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编辑现代化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其本质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编辑主体的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作为一名现代化的编辑,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编辑理念,即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超前意识、经营意识等现代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浅谈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指编辑主体现代化,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科技期刊作为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是高校学报工作的当务之急。强化现代意识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五子登科”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谈学报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编辑人员转变观念,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编辑事业。编辑主体观念的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前提,学报编辑应重视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特色意识,增强学报的现实性、时代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与网络优势实现学报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所谓编辑工作现代化就是编辑主体现代化,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编辑主体现代化是编辑手段现代化的思想基础,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编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编辑现代化成为近几年来编辑工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编辑现代化,主要是由编辑观念现代化和编辑手段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只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编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现代化是指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主体在编辑意识、编辑素质、编辑手段与技术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基基本内涵包括编辑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编辑从业素质的现代化、编辑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等方面,编辑主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而不断产生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编辑主体的现代化和编辑手段的现代化构成了学报编辑工作整体现代化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编辑观念的现代化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现代化的核心,编辑知识结构的现代化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基础保证,而编辑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则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科技期刊出版现代化要求,结合长江大学编辑部情况,介绍编辑工作现代化及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具体方法,可以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及管理工作现代化,适应科技期刊出版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与学报编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 为学报编辑部实现编辑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但就学报目前的状况而言, 要实现编辑现代化, 必须实现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和启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体系编辑流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学报编辑主体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主体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的整体质量。当代信息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普及,促使编辑主体紧跟现代化的形势要求迫在眉睫,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者应对编辑主体现代化的内容主体意识、人格素质及编辑手段进行研究,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编辑的现代化,使学报能迅速地反映和传播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论学报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速信息公路的开通 ,作为以知识信息传播为己任的高校学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必须尽快在编辑人员的观念、编辑方式、编辑手段和管理模式诸方面实现现代化。勤于学习 ,勇于实践是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使得科技期刊编辑模式的网络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化编辑手段和现代化编辑主体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网络化科技期刊编辑模式对科技期刊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编辑是科学信息传播的关键,编辑工作是个学术性、技术性较强的创造性劳动,伴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编辑领域也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中国出版的未来,不能再忽略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运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建立编辑专家系统,出现无纸编辑室将是编辑工作发展方向,因而我们每个专业编辑工作者,都应在短期内努力做到:1从书面编辑到屏幕编辑;2从封闭设计到开放设计;3从候时校对到即时校对;4从文本检索到磁盘检索这四个方面的学习和运用。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出版事业,出路在于现代化,而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能把编辑人员的能力、才智提高到更精确、更广泛、更快捷、更复杂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编辑技术进行出版活动,突破了传统的符号信息记录方式和模拟信息记录方式,使人类文明进入数字化信息记录时代。编辑技术的现代化,影响着编辑出版工作的所有流程。编辑技术现代化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装帧、宣传发行四个方面对编辑出版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各种编辑学期刊展开的编辑手段现代化重要性的讨论不断深入,并且形成了共识:21世纪,不会使用电脑的编辑是不称职的编辑。但是,高校学报,尤其是文科学报编辑手段现代化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其原因主要是:(1)学校领导对现代化编辑缺乏正确的认识,设置经费投入不足;(2)编辑部领导和编辑对掌握电脑排版技术有畏难情绪;(3)平均主义的管理体制影响着编辑学习掌握计算机排版技术的积极性。这些弊端只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硕大无比的网络,神奇地“网”住了整个世界。网络环境也迫使学报从编辑主体到编辑手段、经营管理工作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所以,现代化是网络环境下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现代化是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决定因素。编者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促使编者必须在指导思想、主体意识和人格等素质达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现代编辑知识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知识结构是关系到编辑学研究,编辑素质及编辑事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问题,现代化,数字化的当代社会需要编辑不断地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从而提高编辑素质,优化编辑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出版事业对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编辑知识结构研究应该同编辑学研究,编辑实践研究,学科编辑专业研究,编辑与现代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