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高考作文的审题难,有没有一种易学易操作的方法或技巧去解决?笔者经过对最近10年高考作文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 先请看下面三份表格:  相似文献   

2.
苑宝顺 《学语文》2023,(2):53-55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作文题目的过程;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评定作文等级最重要的依据。如何审题立意才能决胜高考?本文以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为例,从“通读材料,整体把握”“分层细读,抓关键词“”斟酌指令,落实要求”“精准立意,精确表达”四个方面阐述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3.
柯素文 《求学》2001,(1):26-27
2000年全国高考作是语卷。改革的神韵所在。它的创新性与开放性,激活了当前中学作教学沉闷的思维定势。该题从立意到取材上给了考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及思维空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等基本的写作能力。其体的全面放开,评卷首次推出两级评分制等措施,对改革教风与风都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4.
薛冠华 《现代语文》2014,(5):155-156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  相似文献   

5.
本对20年全国高考作中的大量失误进行分析、筛选、归纳后,总结出考生最常见的失误若干条。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水平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文是高考语文卷面上的重头戏,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准。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高考语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太乐观,这反映出语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2018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写给2035年的那个他》,对语文素质教育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要论述了话题作文的含义及审题技巧。  相似文献   

8.
孟庆鸿 《学语文》2013,(4):43-43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型与2012年相比可谓“涛声依旧”——仍是材料作文,且写作要求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将2012年的小故事材料换成了文学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两相比较今年的作文材料更富含哲理色彩,更注重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9.
洪丰乔 《学语文》2012,(4):45-45
这道作文题.被很多人和很多媒体称为最“坑爹”的作文。为何会这样呢?笔者认为这是断章取义惹的祸。因为他们大都在讨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甚至干脆将此题变成了《不用时请将梯子横着放》,这等于在无形中将材料作文演变成命题作文。这真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0.
岑学贵 《求学》2001,(4):49-49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解决得了的。但是,如果从应试角度来看,从近几年一些获得高分的作文来看,要想取得成功,最起码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是考场作文,不是考生的自由创作。因此,考生接到高考作文材料或命题后,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审题与立意。其实,自由创作也有审题与立意的过程,只是写作人因自己偏好或擅长使进行速度较快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材料作文占据高考命题作文主体的形势下,许多人认为作文越来越好写,材料中的立意角度会很多,给学生的选择也很多,基本不会跑题。实际上高考作文的立意也是分等级的,不是所有材料中包含的寓意都可用来立意写作。以2015年全国高考二卷的语文作文题目为例,就如何分析材料的中心立意,并准确把握出题者心里预判及社会大背景下的作文立意给出建议,能为学生更准确立意、把握作文主旨脉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为了达意。“意”即文章的立意或中心、主旨、主题,也就是文章的灵魂。考场作文的立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命题者的意图,包括试题的内容范围、思维指向等;二是应试者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所写作文的思想和意图。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中心明确”。由此可见,立意成了衡量考场作文层次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 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材料采用了寓言形式,根据寓意,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形式考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已学过,特别是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里学了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篇文章,作者对其中的九个寓言有独到深刻的分析点评。通过这种对钱钟书先生的点评,学生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们一般都能够掌握钱氏的分析方法与技巧,懂得多角度观察,换位思考,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而又符合道理。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高考中,作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分值高,二是差距大。据统计,高考作文的“均方差”远甚于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也就是说,相对于平均分值的两头差距颇为悬殊。有一种说法,认为作文写得好与差,分数不会相差很大。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极为错误。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拉开档次是评分的基本出发点,在作文批阅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因此,好作文打高分,差作文打低分,是极为正常并在评分实践中一再被证明的事实。这里不存在任何侥幸。抱着“写好写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加了2006年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对于考生作文失分情况有所分析,仅述两点,以供今后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的研究,能够为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提供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历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最后,从作文命题趋势中提炼出对作文教学的启示,以期为广大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考生做到“切题”。要想做到切合题意,审题是关键。一般说来,审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高考经典模拟题1《诗经·庸风·河广》里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句,请以此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附原诗: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杭”通“航”。“刀”,指小船。“崇”通“终”。)【写作点拨】参照注解,“河广”是一种客观存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