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乃成人之父”和“灵魂前存在”是华兹华斯儿童观的两大理念。诗人的早年生活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诗人儿童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华氏的儿童观对改变当时儿童的处境起了很大作用,并为现代人类走出文明困境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及“灵魂前存在”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及上帝的和谐关系,这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童年经历在华兹华斯儿童观的形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本真的追寻,实际上是想寻找失落的自我、逝去的天堂,渴慕永生和无限,向往欢欣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相爱。 以上是郑振铎先生说的话。《新月集》四十首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篇,而诗人本人又是一个“孩子天使”,这就使得他的这些诗愈发奇特,光彩照人了。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其中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及时拆除过去教育中形成的、使差生落后而又不能自拔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意──境─—意”古诗教序童舜柱(泰和县沿溪乡潋溪小学)古人写诗,十分重视意境。“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要使儿童...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是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本真的追寻,实际上是想寻找失落的自我、逝去的天堂,渴慕永生和无限,向往欢欣与自由。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上虞市岭南中心学校“浪花儿童诗社”,是绍兴市第一个校园儿童诗社。两年来, 诗社在市作协会员、青年儿童诗人、《浪花》报主编程建  相似文献   

9.
“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诗歌被选人中小学语文教材,他是人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谈及儿童诗歌的创作体会,王宜振说:“我对诗歌创作只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对童心的敬畏。”怎么理解对童心的敬畏呢?王宜振解释说:“儿童是弱小的,童心是纯洁的、天真的,是善良可爱的。我只有对儿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为儿童写作,才不会伤害儿童,进而滋养儿童的心性,呵护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健全地成长。以敬畏童心,为儿童写诗,写出的涛儿童才会喜爱。”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的灵魂人物,他的儿童观是其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本人及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灵魂前存在”和“儿童乃成人之父”是华氏儿童观的核心理念,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华氏的儿童观是在其早年个人生活经历、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基督教和文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华兹华斯儿童观成因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儿童诗歌的教育只局限于儿歌。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儿歌才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这种儿歌的教育也仅限于欣赏和吟诵。在人们的意识中,诗歌被认为是灵感的产物,诗人似乎都是天生的。所以,大多数人甚至是教育工作者都不肯尝试去“后天”培养一个诗人,让儿童自己动手去写诗,而且是去写一些类似真正的诗歌而不仅仅是儿歌的作品。为了提高儿童的写作、阅读、自我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载体。“写”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儿童诗的写作。 儿童是天生的小诗人。他们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他们的心与诗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是相通的,他们的世界是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小青蛙在草丛里跳,小草穿上黄衣服了……一切是那样地有趣,那样地好玩。有人说:“没有生活,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虽然“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只有“打开创作的源泉”,才“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一、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14.
英美儿童诗歌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美诗海中,不少颇负盛名的诗人写下了许多别具一格、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儿童诗歌。这些诗歌有“写给儿童的”,也有“以儿童为题材的”,对教育、启发和开发儿童的智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他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相似文献   

15.
想不到,著名电视节目主诗人王刚儿童时代还有这么一段“传奇经历”。下面便是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该诗的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一直以来,人们对此诗意的理解是: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头发已经白了。小孩子们见到我也不认识,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里来的?”由于诗人离开家乡都几十年了,那些儿童当然是不认识他的,以为他是远道来客,这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的事情。但笔者认为,从诗人当时写此诗的心情的角度来分析,诗中的“儿童”如果理解成为诗…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相”有充当人称代词,指代“你、我、他”的用法。这种用法,不仅古代汉语中有,现代汉语中也有。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诗中的“相见”和“相识”的“相”,指代第一人称“我”,而且都是前置宾语。“儿童相见不相识”,可译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王浴海十分推崇这段话,在书中多次引用过。这段话首先肯定每个人都有写作的“天资”,但这种天资不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而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诗人”的天资才能表现出来。王浴海的这本书,就是从多侧面,多角度引导、提示和帮助学生“打开创作的源泉”,带领学生走进作文殿堂的宝典。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一样,从哪里入手,写什么东西,怎么写,是个颇费脑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命宣言     
诗人彭俐今年送给“红领巾”的最后一首诗,非常适合在迎接新年的活动中朗诵。这是少年励志的优秀诗篇,体现着新时代儿童少年胸怀壮志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