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蚀会对他们高尚人格的养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抵制网络低俗文化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自觉成为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排头兵,大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德育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BT下载虽然让大学生拓宽了眼界,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同时随着网络低俗内容的渗入,BT下载同样给大学生的成才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过随着9月份广电总局对BT网站的打击,预示着"后BT时代"的到来.因此,必须通过深入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与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并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到更加健康网络文化中间来,从而达到抵制网络低俗文化,优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低俗文化具有娱乐性、猎奇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特点,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元化和传播形式多样化,容易误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产生不良影响。对网络低俗文化有效抵制和避免,不仅需要国家立法和政策保证,需要学校教育和引导,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的培养是提升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需要大学生、高校、社会和政府等几个主体同步发力,协调推进,多渠道优化大学生健康网络人格养成环境,积极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传播对象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不仅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空间,而且也对高校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应当确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担负起建设文明网络的重任,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推动整体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负面影响,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重望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随之而形成的网络文化正日趋进入高校校园当中,它以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型大众文化姿态,对当今校园文化的改变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技术不仅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更主要对其道德、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可以利用网络文化获取新知识,开拓新视野,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网络文化中某些不健康的信息很可能会淡化他们的精神价值、道德理想的追求,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养成阶段存在很多消极因素。因此,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出发点,在当前的社会网络文化背景下更要认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徐州高校800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意识较差、网络伦理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判断弱等方面。基于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伦理行为习惯、树立良性网络伦理关系等等应对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济南市部分高等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一定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网上的言行缺乏约束和自我约束;网上人格冲突突出;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等。网络化已渗入大学生生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抵制网络诱惑。  相似文献   

11.
王洁 《文教资料》2007,(35):210-212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以铺天盖地之势涌进了我国高校校园,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成长带来了强烈冲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网络文化认知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信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化涌进了高校校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同时网络也因其内容的纷繁复杂,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形成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以青年学生发展为主线,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提供大学生心理咨询等,完善大学生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修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及对低俗现象的界定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要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把其作为保障人民群众享有丰富健康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抵制低俗现象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尚文化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一些低俗的、不良的时尚文化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化解这些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在高校里,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时尚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广泛传播,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来引导大学生理性的认识时尚文化,拒绝和抵制不良的时尚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以有效利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文章提出运用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措施在于:建立专门的法律知识普及方面的网站包括论坛作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和平台;通过网络建立较为全面的案例库;国家应通过立法、政策及规定等方式加强网络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重视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人格;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抢占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7.
从行为科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网络行为是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生理、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括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社交、网络表达、网络商务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引发了德育文化新问题,其网络行为结构变化易于造成传统道德养成路径架空化,其网络行为失范易于造成主体异化及道德标准的模糊化,其网络行为主体间性易于造成传统德育系统有效性碎片化。应通过价值引导提升大学生网络德育文化素养,通过制度设计规范大学生网络德育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高校网络德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培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大学生网络人格的自由开放性与隐匿封闭性并存、独立自主性与盲目从众性并存、学习规范性与消遣随意性并存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的主要表现,从凝结培育力量、丰富培育内容、优化培育过程、增强培育实效等方面提出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种种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网络的优势,抵制其不良影响,为大学生建立绿色的网络环境,关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网上人格,使大学生成为21世纪网络世界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优秀道德思想是高校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尚义轻利、崇仁重爱、厚德自强、克己内省和改过迁善等道德思想,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道德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养成健康品德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