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到12万人。在日的外国留学生以中国学生为多,约有8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70%。另外,在日本语学校就读的就学生总数约有5万人,其中中国就学生近4万人。也就是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和就学生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中国成了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地。  相似文献   

2.
马丽 《教书育人》2000,(12):9-10
回顾我国二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可以看到,外来留学生从开始的几个国家的几百人,专业只限于语言、文化等方面,发展至今,每年遍布160多个国家4万多人,留学生教育的层次、学科、地区分布、教育管理都有较大的变化。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和邓小平同志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的巨大成功。面对新的挑战,为了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与知识上的差距,留学生教育必须为发展知识经济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选择中国留学的海外留学生日益增多。2010年底,在华留学生人数已突破26万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在华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要达到50万人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留学生教学管理是留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出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近20年来,共有58.2万留学生赴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其中已有16万人学成回国。同时,来华留学生数量目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据最近统计,共有来自170个国家的8.6万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  相似文献   

5.
《海外求学》2004,(23):13-13
今年以来,赴新西兰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大幅减少。新西兰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约有10万名海外留学生在新西兰的大学,理工学院,中小学和语言学校就读。在语言学校就读的学生从2003年3月为止的一年7.2万人减至2004年3月为止的一年5.1万人。其中以中国留学生减少的人数最多,减少了9000多人,跌幅为32%。  相似文献   

6.
王娜 《天津教育》2014,(19):71-72
提到留学生的规模和现状,就不得不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进行分析,按照几个重大的时间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允许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文化教育,然而这个时候,全国只有33个可统计的外国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大增加.留学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的留学生总数第一次达到1万人:新世纪之初,每年约增加50%左右的留学生,到今天,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依然每年呈现上升趋势,高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30年前新时期开放留学的序幕拉开至今,我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已达136万人,其中学成回国37万人,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走向世界奠定了人才基础。我国鼓励出国留学和学成回国的政策对留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近几年,回国留学生人数增长率每年都在13%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高校中的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就留学生读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针对留学生读的特点,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刘慧 《文教资料》2012,(23):113-115,118
来华留学生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急需提升"软实力"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外生型刺激产物。本文借鉴日本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的经验,针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外求学》2003,(18):62-63
中国留学生日前在澳大利亚已达4万人,其中2万人是攻读大学以下课程的小留学生,居各国赴澳学生总数的首位。近期,中国的学生频频出事,引发澳大利亚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素质的评价。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李建民表示——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新环境下,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高校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手段、体制,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并建立起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新课改 让学生"动"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双手动起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困难及改进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形势下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应密切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实现有效的工作整合;二是赋予权利空间,给予合理的工作舞台;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保持"敏感"之心,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五是坚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六是提高综合素质,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抓住育人这个中心任务,从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入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测试结合随机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方法论,以全球化的视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结果,以期厘清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生产的关系、与高职生心理特征的关系,探索拓展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力图以翔实的调查数据及其讨论和建议,对高职生的管理、教学及自主意识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肩负着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工作施教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政治修养,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7.
学习规则的改进,是新课程实施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找到“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的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oblem of life-style and career patterns for women. College students (367 males, 332 females) expressed their preferences for one of three career patterns for women combining work and family involvement and also answered a work values questionnaire. Results showed that 70.5% of the subjects expected women to attend school and/or work outside the home first and to have their child(ren) only after they have established themselves in a career. Forecasting of career patterns for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ubjects' work values. Results confirmed previous findings and also indicated new trends in work values that differentiat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Université de Montréal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Trois-Rivières  相似文献   

19.
20.
Abstract

Traditionally,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UoTs) have focussed on education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workplace. The Durb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pedagogical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inclusion of a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aim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globalised work environment. This critical paradigm shift in curriculum design foregrounds new ways of teaching, thinking and learning based broadly on humanistic principles. Writing centres in universities are positioned to sustain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dents grow as critical citizen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research that explored – through 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tutor reflections – how a humanising pedagogy underpins a responsive writing centre practice within the changing South African context. Thematic analysis of the tutors’ reflections revealed their self-awarenes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their work. Thes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uld be seen to cultivate a humanising pedagogy within writing centre work,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aesthetic, socio-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students live and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