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个条件,就会改变事物的运动形式和存在方式。国共两党由合作到破裂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律。诚然,导致国共合作破裂的因素很多,笔者仅就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作一初步探讨。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指导思想不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国民党“一大”,以中共党员个人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作”的形式,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尽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共两党依然是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政党职能。在土地问题上,国共两党仍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并因之形成了不同的土地纲领和土地政策,从而也构成了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意见》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参政党”的提法,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述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这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经验总结.它符合我国政党关系的实际状况,符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3.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文化基础陈金龙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学术界大多只论及了其政治基础,而对其文化基础则有所忽视。笔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国共两党共同的政治基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中国国民党“党魁”的孙中山和作为中...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留下了宝贵经验。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37年9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开始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政治纲领、阶级性质区别很大,却为什么能够合作呢?它的特点和经验有哪些呢?本文总结了三个方面。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两党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的步伐。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抗战态度。8月2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合作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黄埔军校是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共同战斗的一个重要阵地。它的兴盛衰落,功过是非,始终同国共两党的亲疏离合密切相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黄埔军校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举世瞩目的。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黄埔军校的历史已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但是,人们却忽视了黄埔军校的信仰与主义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难以获得合理的解释,并使黄埔军校历史的研究难以进一步深入。本文拟  相似文献   

7.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连战、江丙坤和吴伯雄等国民党高层领导相继访问大陆,国共两党的关系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2008年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动,国民党重新掌握了台湾地区的政权,海峡两岸对国共第三次合作和国家统一有了更多的期许。所以,国共合作与祖国统一不仅是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当然,与两次国共合作密切相关的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考生也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大量参阅了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的新成果,围绕“中共二大前国共有无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三个主要争论问题做了述评,认为:中共二大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党派性不明显的合作,是一个从不合作到酝酿合作的认识转变过程;“党内合作”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国共合作之初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当适时地采取“党外合作”形式,这样会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原有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9.
“德育为首”这一提法已经提了几十年了,但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提法,我忽然觉得这一提法有些欠妥。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首”是“第一,最高的”的意思。据此解释,我认为“德育为首”提法的不妥之处在于:首先,“德育为首”的提法有将德育与智体美劳各育比高下的意思。既然德育处于第一位,是最重要的,那智体美劳各育又将处于什么地位呢?是次重要,还是不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都是必须的,没有高下、轻重之分。其次,“德育为首”的提法是将德育作为独立于…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伟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历史经验。对于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客观历史条件和国共两党主观方面的作用加以分析,这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破坏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兵戎相见,进行了十年战争之后形成的。从尖锐剧烈的对抗转向一定形式的合作,决定性的因素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客观上造成了两党重新合作的历史条件。“九一八”之后,东北陷入日军的铁蹄蹂躏之下,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了当亡国奴的悲惨景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表明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和怀疑的。本文只侧重于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关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学术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对和阻挠,国共两党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这一特点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①。这个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对此含有批评和否定的意思。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发出了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在此形势下,重新讨论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13.
现代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政党政治,任何政党在发展自身组织的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成为执政党。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l]55。这句话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研究的噩大课题。怎样能够成为执政党?怎样才能成为长期执政的党?  相似文献   

14.
正当建国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四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阐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到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止。这次国共合作首先是由党的“二大”提出,党的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胡耀邦同志在首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与抗日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对发扬爱国主义,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经历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的曲折过程。两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见《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335页)因此,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研究国共两党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探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统一祖国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全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3):19-22,54
以两次国共合作为例,阐明党派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恒定条件:第一,两党为实现自己的总目标都面临着一个消除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的任务;第二,这个共同的任务单靠任何一党的力量都是难于单独完成的。第一次国共合同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都难于单独完成的共同任务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历史事实证明,在这一恒定条件下完成的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中国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03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资助项目”,权伟太撰写的《执政党论》,于2004年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题材重大。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不同,其执政党的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情况也会有很大不同。但执政党都处于执政地位,都有着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都有着完成执政使命的任务,这就必然使各国和各个地区执政党的执政和自身建设反映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这些共性的东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党既要认真研究和探索自…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97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武德先生的文章,题为《应该提“部分——整体——部分——整体”》。该文认为:“大纲关于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提法欠妥,应该提‘由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再到整体’。笔者认为,大纲的提法是正确的,而刘先生的提法则显然欠妥。之所以出现这种欠妥的提法,主要是因为刘先生对大纲中‘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刘先生认为,“‘整体——部分——整体’的提法与阅读教学常规不符,与  相似文献   

20.
“大秦王安敦”说法欠妥吗?⊙程昌远读了冯定雄先生的《“大秦王安敦”说法欠妥》(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12期),笔者未以为然,试述理由如下。第一,所谓“安敦尼王朝”显然是历史学家的提法,而不会是当时罗马人的称法,因此大秦使者不可能以安敦尼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