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晓莲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2):35-38,55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主要潮流,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主要通过对传统文本的反叛和解析,来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新的看法,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个派别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也具有拼凑,打破了纯文学与通欲文学的界限,浅露感等共同特征,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当代文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后现代语境下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对现代性解构和否定的后现代主义这一文化思潮,自它产生之日起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当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后现代主义若干精神主旨对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启示我们建立对话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以及呵护自然的情怀,启示德育内容向生态伦理扩展,倡导普遍关怀。一、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存在的价值,在于现代主义弊端的一一暴露,对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批判与超越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思潮,虽然备受争议,但是它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世界各国影响深远,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年轻的学科,急需汲取各科之长不断推动自身的发展.因此,后现代主义一些合理性的观点,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很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是一种体现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 ,它产生于现代主义内部 ,但最终却颠覆了现代性的神话而走向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话语策略在解构了一种被理性凝固的传统的同时 ,复活了另一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化实践所带来的价值的解体 ,意义的迷失和灵性的失落 ,是可以也必须要被超越的。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与历史学>一书以中西比较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冲击,作者以历史思维为线索,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的冲击.尤为精彩的是作者通过对近代西方史学史的回顾,逐步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史学的挑战.据此,笔者通过研读,具体分析了后现代理论如何通过否定历史的科学性来否定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具有反对中心、抨击"自我中心论",反对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推崇差异性,强调对话等特征.这些特征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诸多认识思路和研究取向.其中,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构建21世纪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文学主潮-后现代主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推动了世界文学的繁荣。欧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流派对我国新文学也有较大影响。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意味着传统美学的终结,意味着美学领域的一场大危机。  相似文献   

9.
论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以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观察世界,“志在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西方思维方式”,从而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先锋小说"浪潮中,马原的小说创作的意图旨归已经明确地经由西方现代主义而最终指向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细察其作品,其中具有清晰可辨的这样一种经由现代主义而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两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课程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以车里霍尔姆斯为代表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两种课程观在哲学思维方式、理论基础、课程研究视角、课程研究过程、课程设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二者之间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如课程思维方式的转换、课程内容的设计及课程实施等,这些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登斌 《高教论坛》2001,(5):111-113
以多尔、派纳、卡普拉、斯拉特瑞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为基础 ,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以予综合探析 ,并从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潘新民  张薇薇 《教育学报》2006,2(4):18-21,96
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在我国新课改过程中,响起了贬低科学知识教育作用与价值的声音。然而,联系我国国情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只有注重科学知识教育,走出后现代知识观,才能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走出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提供了总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评价观等,目前我国教学论研究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培养,从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中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启示,即解构理性,培养个性;主张开放性和自组织性;强调平等对话;强调多元性,体现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知识观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新课程的解读。本文首先对现代知识观以及现代课程观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后现代知识观和后现代课程观进行解释、比较,最后说明课程观转型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课程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综述和分析了这一思潮在教育领域引起的冲击和变革,特别是在课程领域所带来的观念上的革命。同时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多尔以众多优秀学者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创造性的提出了"后现代课程观"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4R"理论为核心,涵盖了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的知识观、课程观等.本文将对多尔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实在论的建构主义等的研究出发,阐述了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并通过对科学课程形成的主体分析论述了科学课程也是由社会建构的,并指出了树立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观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课程观对高校心理辅导课程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具体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成人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特有的教育观点为研究我国成人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发展趋势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元性、非理性、差异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