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一石”     
在一堂课的结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但事实上,课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能够把结束语真正落到实处的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数教师都心知肚明,可为什么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结束语呢?我想是因为这些老师脑子里非常明确,科学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严琼 《班主任》2014,(1):58-58
正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类现象: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教师的预设之内,教师无以作答时,往往会以"课后老师查了资料再告诉你们"或者"同学们课后查查资料,我们下节课再讨论"等为托词遮掩过去;结束本节课时,有的教师会号召学生课后开展某项活动,或者以"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课文""欢迎你们来我家乡做客,到时我当导游"等作为结束语。诚然,教师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下堂课教学内容做  相似文献   

3.
结束语在一节课中所占比重很小,只有两三分钟。正是因为这种天生的小配角的身份,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重要性。一次成功的结束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精彩妙用,而一次失败的结束语则会给人留下画蛇添足的无用之感。教师的授课风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40分钟的讲授上,应以结束语为载体,借用有限的两三分钟,将课堂的精彩无限扩展、延伸。  相似文献   

4.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听课积极性、主动性高,但课后的评课则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评课气氛沉闷,评课教师发言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即使被点名发言,点评也抓不住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都喜欢事情能善始善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既要做到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又要有一个较完美的结束.教师如果能使导入语魅力四射,便能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作了良好的开端.同样,我认为课堂结束语的是否巧妙也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课堂结束语,对整堂课来说无疑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历史课堂中成功运用导入语和结束语将会使历史课达到虎头豹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这里想就历史课结束语的研究的局面、原则、类型等方面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和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而一个好的结尾 ,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并延伸至课后 ,直至课外。下面谈谈我在课堂结尾的粗浅做法。一、画龙点睛 ,求概括性概括是课堂教学结束语的一种常见形式。一般地是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任何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 ,它又是授课的中心环节 ,所以教师在说结束语时 ,一定要根据这一目的和要求 ,抓住中心环节 ,画龙点睛 ,切中要害。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 ,可这样设计 :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而一个好的结尾 ,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并延伸至课后 ,直至课外。下面谈谈我在课堂结尾的粗浅做法。一、画龙点睛 ,求概括性概括是课堂教学结束语的一种常见形式。一般是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任何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 ,它又是授课的中心环节 ,所以教师在说结束语时 ,一定要根据这一目的和要求 ,抓住中心环节 ,画龙点睛 ,切中要害。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 ,可这样设计 :“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9.
撰写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我们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在批评、检讨自己,或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教师上完课后不能及时写反思,等到园领导或其他人检查时才突击完成,这说明这些教师就是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说,在与家长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我们经常接收到的反馈就是,刚刚上高中的学生无一例外都会反映英语难度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只能循循善诱。有些教师比较注重学习研究和课后教育,但现下的状况是多数教师的教学仍过于传统,导致学生的英文学习只是死记硬背。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提出合理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曹春花 《小学时代》2011,(11):33+37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师才想起课后作业还没有落实,于是,在课后或者其他的时间完成课后练习成了常事。这样,在学生越来越会感悟文本的同时,课后的练习就成了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阅读  相似文献   

12.
一堂课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导入语的精心设计,也取决于结束语的巧妙构思,恰到好处的结尾,不仅会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会让学生意犹未尽,渴望下一次课的到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结束语,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结尾的艺术,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上课时学生不听课,课后作业又不认真做"。这似乎是把教学的某些失败归罪于学生。试想,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若我们教师在这四十五分钟听一场枯燥的报告,肯定也会不耐烦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对导语的设计很重视,却常常忽略结束语的设计,这样难免会造成课堂教学的遗憾。结束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关注。它对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阐明结束语的重要性,希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有效活动,进行课后有效反思,这样,高效地语文教学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文教师,大家对这样的课例或许并不陌生,比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这样讲述: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然后或板书,或小黑板出示,或多媒体显示一些词语——基本上是课后“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在公开课或示范课后,学校往往会组织有关教师围绕课题,展开说课、评课活动,并且还通过名师的点评,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借以发扬光大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然而,教师们审视课堂教学的角度,难免会从单一的教师视角来品评教师的教法,这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会有失偏颇。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个教师上课生动,但学生的成绩却不突出,另一个教师上课相对平淡,但学生的成绩反而更好。这里是否存有奥秘?或许我们会想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差异太大,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有异,还会想到学生课后学习的勤奋程度存在差别,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最终的学业成绩的差异,我们更需要关注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备课要好好地“备学生”。  相似文献   

19.
鲁杨 《中学教育》2005,(12):15-15
在很多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结束语——“谢谢同学们配合”。笔在目前参加某市优质课评选活动时,又一次反复听到这样的结束语(竟有三分之一之多的选手使用了这种结束语)。也许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句客套话习惯语口头禅罢了。其实不然。配合谁?当然是配合老师。配合什么?当然是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任务完成了,表演出彩了,课上成功了,老师获奖了,所以要“谢谢同学们配合”。如果教学任务完不成,课上的不成功,还会听到这一声“谢谢同学们配合”吗?  相似文献   

20.
课堂结束语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在不同课型中,学生对教师结束教学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从四种课堂结束语的方式:激情式结束语、点拨式结束语、预告式结束语、归纳式结束语,浅论课堂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