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不禁笑了。从披上婚纱到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而我眼中的这个记者同样也是一个只有一年半“记龄”的小记者。小妻子眼中的小记者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之一:“甩手掌柜”。婚后的我过了一把十足的“实权派”瘾,家中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我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全权处理。菜没了,我要记着去买,床单脏了,我要记着去换;甚至连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也要记着头天晚上想好。而这些事情老公就不用“费心劳神”,他更像一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从媒体上获知自己获得了"韬奋出版奖"这一崇高荣誉,心中掺杂着复杂的心情:首先是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它毕竟是对自己这些年从事出版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感到一份愧疚,因为与其他获奖者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太少,没有"事迹"可言,我宁愿把它看作是对我所服务的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种肯定,是人大社这些年坚持精品战略、坚持服务读者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我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大家把人大社应该获得的荣誉给了我,所以我常有无功受禄之感;也正因为如此,我更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感时时鞭策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3.
刘君 《青年记者》2000,(4):53-53
从创办并主持《青春校园》节目起,我就一直在思索,在各种传媒四面夹击的今天,电台及其节目主持人究竟靠什么,才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7年了,我全身心地努力着、探索着。当我知道有的学生下午放学一走出校门,便急匆匆从书包中拿出收音机收听我的节目时,当我听到有人说:青青姐姐,我是听着你的节目走出校园的时,我知道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但在他们纯洁挚热、充满信任的目光里,我又常常心头沉甸甸的:我承担得起这份挚爱和信任么?我知道,自己思索的问题就像一个悬在头顶的红苹果,尽管鲜艳欲滴,但永远不可能真正够着。我只能竭尽全力地接近它。拿什么奉献给孩子们1993年7月,我有幸走进刚刚成立的淄博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创办并主持一个面向学生的节目——《青青校园》。此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做过一年中  相似文献   

4.
杨卓光 《新闻窗》2007,(2):87-88
从2001年开始至2005年(除开2002年),我一直在关注着一个贫困苗寨的发展变化,进行着追踪报道。这个苗寨就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镇的梅影村。我这样做是试图打出一组新闻报道的组合拳,以积累和丰  相似文献   

5.
我的好助手     
我是高中语文教师。厂政工部给每个通讯员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收到一期我都爱不释手,仔细、反复阅读,无论是新闻界老同志的经验谈,或是新秀们的切身体会,都给我有益的启示,从1986年至今我已积攒《新闻爱好者》几十本。我从每一本中汲着丰富的知识营养,得益匪浅。她对我的作文教学起着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评讲作文时  相似文献   

6.
我从1943年秋担任《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开始,到1957年冬离开《人民日报》,绝大部份时间做的是记者工作。之后,有一年时间是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从1958年秋天起,我长期在《文汇报》做点领导工作,到1985年离开岗位,一直有机会和记者的工作保持着联系。回顾从事40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最使我难忘的还是14年的记者生涯。那段时间,我写得较多的是人物方面的通讯、特写,文章的主人公大多是我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全国解放后,我到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从我们报社内部,还是从整个报业来讲,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挑战,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现代快报社副总编辑袁亦女士在回顾2012年时感叹道:"这一年,我的危机感特别的强烈!"这一年,危机感特别强烈。"从整合行业来看,都面临着极其巨大的挑战,形势不容盲目乐观。"现代快报社副总编辑袁亦女士在回顾2012年时感叹道:"这一年,我的危机感特别的强!"  相似文献   

8.
1990年11月20日上午九点,当我从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手中接过省总工会颁给我的读书自学成才获奖证书时,一股暧流从周身流过。听着领导上的祝贺话语我却连一句“谢谢”也想不起来回答。还在戴红领巾时,我就酷爱读书。高小毕业前夕,我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这事发生在好几年以前了,可我总时不时想起它,想起故事中的主角——那位记者。 那是个夏天,我在某市机关报的经济部实习。部里的几位记者都带我采访过,指导过我写稿,着实让我获益匪浅。可其中有一位年轻记者,让我感觉不太好。从大学毕业也只三四年,可他很爱对我讲:现在的工作是如何如何的乏味,话里话外总透露着对所从事职业的不屑与草率,从他那里我一点都感受不到他  相似文献   

10.
我是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也称得上是一位老报人,由于工作的需要,多年来,我手头一直订有十几份省和中央的新闻理论刊物,但我最喜爱读而且获益最多的还是《新闻三昧》。因此。从1984年《新闻三昧》创刊以来,每年我都要装订成册,直到1996年底,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一套完整无缺的《新闻三昧》。今年,我退休后,仍然订阅了一份《新闻三昧》。从我办报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新闻三昧》是办得最好的一份新闻理论刊物。《新闻三昧》好就好在指导性很  相似文献   

11.
我清晰地记着这一天。2003年4月18日,已经是夜里10点半了,省卫生厅突然通知我要发布疫情消息:我省初现3例非典病人。于是我匆匆连夜从家中赶向报社。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投入到了我省这场抗击非典的新闻战役中。在这场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的新闻之战中,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时时被一种责任的力量驱使着、激动着,我勇敢地走向抗击非典一线深入采访挖掘,用纸和笔激情满怀地忠实记录着河南人民抗击非典的历史瞬间。已记不起去了多少次医院、穿了多少次的防护衣,也记不起采访了多少的人和事、掉了多少次眼泪,经常是采访归来顾不上吃饭睡觉立即进入写…  相似文献   

12.
我是乌鲁木齐电视台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一名来自首府电视台的普通新闻工作者。从我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进入到乌鲁木齐电视台,已19年了,在匆匆的青春岁月里,我见证着年轻的乌鲁木齐电视台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更品味着一批批首府电视人用执着、责任、激情、奉献书写的华彩篇章。记得刚进电视台的时候我就被一位长发披肩的漂亮女记者所吸引,她性格开朗,发稿量很大,一些急难险重的采访她总是冲在最前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06,(4):64-64
从1960年大学毕业,到离开师大讲台我整整教了37年书。我是一个倔强的人,由于这种倔强我执着的上好每节课,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因此我也曾获得国家教委教学成果奖等诸多回报,但也是由于这种倔强,不服“权威”,我不得不在1996年离开了我心爱的讲坛,开始了活性炭成型研究的科学苦旅。1995年春,我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我想尽快搬进去,但房内气味难闻,尽管每天开着窗,开着电扇,折腾了一个月,还是有难闻的气味。于是我找了我校搞化学的几位同仁带着机器来检测了一下,发现苯与甲醛等有毒气体超过国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06,(2):60-60
从1960年大学毕业,到离开师大讲台我整整教了37年书。我是一个倔强的人,由于这种倔犟我执着的上好每节课,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科研项目,因此我也曾获得国家教委教学成果奖等诸多回报,但也是由于这种倔强,不服“权威”,我不得不在1996年离开了我心爱的讲坛,开始了活性炭成型研究的科学苦旅。1995年春,我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我想尽快搬进去,但房内气味难闻,尽管每天开着窗,开着电扇,折腾了一个月,还是有难闻的气味。于是我找了我校搞化学的几位同仁带着机器来检测了一下,发现苯与甲醛等有毒气体超过国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1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在副刊编辑岗位上的,起初在我的想象中,编辑的生活既无传奇色彩,也无惊人之举,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一介白面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老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一副眼镜,偶尔从满堆的故纸中抬起头来,发出苦恼人的笑,我就是带着一种由无知而引起的怠慢的心情踏上编辑岗位的。  相似文献   

17.
1993年的3月8日,一天之中有两件事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是这天我第一次正式主持《上海早晨》这档节目,二是在12小时之后,我焦急地站在新客站的六号站台上,等候着一列从遥远的北国南下的列车迎接我的新娘。婚期早已择定,但和其后我加盟《上海早晨》的时间正好撞车。我挚爱着我的妻子,也热爱这东方大都市瑰丽的早晨,推迟婚期或向领导告假都是我所不愿的。善解人意的未婚妻,没有多说什么,如期登上南下的列车,无怨无悔。没有蜜月、没有新房、没有仪式,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新婚之夜。每天  相似文献   

18.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我是幸运的。4年前,我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霍山县破格调人《安徽日报》社之后,曾连续4年获得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两次获全国省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数十次获得各级各类新闻摄影奖。我珍爱这些奖项,它不仅仅记录着我的努力,我的成功,也记载着新闻界前辈和各级领导、同志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可是,在我的生命中有一次获奖是我永生难忘、永生珍爱的。那就是在全国抗洪抢险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安徽唯一的一块银奖的题为《固堤锁蛟龙》的照片。我之所以特别地珍爱它,是因为它不仅记载着那些难忘的日子,那些难忘的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我是幸运的。4年前,我从大别山革命老区霍山县被破格调入安徽日报社之后,曾连续4年获得安徽省新闻奖一等奖,数十次获新闻摄影奖。我珍爱这些奖项,它不仅仅记录着我的努力、我的成功,也记载着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尤其使我永生难忘、终生珍爱的是这幅题为《固堤锁蛟龙》的照片,在全国抗洪抢险新闻摄影评选中,获得安徽惟一的一块银奖。我之所以特别地珍爱它,是因为它不仅记载着那些难忘的日子,那些难忘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将时时提醒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