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歌唱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声情并茂的"声"即为歌唱中的技术与技巧,声音用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使艺术作品充满着生命力,是表现作品的基础.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是靠不断的教与学的积累构成的."情"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是歌唱感染人、鼓舞人及教育人的根源所在,是歌曲的内涵.歌唱的艺术既是"声"的艺术,又是"情"的艺术.要想做到声情并茂的歌唱,就要感受词意主题,理解作品内涵;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结合;积累感情素材,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4.
赵晓蕾 《新疆教育》2012,(23):180-180
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5.
合唱包括“合”与“唱”。唱,讲究唱歌的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色彩)、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准确的感情表达、良好的精神状态。合,需要声部之间的配合、均衡、和谐。只有正确处理“合”与“唱”的关系,才能使两者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才能演绎美妙、动听的旋律,也才能让学生学会艺术歌唱。如何使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学习和掌握这种良好歌唱的能力?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和兴趣活动课教学,从合与唱的角度谈谈对于初中学生合唱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歌唱艺术,是一门对技巧性要求较高的艺术,不但注重歌唱发声原理的科学性,更强调歌唱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即:以情代声,声情相融的完美结合。本文将从歌唱艺术最基本的三个方面,即:气息与运用、行腔与咬字、声与情结合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学理科》2007,(9):1-4,55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个特性;(3)噪声的来源和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天怡 《林区教学》2010,(6):104-105
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9.
声乐演唱是声与情的协调体现,“声”是歌唱的必要条件,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传“情”则是歌唱的关键,又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声”和“情”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使声情之间建立起自然的关系,使歌唱“以情带声,寓情于声”,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歌唱姿势与歌唱训练及歌唱表演的关系的分析,提示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们必须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并最终使学生达到声、形俱美的完美歌唱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Step 1.Warming up Prepare for the class:Sing a song“Heflo.How are you?”(设计理念:在节奏明快的歌唱声中创设轻松的环境与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前的紧张心理。)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一门艺术,一首优秀的歌曲,要完美的演绎和表达出来并与听众产生共鸣,就需要歌唱者具备声情并茂的水平.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歌唱的声情并茂已成为教学重点之一.本文将基于实践对歌唱教学中“声”与“情”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歌唱教学是深受孩子喜欢的高雅艺术,童声合唱圣洁纯净,被誉为"天籁之音",它对学生审美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品特点,学会准确用声;提高艺术修养,正确处理"情与声",实现声情并茂两大方面探索歌唱教学中对作品"二度创作"的实践与尝试,提高歌唱教学实效,让孩子们的歌声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笔者基于自己长期从事的声乐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声乐教学中歌唱状态,歌唱呼吸、混合共鸣、字与声的协调等基础训练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准确地掌握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形成良好的节奏和节拍感,是学习歌唱的基础,把歌唱教学的意识引入视唱练习中,用正确的歌唱发声和歌唱技巧法唱视唱,使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歌唱状态,诸如呼吸,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等这些练习都能使声带减轻负担同时能拓宽音域,增强声与情的联系,歌唱与视唱统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7.
“换声点”通常业内人士都把它称之为歌唱中的“坎儿”;“换声点”的问题是歌唱艺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解决和看待它,是摆在每位从事歌唱事业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把所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加以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及羡声唱法的歌唱原则为依据,结合声乐学习、研究与歌唱实践的体验,通过与传统美声唱法及其代表人物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帕瓦罗蒂的艺术成就及其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根据汉字的发音特点,科学地将其归纳成“出声”(字头),“引腹”(字腹),“归韵”(字尾)三个过程。在歌唱中语言规律为:字头要分清(要重),字腹不要变形(要满),字尾要收稳(要轻),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要念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中字与声相互结合的关系来谈谈歌唱,咬字、吐字的重要性。联系教学实践具体地阐述了在歌唱中如何把字咬清吐正的方法,做到"字正腔圆",更好地表达歌曲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