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够公平、公正,广大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都处于被动和无奈的境地。对此,作者深感焦虑,提出改变现状的关键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教育不再有“痛”,不再生“恨”。  相似文献   

2.
“新基础教育”的提出,至今已经有八年多的历史了。那么,“新基础教育”究竟“新”在何处,其独有的特性是什么?尤其是教师在其中是什么地位和作用,更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革新中国教育》中,著名教育专家肖川在谈到当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反思一下,有些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宣传加规训,它的确可以塑造某一种满足一定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但难以成全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他甚至对之有“一种深沉的痛楚和战栗的恐惧”。  相似文献   

4.
教辅大家谈     
《湖南教育》2006,(3):6-13
有人说,教辅是现令基础教育——从学校、教师到家长、学生——一个解不开的结。它的是非功过、兴亡存废,一直是出版者、教育者乃至家长密切关注,以至争论不休的“大问题”。教辅由于充斥着“应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被一些人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张挞伐。然而,无论人们怎样歧视它、蔑视它,甚而必欲置之于兄地,教辅仍然旺盛地、畸形地挺立着,以一种复杂的心态斜睨教坛风云变幻。一个奇特的事实是,不少人在讨伐教辅的同时,却一刻也离不开它。而且,从目前情形来看,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辅的依赖似乎越来越严重。包罗万象的教辅、精芜杂陈的教辅、功过难说的教辅……一句话,说不尽的教辅。我们该怎样认识教辅?又怎样利用教辅?教辅的前途会怎样?教辅市场应该怎样规范?怎样让教辅趋利避害?这些问题也许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好在我们这次邀请的专家、教师和学生时教辅都有切身的认识和体会,他们的观点和说法对廓清教辅市场上的迷雾,澄清人们的认识,从而让教辅发挥正确和应有的作用,应该有所帮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视发展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的整体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使其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如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教材内容陈旧,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学习目的狭隘,教学过程应试痕迹太重等,均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育如何为这个历史性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需要思考并实践。其中,着力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显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方帆 《教育》2014,(7):80-80
国内的教育界基本同意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习如何把老师教的答案背熟,如何应试,以考上高中和大学,于是跟国外(大部分是跟美国)的学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独创精神,也没有创造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让中国的学生能有国外学生那样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基础教育法制建设历程的回顾 “文革”之后,教育开始恢复、重建。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宪法中有关基础教育的规定,为基础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最高依据。基础教育也从此进入法制建设的新时期。回顾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狭义的教育分权主要指教育事业的举办责任与管理权限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学校的纵向下放,而广义论之,则还包括横向让权,如在教育行政权与教师专业权、教师教育权与学生学习活动自主权,以及在教育提供方与未成年学生之家长、教育系统与其外部社会之间等横向关系上,由处于强势的前者让权于相对弱势的后者。  相似文献   

11.
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杜鸿科呼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府不可缺位”。他认为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中的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一些地区政府作用的缺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不容推卸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赏识教育”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纳的教育方式。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赏识教育”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理解,使“赏识教育”日益变形和变味,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战线治理整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全民基础教育。三年制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促使全面发展的面向全民的基础教育。但目前的基础教育,却存在许多与此矛盾甚至相悖的应该反思的问题,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课程改革与传统模式、有效教学与功利追求、教育发展需要与教师队伍现状,等等。笔者就这些问题,在此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对教育对象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物质、新生活,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对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基础教育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历来存在着各种差异,两极分化严重,教育的改革同样如此。在广大的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滞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杨慧卿  张丽建 《天津教育》2020,(21):177-178
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已走过70余年的春秋,对于在普及知识、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所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欠缺,值得深思反省。本文通过对新旧教育的对比、应试教育危害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殊为憾事。但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新教育实验”的满腔热忱,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表露无遗,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位穿行于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之间的教育理想者和实践者,在百忙之中再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叶澜 《江西教育》2004,(18):1-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