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古诗词英译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单历代文人留下的不朽诗篇足够让人们赞叹不已。然怎样将其译成英语,让西人也能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这一直是译界争论之焦点,迄今尚无定论。中西语言不同,文化迥异,因而中国古诗词英译难度颇大。尽管如此,我们首先应坚信其可译性,并创造性地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尽可能向西人传达其“原汁原味”,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单历代文人留下的不朽诗篇足够让人们赞叹不已.然怎样将其译成英语,让西人也能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这一直是译界争论之焦点,迄今尚无定论.中西语言不同,文化迥异,因而中国古诗词英译难度颇大.尽管如此,我们首先应坚信其可译性,并创造性地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尽可能向西人传达其"原汁原味",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针对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来减少和消除这种差异。文中通过大量的时事汉译英译例,介绍并分析了增词法、省略法、转换法、结构调整法、遣词用字法等一些常用翻译技巧在时事汉译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5.
古典汉语诗歌有着丰富的艺术表达力,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无可否认的是,把古典中文诗歌翻译成对等的英语形式是一项巨大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国内外,诗歌的翻译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的探究和具体的翻译实践当中要运用的技巧与方法。在本文里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意境传递的过程。从跨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汉语古诗词英译本中意境的传递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木基于诗歌语言与中英诗歌差异,探讨了意象与意义层面上意境的不可译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翻译迅速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文学翻译和新闻翻译将成为人工翻译的最后两个阵地。文学翻译始终是翻译界的"宠儿",而新闻翻译却长期受到冷落。笔者认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新闻翻译的地位更为重要,因为其影响直接、受众普遍。本文将浅谈汉译英新闻翻译中的增译和删译情况。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作为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翻译了数量不菲的中国文学经典,对于向西方传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翻译角度论述"美"的翻译家,林语堂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美学思想。本文将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从古诗词的音韵、语言及结构三方面来探讨林语堂的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9.
张宁 《现代英语》2021,(3):71-73
汉语重意合,往往形散而神不散;英语重形合,每个句子都遵循严格的语法体系.因此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我们或要用到拆译法使译文意思明确、干净利落,或要用到合译法使译文意思完整、表达连贯.笔者在翻译《翻译概论》第五章的部分内容时对拆译与合译深有体会,并选取了一些例子来具体阐述拆译与合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意象的传译是汉诗英译中传达“意美”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之美的可译性、再现,以及意象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口译译员要担当好桥梁的作用,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才能处理好在口译中出现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具体处理方法:一是合乎听众的习惯;二是解释;三是忽略.  相似文献   

12.
无主句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又常用的句型。由于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汉语无主句在翻译成英语时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出适当的变通,选择得体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语言规范,从而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企业简介英译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阐明了作者对该类文体英译方法的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否可译以及怎样翻译诗歌 ,这是译界长期争论而未达共识的问题。文章坚持“诗歌是可译的”主张。在诗歌翻译中 ,我们应奉行“诗人译诗 ,以诗译诗” ;“形可变而神不可失”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SusanBassnett的TransplantingtheSeed一文中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对一些古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着重分析可译的客观性,并介绍了对不可译的处理方法,如风格、音韵和文化的移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餐馆为方便外国客人在中国的日常饮食以及餐饮事业本身的发展而提供英文菜谱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命名强调“三美”的菜谱命名文化,探讨了中国菜谱英译中,注意根据不同的中文菜名特点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最后强调了翻译中需注意跨文化交流知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者针对汉译英初学者容易忽视原文理解的问题,结合雅各布森提出的“语内翻译”概念,在总结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汉译英教学中,强调“精析原文词句义”和“明晰重组原文结构”的语内译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做好原文理解,为译文产出做好准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翻译中,毫无疑问,译文必须绝对忠实于原文,即,数字翻译必须准确甚至精确。对于如何处理数字英译这一重点以及难点,本文从五个方面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对前文本的借用、改写、拼贴甚至扭曲等。本文从古诗词文本"寄生"、"孳生"的生成特点出发,讨论了把互文性理论引进其翻译的必要性,并继而提出古诗词英译中互文符号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在全球化语境下探讨英汉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趋势。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英汉丈化负载词所依存的英汉语境中的相似成分不断增多,它们在译语语境中的信息传输越来越充分,其可译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语言和文化的民族特性又会阻碍英汉语境之间的完全趋同,英汉文化负载词在译语语境中的信息传输不会完全等同于它们在源语语境中的信息负载,故全球化语境下英汉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在总体上将不断扩大,但某些局部的可译性限度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