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备课曾是教学“六认真”的第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备课的主要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现在仍然适用。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就是新课程实施后需要教师跳出细枝末节的设计,用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审视观照。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新课程,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让每一环节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教学和备课犹如是鱼水之间的关系——教学是鱼,备课是水,备课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备课中要做到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风格、备设计,缺一不可,只要备好了课,成功教学已完成了一半。要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首要前提。备课时要关注学情、关注预习、关注合作交流、关注分层教学、关注课外知识的延伸等。让我们用心地去研究教材,做到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要多关心学生,多研究教学。  相似文献   

3.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备课“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一、教师备课“备己”的意义阐释1.备课“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新观念,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再也不能将知识灌输作…  相似文献   

4.
备课,这个话题似乎过于平淡,不再新颖。但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呈现形式,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经常活动,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用新课程的理念透视备课的真正意义,从备“人”——学生的角度来备课呢?笔者试从三个层面来谈谈。备课即备“人”以前的备课,注重“知识的传授”,45分钟内,例题讲完,习题做完,知识灌输到位,任务也就完成了。重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即“授鱼”而非“授渔”。新课程理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2.设计力行“简约”。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  相似文献   

6.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中就会有一分收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指明了方向,"备学生"是备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只有备好了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一个老话题,略有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出个大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通过实践发现,要想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不应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传统备课方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备好教学对象——教材,备好学习主体——学生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科组、集备组的集体备课。传统备课方式也强调备学生,但是从教师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价值水平,这种备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过去,教师们常常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只要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即可。这种处理单一关系的备课观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应处理好哪几方面关系才能备好课呢?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备课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澡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现在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应该是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恢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刘红斌 《今日教育》2006,(7S):11-12
传统的数学备课要求我们做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备练习、备板书、备学生:钻透“七点”:钻透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能力点、切 入点、渗透点:研究“二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实施新课程后.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对现在如何备课产生过困惑。难道我们以前的“六备”、钻透“七点”及研究的“二法”还不全面吗?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以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为本.脱离社会交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改则鲜明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备课思想.才能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课程目标的设置由过去单纯的认知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备课中要注意:备问题情景、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备学习的反馈与控制、备教学手段的运用、备教学分析反思。  相似文献   

14.
备课写教案应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设计,备板书设计。一备教材。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以此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还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心中必须明确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系统中所占的地位,避免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视野变得开阔,往往提出许多我们可能涉及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语文课堂也因此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备课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如何备课,怎样备好课,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新课程角度做一探讨。一、备教材1.备教材要备课标,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只…  相似文献   

16.
张丽华 《学周刊C版》2010,(10):181-182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是教师职业中最习以为常的,然而又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千变万化.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使学生喜欢你讲的课,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认真的准备——即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要认真做到“八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备课堂提问、备板书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说上课是关键,那么备课是基础。怎样备好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复习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做好初中英语复习教学,教师应关注"认识到位""备课到位"和"落实到位"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学生认识到位——合作共赢,对教师认识到位——服务学生,对职业认识到位——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知识认识到位——注重双基;备课时做到备标准与教材、备考试方向、备教法和学法;落实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具体的备课工作中,许多老师早已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检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不可否认,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教学上来,就必须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变。为此,我们把改进备课的方法做为校本研究课题之一,组织全体教师一边备课,一边上课,一边研讨,结合具体课例,反思备课工作,总结出备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效课堂建设实践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一、认真备课——高效课堂的前奏教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在课堂教学准备中,不但要备内容、备流程、备方法,还要备学生,尤其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设计教学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陆珺 《教育探索》2008,(12):96-97
新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自己”是教师备课申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但却是确保教学效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备自己”主要在备心态、备思想、备知识与备反思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