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儒略在闽二十五年,广交青衿儒士,以社交促传教,他与福建诗人及诗人团体的交游成为这段历史的缩影。艾儒略积极践行"自我儒化"的路线虽然赢得诗人的普遍好感,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负,从而为传教设置了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2.
文体与传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体是否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主要是由它本身具有的特质所决定的。晚明文人有商业经济和王阳明“心学”双重催化,他们对文本文体的通俗化自觉追求较以往更为迫切和执著。他们认为通俗文学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以区别于传统的以史传文化为中心的雅文学。为此,他们着手文学观念的下移,将一直被人忽视的市民视为话语表现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烸铂 《档案天地》2014,(5):34-37
正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曾就读于北京四中。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他曾担任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4.
颜丙震 《兰台世界》2017,(3):113-116
晚明文牍之风盛行,在中央各衙门突出表现为奏疏体公文数量繁多、篇幅冗长、内容空洞和字句险僻等。明神宗长达二十多年的怠政之举对这一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神宗对奏疏频频"留中",反而使奏疏数量大增;激烈的党争与矿监税使横行则导致弹劾类奏疏泛滥;随着国势日益危殆,言官们为尽臣道亦不厌其烦地上疏规谏君失。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晚明文牍之风。  相似文献   

5.
对工业区位因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阐述了韦伯工业区位论对现阶段福建区域经济的指导意义,并从工业区位的角度对福建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考古学家认为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地图存在于文字之先.我们可以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中找到地图的印迹,追溯古往今来的绘图家们和探险家们的精彩探险故事.地图曾经是精美的艺术和昂贵的奢侈品.几千年来,人类以非常多元的模式描绘和展现和认知着世界,地图既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看得见风景的世界和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