2007年开始,曾发表了不少文章。特别是2010年第3期上发表了《第一套人民币没有水印只有暗记》一文。我认为刊物办得好,符合毛主席的百家争鸣,有利于冲破世俗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亚平宁传说     
我是意大利球迷,也是超级巴乔迷,早期收藏的意大利球衣基本都是以他的为主。我的收藏中,有复刻版球衣,也有球员版和落场版球衣,但我比较喜欢收藏球员版和落场版的,因为这样才觉得更具有价值。以下是在我所有的收藏里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球衣,展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徐东升 《收藏》2013,(7):147
醉心于《收藏》,是我对《收藏》的感受。《收藏》如美酒,让我一生沉醉。偶得《收藏》,如获至宝1993年初,我所在单位兴建"北京长城射击场",由我担任副主任,主管对外宣传和办公室工作。射击场成立后开通了邮政业务,5月份开始订下半年报刊,订刊工作由我负责。在翻阅报刊订阅目录时,我突然发现了《收藏》。缘于对收藏的敏感度,我毫不犹豫地订了。打那时起,我便与《收藏》结下了如兄弟般的情义,之后,每年必订阅。当我收到1993年下半年第  相似文献   

17.
我的2010     
兴洋 《集邮博览》2011,(2):56-57
2010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的收藏观念转变和收藏目标定型的一年,是我集邮20年里付出最多同时收获最大的一年。我的耐心与诚心、我的亲情收藏、我对机遇的把握、我对收藏与投资关系的重新认识、邮友的诚信与成全,等等,一起构成了我的2010年。  相似文献   

18.
李建廷 《收藏》2011,(2):102-103
当这面纹饰繁密而奇异、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铜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奇、兴奋不已。扪心自问收藏铜镜这么多年,过手的铜镜难以计数,仅自己收藏的就有四百余面,为什么还会对这样的一面镜子动容呢?此镜是从邻国朝鲜回流的,以前曾有学者提出此类铜镜在朝鲜频有出现,可能为朝鲜镜。但国内多个地区有此类铜镜出土的报告和记录,年代为宋金时期,显然这是一面地道的中国铜镜。  相似文献   

19.
焦点言论     
张少华 《收藏》2011,(1):22-27
我是经济学家,但我对收藏的观点跟其他经济学家不一样。我对收藏产生兴趣是因为收藏涉及经济学上信息费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