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隋代门荫制度在前代基础上有继承和发展,它仍然以地位尊卑为主要依据,但具有重勋爵、轻门资的时代特征,内容表现为:承袭封爵,授与散品,担任近卫之官,出任较低级文武职事,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隋代政权的军事贵族色彩,门阀士族势力的进一步衰落,以及封建官制在隋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隋代宗室一般都会获得爵位,出官都在四品以上,在外多为牧宰、总管,在内多为将军、公卿。文帝时,诸皇子皆出镇大藩,炀帝时则任为京都守卫。宗室带兵征伐常获胜绩,为牧宰多属良吏。其制度渊源大体上是来自北周、北齐,而在府佐国官的设置上基本采用的是北齐之制。总的说来,宗室对隋朝的统治是以积极作用为主的。  相似文献   

3.
以“检校”任官的办法萌芽于南北朝后期而初创于隋代,适用于中央及地方州(郡)等各级行政机构中,且在地方机构中更为常见.它是封建君主在任用官吏时采用的灵活通变的做法,也在更深层上反映出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宰相制度的变化,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总体的特点是继承与前朝的三省制度瓦解,三省之政合归于一;宰相受到枢密院、三司、省官员等机构制约,宰相权力受到分化、削弱;统治者选择与宰相及其背后的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稳定了宋代的统治秩序,使其被称之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同时,宰相还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使皇帝无法任意妄为.总而言之,宋代宰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博弈并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隋代将地方僚佐的选用权收归尚书省吏部,吏部增设侍郎作为副贰之职,出现了尚书与侍郎分层铨选的格局,从而扩大了吏部的选官权限,使吏部的责权划分更为明确,在选举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吏部的职能核心是主持帝国大小官员的铨选,吏部在隋代职官体系和政治运作中均享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和名称因朝代的不同而不同.古代宰相制度演变有以下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宰相之权的非独占性;宰相机构和名称的非固定性;宰相参与决策,以辅佐天子为己任;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皇权进行等.我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一是由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由于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统治效益及质量,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得不对宰相制度做出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 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借以压迫与其对立的阶级的工具。封建国家也就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然而,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以至采取何种统治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呢?历史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封建制国家都选择了君主政体。可以说,君主政体是地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基本的和典型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三省同为隋唐时期的最高政务机构,最高统治者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对构成皇权最大威胁的尚书省之长尚书令多旷而不置或为虚衔,使得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法定的宰相的体制发生了变化。虽然仆射在一定时期内总制尚书省事,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尚书令负责中枢政务,所行使的相权也绝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执行性质的相权,而是侍中、中书令相权的延伸。三省中仅有中书令、侍中及其所代表的二省行使其权力,三省宰相制实际为“二省制”。  相似文献   

9.
宰相卢怀慎     
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卢怀慎晋升为宰相。薛王舅舅王仙童,贪赃枉法,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皇上却又下诏书命中书省、黄门省覆核查实,意欲开脱了事。卢怀慎宰相与他的副手姚崇,联名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  相似文献   

10.
宰相断案     
《红领巾》2014,(10)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高中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课程改革后出现了4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使中学师生有了选择的机会,但这也带来了表述不一致的问题。如大象版《历史》“必修Ⅰ”第20页说:“1380年,他(朱元璋)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相似文献   

12.
宰相论     
任命宰相统管一切日常政务,是中国封建君主的一大发明。中国的宰相为数众多,可分如下几类:开国宰相;太平宰相;出将入相的宰相;权相;贤相;奸相;贪相;无所作为相;傀儡相等等。举凡良相,都善于抓大事。劣相们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中国君主制下的宰相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总结。  相似文献   

13.
宰相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可你知道此诗的作者吗?他就是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唐朝宰相张九龄。张九龄曾经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和唐玄宗君臣相  相似文献   

14.
岭南宰相     
张九龄(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石头塘村)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诗人。  相似文献   

15.
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是隋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特色,与后来成熟状态下科举制依靠被选者自己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有所不同。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不很固定,基本定型的科目有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孝廉科和俊士科等。隋代对报名资格、考试程序和考试内容也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隋代所确立的科举制对中国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隋代其历时虽短,却给后世的中国留下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科举制的创立,奠定了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基础.本文从隋代的科举制的产生着手,分析了隋代科举制的报名资格与报名程序以及隋代科技制度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等,并由此总结了笔者对隋代科举制度引发的相关思考,希望对深入了解隋代科举制度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今对隋代公文史的研究,有的学者只提到薛道衡,实际薛的公文今存一篇,不能代表一代。也有的专家只提到粱毗、柳彧。诚然,此二人之文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不能窥其全豹。故略而述之。 隋初公文确有梁、陈遗风,即所谓“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隋书、李谔传》所以隋文帝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但遗风并不能骤然改变,故这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由于其所上表章过于华艳,而被朝廷治罪。李谔并建议“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深得隋文帝支持,“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实际并不理想。魏征在《隋书、文洋传》中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概述 (五)北朝隋代的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魏的军事制度 1、北魏的兵及兵种变化。北魏初期的兵,是以拓跋部落联盟为主的部落兵。氏族成员从事生产,也从事战斗。《魏书》载,长孙嵩、楼连伏、陆俟等部曾以部落酋长的身份带领部落兵跟随拓跋珪征战。除以拓跋部成员为兵外,也吸收被征服和内附各部落的成员当兵。如高车、丁零、胡、氏、羌兵等,其中以高车兵最有名。早在十六国什翼犍时,拓跋部已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人,马百万匹”。北魏初期,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4,(2):13-13
吃货“财相”刘晏,把我们带到公元8世纪70年代的长安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